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8:49 《商界》3月刊
核心提示: 2002年,商界传媒组织了一次100万元创业大援助活动。一份全国发行的商业类期刊,拿出100万元给有梦想的人做培训,这在那个年代是罕见的。
2002年,商界传媒组织了一次100万元创业大援助活动。一份全国发行的商业类期刊,拿出100万元给有梦想的人做培训,这在那个年代是罕见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出国培训,而且还是免费的!很多人的创业激情都被点燃了,6000多人竞争两个出国名额,每个人都削尖了脑袋。
经过几轮唇枪舌剑严格的选拔,我以微弱的优势位列第二。次年,我在《商界》的资金支持下从新加坡莱福仕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回到乌鲁木齐。
2004年6月,四季商务酒店热热闹闹地开张了。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我彻夜难眠,止不住地回想这三个多月的奋战经历:酒店就像我的孩子,从策划,到装修,到翌日的破茧而出,都有我在现场的身影,甚至连名字都是我取的。另一个睡不着的原因则是,老板让我在当天开一个见面会。我用脚趾都能想出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170多个员工站在台下,等着听我这个常务副总给他们描绘光辉未来、铆足干劲,可我却站在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虽然学会了怎样踏踏实实做事,可还真不懂得怎样当领导。
怎么办?爬起来,随手抽出一本《商界》来看。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打开《商界》总会找到答案。
答案真的来了:“当你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就提问好了。”——《商界》2003年第11期。
“今天是大家说,不是我说。”第二天,我春风满面地对着台下的员工们讲道:“我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好了,你们对酒店的发展、未来有什么疑惑,或是对自己的薪酬待遇,对现有条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台下炸开了锅。举手的人一个接一个,抛出的问题大到抽象的“为什么要定位为商务酒店,这在乌市有何竞争优势”,小到“我们的工作制服是什么样子”。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员工们很可爱,也非常聪明。这从一个侧面再次验证了《商界》多年前教会我的一个道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啊,如果不是它的醍醐灌顶,我也许就不会发现我们的基层内部是那么卧虎藏龙。
当年,“四季”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家以“商务”做主题的酒店,开业以来生意一路飘红。拿到朋友分给我的9万元的“策划费”,我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或许到了。
有了启动资金,下一步,做什么项目就成了最值得商榷和深思的事。迷茫的时候怎么办?还是老办法,捧起《商界》吧。如今,连助理小吴都学会了我的这句口头禅。
当我决定和大学同学合开旅行社,才发现,自己的启动资金真不算少——《商界》里,讲述服务行业的那些个老板节约成本的光荣事迹比比皆是。于是,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能省则省:办公桌是从旧家具市场淘来的,一套才60块钱;灯全部自己组装;搬家嘛,自然是身体力行……
那些闪着金光的大字,什么商业竞争、成本控制,落到实处其实就是这些很琐碎的细节。这一点,看《商界》和看别的书感触绝对大不一样。我做了这么多年忠实读者,有底气说这么一句话:《商界》的细节,是描得最细的!
不要问自己擅长什么,而要问顾客需要什么。这句《商界》赐我的金玉良言,创业初期我常问自己,内心的回答是:一是秀美风光,二是和田玉。现在看来,我的生意找对了方向:开业4年,玉器店销量逐年攀升,老顾客带来新顾客,新顾客变成老顾客;旅行社也在乌鲁木齐市旅游局记载在册的600多家商户营业额中,排名前20位。
我,张引,女,27岁。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初具商业思维的经理人,再后来,自己开公司,不大不小也成了老板。《商界》,也从黑白改成了彩页,再后来,书页加厚了、内容增多了,更好看了。有人说选对了伴侣,就选对了生活。我要说的是,选对杂志,也是选对了生活! (文/张 引 新疆和石璧玉器公司总经理)【本文由商界财视网独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