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的“城市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3日 00:23 三联生活周刊

  杨永昌现在住在一套6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对他而言,摩天楼的公寓生活是主要的诱惑,旅游上的收益倒并未有仔细的盘算。今年五六月份,大楼最终成本确定,然后才能明确每个投资人的权益。现在看来,总造价会达到25亿元。“能有几百平方米的房子就知足了,现在房价不都在涨么?”杨永昌说。

  在华西村,杨永昌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他本是个外村人,1997年来华西村租用土地,投资办了个体金属软管厂。几年后,他的收入也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2002年,他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却决定以参股的形式把公司交给了华西集团集体控股,完成了一次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反向改制”。

  “对我来说,钱只是一个符号。而华西村是条大船,抗风险能力强。老书记大公无私,一分钱奖金不拿,他的境界我还做不到,我只拿3%到5%吧。”杨永昌说。有一年,按照杨永昌与集团签订的合同目标,年底完成任务后他的奖金可以达到上亿元,不过他最后只领取了100万元。

  “现在已经有六七家客户来找我租办公室了,他们都在华西村有办事处,还有一家外资企业。”杨永昌说,他并不担心大楼的收益。

  “增地空中新农村”只是高楼运动的开始。华西集团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在江阴市外滩开发一栋超高层大楼,占地面积366亩,主体建筑129层、高600多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摩天楼。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通过了江阴市规划部门的同意。在华西村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展览中,这座建筑的多幅设计图已被挂了出来。

  第一村的“城市化”

  吴仁宝说,有了钱可以办大事,修建摩天楼就是这样的大事,“是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从无锡机场车行40分钟就到了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大字就挂在高速路的出口。村内成片整齐划一的别墅群蔚为壮观,如棋盘式布局,就像美国战后大规模修建的城郊中产阶级住宅区。华西村的别墅住宅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小的别墅有300多平方米,大的三层600多平方米。第四代别墅以后,一律是双车库。每家每户水电气俱全,门前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有些别墅前还修有几十平方米的私家泳池。

  最新的别墅群修到了北面龙砂山脚下。那里原为邻村的一处采石场,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吴仁宝把这座百余米高的小山丘租了下来,修建了世界公园,有微缩的白宫、凯旋门,山脊上还建了“长城”和“天安门”。与北京的世界公园不同,吴仁宝本着实用主义精神,将每座建筑都开辟为客房。

  华西村将山脚下采石大坑蓄水为湖,分东湖和西湖;又在山体上垂了很多白色的滴管,为裸露的山岩渗水复绿。在东湖边山脚下,华西村的房产开发公司开发了名为“沪宁中康山庄”的小区。这同样是个有些拗口的名字。吴仁宝的意思是,华西位于上海和南京中间,而“中康”则是小康的升级版。小区内除了成排的别墅外,还兴建了两排28层的公寓房,其中商品房对外价格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

  村中间有一幢15层的塔楼,这就是华西村标志建筑“华西金塔”。进入塔内,迎面是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天下第一塔”。这座高层建筑建于1996年,是华西村第一幢高层楼,外形为宝塔状。塔内底层为商场,销售华西集团自己的烟酒、服装,还有旅游纪念品,包括四五本写吴仁宝的书。中间为金塔宾馆,顶层是观光层。有一部电梯直通塔顶,游客需购买20元的门票。

  这座15层建筑目前是观看华西村全貌的景点,是游客必去之处。按照一年200万游客计算,通向顶层的电梯就能为华西村带来4000万元的收入。

  塔顶观光层挂满了各级领导的视察照片和题词。塔顶还有4尊金光闪闪的塑像,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喜”,塑像旁的说明饶有趣味。财神像上面写着:“市场经济的今天树立财神像,为的是让大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公正、公平、合理、合法管理好家庭、企业和国家的财政。”

  从塔上向四面眺望,建的最多的还是建于不同年代的别墅,层层叠叠,有几百栋之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三代别墅,是目前最老的别墅。去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村里对外立面进行了重新翻修,统一将白墙刷成了砖红色。

  金塔下散落着一些山羊、水牛、乌龟形状的亭子,形态拙朴。农民公园内有“鹊桥相会”、“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刘备点将”、“十二生肖”等塑像景点。公园围绕“龙啸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庆耄亭、期颐亭。华西人年届80寿,即在喜耋亭设宴庆祝。到期颐亭便戛然而止,必须从原路返回,寓意“返老还童”。正如吴仁宝所说:“华西村是个不土不洋的村子。”

  据说,江泽民对华西金塔的评价是:“从外面看不洋,从里面看不土;从外面看不大,从里面看不小。”可以预计,两年后华西村的观景点将从这里转移到一个彻底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内。

  2005年,华西村在金塔的西南侧又修建了9栋十余层高的塔楼,造型和外立面都与金塔相似,形成了一个“塔群”。这9栋高层楼分别用于村里的体检中心、财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塔群宾馆、大学生公寓,还有两座是江苏省干部培训基地。华西村每年要培训1万名基层干部。

  华西村有自己的发电厂,炼钢的煤气为村民提供生活燃料。“我们还有污水处理厂,生活与工业污水都经过了100%的处理,在全国也没有几个地方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吴协恩说。

  华西村的绿化很好,我们所住的宾馆边上就有成片的橘子林。橘子挂满了树梢,并没有被人摘走。因为按照华西的村民公约,摘花、摘果是要被罚1万元的。在村边的树木下,村民还种了一些蔬菜。村里没有常见的狗,村内有“奖猫罚狗”的规定,养猫可以受到奖励,因为猫可以抓耗子,而村里已经不需要狗来看家了,狗多了就会增加咬人的危险。

  “很多人认为进城才是城市化,我不这么看。都进城了,农村就是空壳,留下大量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城市负担也重,也会暴露各种社会问题。我们的华西,就是老百姓居住在本土,周边村的人搬进来,不是我们到城里去。”吴协恩告诉我。

  居住改变村庄

  从华西建村开始,吴仁宝就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坚持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只是他乡村改造活动的某一方面工作,而非全部。

  1961年江阴县第17大队拆分为4个村子,华西村正式成立,33岁的吴仁宝任大队书记。当时华西人口667人,面积0.96平方公里,耕地只有845亩,被分割成1300多块,田块七高八低,落差3米多。吴仁宝首先就认识到了土地集中利用的价值,他把12个自然村的农民逐步聚集到一起居住,同时将破碎的土地重新整理集中,连成一片。

  现在华西村的展览馆里还保留着一张1964年绘制的乡村建设的远景规划图。在这张如同静物写实的图纸上,橘红色屋顶的村庄被绿色的稻田包围,中间有两座6层的建筑。那是村中的学校。在这个长达15年的规划中,吴仁宝坚持最节约用地的方式。那两座6层教学楼一度是整个江阴县的最高建筑,现在这两座楼已经成为村干部的办公楼。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华西村就开始有计划地为村民集中修建房屋。第一代的砖木平房尚有两间保存在村子里,成为一个参观的景点。随着财富不断积累,华西村开始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82岁的吴仁彪老人是村内普通的村民。他现在和老伴与小儿子一起生活,居住在村里的第五代别墅中。老人向我们回忆了他家房屋变迁的过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