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 18:10 《艺术财经》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范迪安上任以来,美术馆放下了“殿堂”的架子,“亲民”政策不断,特别是今年年初的“美国艺术300年”,范迪安亲自上门拉赞助促成了“渤海银行赞助十万大学生走进美术馆”这一善举,在北京高校中掀起了不小的涟漪,使艺术深入到了更广阔的腹地。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美术殿堂的馆长,无论是其5月24日代表中国出席了中国美术馆与德国三大博物馆合作的签字仪式,还是之后为配合中国的“西班牙年”而举办的“从提香岛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艺术珍品展”,范迪安周旋于来访的各国领导人、重量级艺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中间,交替使用着各种身份。然而现如今,无论范迪安到哪,出席何种的活动,举手投足之间俨然成为了一种国家身份的象征,带动其周围的气场急速升温。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历史欠账,形成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完整序列,范迪安尝试说服那些私人收藏家捐赠,虽未果,但中国美术馆为收藏20世纪名家作品而申请的2.5亿元资金现已启动,同时用于日常收藏的300万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也已获批,在这其中不可忽略范迪安的个人影响力。2007年中国美术馆可说在其引领下风头正劲,种种改革举措也正逐渐影响到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正筹划着最前沿的艺术展,两个奥运期间的重头戏也已敲定:一是为蔡国强举办个展;另一是展示运用声光电等技术的新媒介艺术。今年美术馆的另一大动作是把中国美术馆第一个分馆的地址选定在青岛,建立分馆以后,中国美术馆的众多国际级巡展也将延伸到地方省市青岛。范迪安决心“3年以内,中国美术馆将关闭接展窗口”,不再做“中国美术陈列馆”,对此大家拭目以待。
李达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保利拍卖作为一家新兴的拍卖公司,依托保利集团,在拍卖江湖打拼两年,便坐上了国内拍卖业的头把交椅,在深层次上改变了国内的拍卖格局,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进程。
今年春拍中,率先引入海外“夜场”理念,在制造噱头的同时,2.4亿的成交额也让江湖中人见识了“夜场”的深厚内力,而秋拍夜场4.4亿的成交额进一步使“夜场”这个海外理念现实化、本土化。在保利夜场,“一切皆有可能”。吴冠中、石冲、毛焰、刘小东、陈丹青、刘野等当代艺术家的国内拍卖成交纪录不断被刷新。
目前保利所征集到的当代艺术拍品在国内首屈一指,甚至可以与国际拍卖行征集到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品相媲美。在国内其他拍卖公司为征得一件张晓刚、方力钧的作品烦恼不已的时候,保利却有实力为吴冠中、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市场顶端艺术家设立专场,同场拍卖就推出数件他们的代表作品。
更重要的是,保利是目前唯一一家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世界的中国本土拍卖公司,其拍前巡展遍及东南亚、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到各地的同时,也把海外藏家的目光拉到北京。保利这种拍前巡展的新形式,对于扩大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尹在甲
阿拉里奥艺术空间总监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海外众多艺术机构也把视点投向中国。与中国为邻的韩国画廊顺势大规模登陆中国,形成日渐强势的“韩流”。在这股“韩流”中,韩国阿拉里奥(ARARIO)画廊以其大手笔、新理念在众多落户中国的海外艺术机构中脱颖而出,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影响。
2005年岁末,阿拉里奥刚落户北京,便与酒厂艺术区签下了15年的租赁合同,租了3000平米的展示空间,成为目前国内展示空间最大的画廊。事实上,它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引起震动并不仅因为其规模,更在于其表现出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极大野心。阿拉里奥开幕展“美丽的讽喻”不仅汇聚了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七位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隋建国、曾浩和刘建华的代表作品,还展出了德国、韩国和印度24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随后举办的“Hungry God——印度当代艺术大展”、“德国莱比锡当代艺术展”等介绍海外艺术的大展,成为中国了解海外当代艺术的重要门径。由此,阿拉里奥入选了由雅昌艺术网主持评定的“2006年度十家最具影响力的画廊”。
阿拉里奥也很注重其在国内的品牌打造,频频参加画廊博览会,并经常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性人物举办个展,同时积极参与国内的大型艺术活动,今年以协办方的身份参与到声势浩大的“艺术长沙”和北京当代国际艺术节中来。
在“中国目前缺少真正的画廊”的背景下,阿拉里奥国际化的连锁模式和成熟的代理机制对弥补中国当代艺术在学术上的缺陷有很大的帮助。尹在甲提出的“母亲画廊代理制”(Mother Gallery),试图以国际化的成熟运作模式签约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树立他们的学术声誉。而其依仗国际知名藏家金昌一,在北京、首尔、天安、纽约(计划)建立起的连锁画廊,为这一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陈丹青
知识分子、艺术家
陈丹青从清华辞职后,更多的是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其苦苦追求的“艺术家”身份则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
今年,陈丹青新出的杂文集《退步集续编》,将视点触及到中国当下的文化艺术心态,以圈外人的身份极力反对当代艺术,痛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过在他与当代艺术划清界限的同时,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却疯狂飙升,拍卖纪录在短短24小时内便被刷新了两次,从《国学研究院》的1,344万元狂飙到《西藏组画•牧羊人》的3,584万元。
陈丹青是一个矛盾体,极力反对当代艺术现状,却又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标杆。
陈丹青也是一个综合体。“相声演员里他小品最好,小品演员里他演戏演得最好,演员里他小品最好,导演里相声说的最好”式的综合体形态使得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产生什么影响,都会是整合各因素后的全方位的影响。
我们在谈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很难将这样的人物跳过去。
皮埃尔- 胡伯(Pierre Huber)
收藏家
上海当代艺博会总监
Art & Public画廊主人
瑞士收藏家、艺术经纪人胡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从收藏角度来看,胡伯的藏品有3000件左右。他不单是巴塞尔创始人和常任理事,同时也是位艺术经纪商,正是通过多重努力,他不断地将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家和画廊推向巴塞尔甚至更广的海外市场中。2007年,胡伯出任上海当代艺博会总监,将巴塞尔的操作方式“移植”到上海,同时将大批海外画廊带入中国,并且为欧美的藏家建立起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使得上海成为国际当代艺术与中国对接的 “新机场”,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交易的平台。
上海当代艺博会并不拿成交纪录作为评价标准,因为在胡伯理想中,这次当代艺博会长久的目的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支持学生和年轻的艺术家,挖掘最好的画廊,直到收藏家的整合,这一系列资源都将在其运筹下组成完整的系统,成为他在中国继续运作的资本。
虽然运筹帷幄,但事情的发展超出胡伯的掌控。2月,出自他个人收藏的78件(组)当代艺术作品在纽约佳士得被拍卖,这一行为引起收藏家同行和艺术家的反感;紧接着因为商业利益的冲突,胡伯与合作者关系闹僵直至对簿公堂;加上法国媒体趁势煽风点火,胡伯的同僚上海当代艺博会的组织者意大利博罗尼亚公司开始急于将自己撇清,躲开这场纠纷。不管胡伯的官司输赢,在明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我们都很难见到胡伯的身影了。当代艺术市场由大起大落走向规范化的进程中,总有人从中获利,也总要有人付出代价,胡伯的遭遇可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