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袁世凯和北洋谱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08:40 三联生活周刊

    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不同道路

  在清末编练近代化新式陆军过程中,张之洞和袁世凯一南一北,本来成就难分伯仲,但前者无意经营私人势力,后者却最终成为军阀起源,最终复辟称帝,导致声名尽毁。

  1895年12月27日,张之洞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就表示,他建议在德国教官的帮助下建立1万人的新军,并表示他已经按这种编制建立了13营的“自强军”。张之洞积极建立新军,主要是担心日本入侵长江流域。这支由“步队八营、马队二营、炮队二营和工程队一营”组成的混成部队全部以欧洲武器装备。军队建制模仿德国,不但由工程部队替代了传统的挑夫,还计划编制医官、兽医和军械维修人员。

  张之洞谋划深远,他还计划在训练半年后,由洋人教习继续训练新军,而已经训练成的部队则由中国军官管辖。如此一则保证训练的质量,同时也避免部队大权为洋人掌控。

  然而自强军很快被朝廷调归湘军领袖刘坤一指挥。即便如此,张之洞在1898年再次上奏,表示他将继续编练新军。他甚至已经为这支部队安排了稳固的财政来源,约每年70万两白银。这些经费包括江苏、江西、安徽三省裁撤勇营节省下来的20万两,由芜湖米厘金指拨12万两,苏州与上海米厘金指拨38万两。令人感动的是,张之洞的热情并非要培植私人势力,而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远见和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朝廷回应的却是猜疑,这反倒正是中国历史千百年颇有讽刺意味的常态。大清帝国对张之洞等人不信任的根源,在于这个少数民族入关立国后,最担心的是臣民(被压制的汉人)的反叛,而不是外国的入侵。

  张之洞的一厢情愿也是太平天国后,清廷中央权力向地方转移带来的后果。由于内外战争导致湘军等半私人武装的兴起,削弱了清末的中央权力,导致朝廷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变化。

  一个前所未见的情形是满汉官员数量比例发生了颠倒。1861到1890年,清廷任命的44个总督中,有34个是汉人。同一时期朝廷任命的117个巡抚中,汉人占了104个。

  其次是出身行伍的人日益掌控实权。上述34个汉人总督中,许多出身乡勇而非科举这类传统仕途,而104名汉人巡抚中,有1/4的人甚至从没有考中过进士甚至举人的功名。当朝廷的军事、经济开始为汉族大臣所掌控时,张之洞的努力可以说完全没有摸到满族统治者的心意。

  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毕竟是君权思想浓厚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内心并无夺权篡位的野心。张之洞本人并无意在新军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他甚至从不在自己的故乡招募士兵。虽然和袁世凯一样重视军事学堂的建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任用,也和袁世凯一样关注留学归国人员的任用,但张之洞并不强调私人的效忠。当朝廷将他调离时,他也失去了对自己建立的新军的控制力。然而与张之洞不同,从建军之初,袁世凯便开始灌输绝对忠诚的治军理念,不过忠诚的对象是他自己。

  西方人在参观北洋军军营时,发现军营内到处悬挂着袁世凯的头像。效忠的思想被变成各种《练兵歌》,谱以西方军乐教授给士兵传唱。因为袁世凯的士兵不像张之洞的新军那样强调读书识字,如此编成歌曲,更容易给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化的士兵洗脑。

  不过和张之洞一样,袁世凯也一改旧军队官员吃空额、扣军饷的惯例,制定规章,所有军饷都直接发到士兵手中而不是交给统辖的军官,有时甚至亲自监督发饷。这更让士兵们意识到,袁宫保才是赏饭的人。但部队忠诚的核心是军官,这方面,袁世凯有效地在新旧体制中为下属谋求利益。

  他最热衷的是把军官们送入军事学堂和国外的军校,孜孜不倦地为属下谋求各种地位,这其中还包括绿营的官职。绿营虽然早已腐朽,但有趣的是,其军官的职位却被朝廷认可。反倒是新军军官在官场没有编制和品级,自然也没有仕途上的地位。于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下,北洋军将领们的官衔不但有绿营和八旗,还有各种知县和候补道等五花八门的职位。这更让他们紧密团结在袁世凯的周围,让后者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与袁世凯相比,张之洞更重视军人素质的养成。从1900年开始,张之洞在武汉及其他不少地区开设了许多学堂,科目涉及广博,且大量向东、西洋派遣留学生,人数远远超出其他各省。为了提高新军质量,张之洞更喜欢招纳识字的文化青年投军。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一时传统知识分子出路迷惘,许多本省和外省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张之洞的新军。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张之洞的第八镇新军,是所有新军中士兵文化程度最高者。

  南方其时也正好是革命党最活跃的地区。大量新军军官都曾在日本接受军事学习,成为革命党重点争取的对象。湖北新军中成立了不少公开、半公开的组织,如“群治学社”、“文学社”、“军队同盟会”、“共进会”等。张之洞的“启智”和开明,客观上让湖北新军成为日后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中最先起事的革命党新军部队。

  无论是张之洞被辜负的忠诚,还是袁世凯对北洋军一己之私的培植和经营,清廷其实应负最大责任。从重建新军开始,清廷的核心目的并非强国强兵,不过是试图将帝国被分散的武力收回朝廷用以防民防臣,以致同为新军,朝廷却厚此薄彼,空让忠臣白头,让能臣异心。一个国家政府内心如此阴暗叵测,在内忧外患时仍以私利凌驾于国家利益,纵有10个张之洞又如何能改变中国现状?纵有10个袁世凯,又焉能不让其私怀反心?■

   袁世凯和北洋系谱

  在清末名臣中,袁世凯堪称一生善于识人用人。从小站练兵开始,他培养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其将领幕僚有出身贫寒草莽,也有传统文士,而军队中更多科班出身和海外留洋的新型军人。袁世凯用人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也不遗余力。当时不断扩大的各地新军中,凡新建部队,他都设法从北洋六镇选拔抽调军官前往。而外地新军中若有军官缺额,他也经常从北洋六镇调补。于是清朝最终建立的新军十四镇和各省的协、标军,基本为北洋系军官所控制。这导致了未来数十年中国军界甚至政坛的主要人物,大量从北洋系涌现,直接导致了北洋军阀时代的产生。

  从1895年北洋军编制和主官目录,一大批未来主宰中国命运的人物册列其中。袁世凯创建的北洋军阀系统,日后担任督军以上者有34人,担任总理、陆军部长级的有6人,担任民国总统的竟有4人。其中更有人继承北洋衣钵,自创了新的军阀体系。

  袁世凯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官宦家庭

  从军及历练:淮军庆军行伍

  曾任重要职位: 1912~1916年民国首任民选总统

  段祺瑞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淮军将门

  从军及历练: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

  曾任重要职位: 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皖系军阀首领

  冯国璋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寒家庭,曾当吹鼓手 

  从军及历练:秀才出身,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1917~1918年代总统

  曹锟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船工家庭,当过小贩 

  从军及历练: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1923~1924年第三任民国总统

  徐世昌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官僚家庭 

  从军及历练:进士出身 

  曾任重要职位:1918~1922年第二任民国总统

  唐绍仪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商人家庭 

  从军及历练:留美幼童,天津水师洋务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国务总理

  段芝贵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差役家庭 

  从军及历练:私塾,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留学日本 曾任重要职位:奉天将军及陆军总长

  王士珍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寒家庭 

  从军及历练:行伍出身,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1917~1918年国务总理

  靳云鹏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普通农家,勤杂工 

  从军及历练:小站新军行伍出身,保定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

  曾任重要职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陆军总长

  王占元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农家庭,马夫 

  从军及历练:淮军刘铭传部行伍出身,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湖北督军和两湖巡阅使,陆军上将

  姜桂题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民家庭 

  从军及历练:旧清军行伍出身 

  曾任重要职位:毅军统领和热河都统

  张勋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苦农家,牧童 从军及历练:旧清军行伍出身 

  曾任重要职位:江苏省督军及长江检阅使

  张怀芝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苦农家,乞丐、苦力

  从军及历练:旧军队马夫入伍,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山东督军

  田中玉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苦农家,小贩 从军及历练: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山东督军

  孟恩远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贫苦农家,文盲鱼贩

  从军及历练:定武军行伍出身 

  曾任重要职位:吉林督军

  陈光远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普通市民 

  从军及历练: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江西督军

  何宗莲

  家庭出身及早年职业:普通农家 

  从军及历练:庆军行伍出身,北洋武备学堂 

  曾任重要职位:陆军第一镇统制及察哈尔都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