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9:07 商界论坛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1993年前后,正当我在生意场上不停跋涉、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本《商界》杂志的诞生,让我豁然开朗,是它,点亮了我前进的方向。15年来,《商界》一直是我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它让我洞悉了最初的自己,也洞察了自己的未来;创业路上,是它,教导我怎样搏击商海,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我是《商界》最忠实的粉丝

  1992年,让人耳目一新的杂志《生意人》成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1993年,《生意人》正式定名为《商界》。作为一个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创业者,《商界》杂志是我搏击商海的导师:及时发布的政策导向,商海中波澜壮阔的经典案例,以及对成功失败深入浅出的评析,都让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每当一期杂志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我就热切期待着下一期杂志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在商海打拼10多年的我,已经在解放碑的小米市有了自己的“创业基地”。每次到书摊,我都迫不急待地追问“商界到了没得”。有时一连跑了几次才买到;有时生意忙给耽搁了,匆匆赶到时,摊主说这期卖完了,失落感骤然而生,只好先交钱给书摊,叮咛摊主杂志到了给我留一本。

  一次我坐73次列车去上海,在火车上,《商界》杂志让我废寝忘食。可一不小心,上个厕所回来,杂志就不见了。此后,出门在外的我上厕所都带着《商界》,连睡觉前、吃饭后也都要看会儿……

  《商界》给了在商海打拼的我们正确的指引,它是商人的航标灯,让读者从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沉积经验,从而做到少走弯路,特别是启迪商业智慧的“卷首语”、高屋建瓴的“商界明星”、真情流露的“后院琐事”等等这些栏目,篇篇精彩,期期出众,细细品来,让人热血沸腾,充满斗志。

  《商界》激励我从头再来

  20世纪80年代,我一直奔赴全国各地肉联厂,收购重庆火锅店供不应求的毛肚、鸭肠等火锅物料。但不经事的我,觉得这行当脏乱,“社会地位也不高”。1993年,我被公司热冲昏了头,倾出多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相继成立了经纪公司、装饰公司和快递公司。进入了陌生的领域,怎么才能发展呢?我觉得《商界》页脚下的“商界寻伙伴”栏目很适合自己刊登小项目信息,于是决定亲自前往。

  当时,处于创刊初期的《商界》杂志社就在重庆市委信访办所在的办公楼,大门还有解放军站岗,让人充满敬意。“商界寻伙伴”一条50元,信息一刊登出来,我不断接到咨询电话。很快,我不仅招到了适合的人才,还通过《商界》揽到了不少业务。

  1995年,曾经让自己引以为豪的经纪公司、装饰公司,终因青黄不接的三角债逼上绝路。在心灰意冷的日子里,我不得不挥别故土,来到浙江杭州打工。那时,杭州也可以买到商界杂志了。《商界》给了我重新崛起的信心。

  《商界》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1995年10月,背负着2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我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强烈的生存欲望,让我感悟《商界》教诲的生存法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后,我背水一战,斗胆把浙江萧山宾馆生意冷清的水上餐厅改成当地人很少见到的重庆火锅。事实证明,重庆火锅人见人爱,浙江人疯狂地爱上涮火锅,我余勇又站起来了!

  1997年初,我毅然辞去在萧山宾馆一个月数千元的高薪,回到重庆。因为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商界》能够从重庆迅速走向全国,我的火锅事业也一定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到重庆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重庆汇源火锅研究所,竭尽全力研究火锅技术、并在火锅经营和管理上下功夫。

  在精通了火锅技术和经营管理后,我又在“商界寻伙伴”上发布“重庆火锅技术合作、推广、加盟”信息。如1997年第9期24页、1998年第10期第4页等信息刊登后,效果非常好。在当时的重庆餐饮界还不知道加盟为何物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尝试了,我是第一个在《商界》打广告的餐饮人,也是第一个在《商界》推广火锅技术合作和加盟连锁模式的生意人。

  我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记得通过商界杂志达成合作的浙江东阳一家酒楼老板,我们在他日益清淡的酒楼卖重庆火锅,一下子就火了。不仅收取了对方一万多元的技术合作费,我方提供的锅底技术,一锅热卖25元,按6:4比例分成,(我6他4),一锅底料自己就有15元的进帐,看浙江人抢吃火锅的翻天阵仗,你该知道我的火锅合作项目前途有多光明了。通过技术合作和奇火锅品牌加盟,我及时偿还了所有债务,很快完成了原始积累。

  通过《商界》传媒力量,打响了奇火锅品牌。《商界》擦亮了我的奇火锅品牌,中央电视台、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电视台等,包括全国知名的餐饮杂志如《餐饮经理人》、四川烹饪纷纷聚焦奇火锅,竞相报道奇火锅。

  是《商界》拯救了我,也成就了我的火锅事业,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这篇文章的,我要对《商界》人说声“谢谢”!

  《商界》成了我的“招商部”

  在15年的往来中,我和刘旗辉、白勇、彭立辉、莫容、杜涛、杜德明等《商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用拼搏的精神、过人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浇灌着《商界》这朵雄立传媒之林的奇葩。今天的《商界》,已经当之无愧成长为发行量第一的财经杂志!

  在我和爱人谢莉夫妻共同创业的路上,《商界》成了我们共同的挚爱。我们坚信,用《商界》武装起来的思想是战无不胜的。2008年6月3日晚,勇敢的重庆选手谢莉,不负重望,以七场商业实战无一失败的佳绩和总决赛现场的完美演绎,征服了柳传志、马云、熊晓鸽、史玉柱等商界大腕级评委挑剔的眼光,荣获中央电视台第三届《赢在中国》全国总冠军,赢得一千万元风险投资!

  我在商界投放的广告,从最初50元、200元、300元、500元一条的“商界寻伙伴”信息发布,到2000元1/4页、5000元1/2页的平面广告,再到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七八万元一期的整版扉页广告,见证着奇火锅与商界杂志共同发展壮大的成长轨迹。

  七八万元一期扉页广告,开启了奇火锅品牌拓展新时代。2008年底,香港联美洋行有限公司和宁波盛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两位老总,经过慎密调研后,决定各自出资1800万、占40%股份,与奇火锅联手,在重庆南山黄桷垭高山流水别墅区打造“全球火锅之都”,项目总投资九千万元。两家公司老总还表示进一步加强合作和投资,参与奇火锅的整体品牌开发。至此,《商界》成了奇火锅的“招商部”!

  赢在火锅,才能赢在《商界》;赢在商界,才能《赢在中国》;赢在中国,才能赢在世界。无法想像如果没有《商界》,我的征途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商界》,奇火锅的成功至少迟缓五年!

  一个人创业,怎样才能爆发出最大的力量?如果只低头做事不讲方法,即使成功也速度放慢。在快鱼吃慢鱼的今天,不讲速度的所谓成功,其实是变相的失败。我的每一次突破,不仅在于我是《商界》忠实的读者和粉丝,更在于我与《商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商界》爆炸式的成长历程,我看到了传媒的巨大力量;我经营的奇火锅事业,从《商界》汲取养料,更搭上了《商界》这趟通向无限商机的高速快车,我们与《商界》一起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文/余勇 奇火锅总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