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4:42 新浪尚品
有人说,王中磊是企业家中的娱乐明星,又是娱乐圈里的企业明星。
连王中磊自己都觉得他所处的位置很有趣:十年见证中国娱乐业的成长,却似乎一直也没有进入到娱乐圈的核心地带。
在王中磊眼中,娱乐不仅仅是幕后推手与大众意识的博弈游戏,而是有着“娱乐智则国智,娱乐强则国强”的现实意义。娱乐,这个“史上”最让人疲软的词汇,对王中磊来说,却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王中磊:娱乐是游戏,也是使命
在众多习惯了抛头露脸的企业家里,王中磊是最有明星范儿的一个。
摄影镜头前的他,每一个姿态停顿都充满节奏感,透着自如和自信,甚至还有经纪人在旁边为他盯场。“我自己是偏内向的人,性格比较温,一直不太喜欢抛头露面。你们注意到没有,我也是最近两三年才频频出镜的,并不是我本身变得高调了,都是他们把我推到前面来的。”而这,也是王中磊与王中军最大的相异之处。
事实上,大多数了解华谊兄弟的人都默守着这样的共识:王中军精于生意,生活奢华闲适,更愿意面对媒体;王中磊则重在执行,整日忙碌不堪,相对低调。于是,呈现在媒体上的表现,就是当王中军正在高谈华谊兄弟08年的上市计划时,王中磊却不得不为他旗下的艺人辟谣斧正。华谊兄弟公司一位高级员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大王总很精明,小王总更有亲和力。”
使命:运气来自于专注
从1998年华谊兄弟真正进入电影行业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年。
在这十年中,很多投资电影的人早已退出舞台,但王中军和王中磊却把当年那个小广告公司发展为涵盖广告、影业投资、文化经纪、音乐、电影发行等多种业务的传媒集团。王中军曾不止一次骄傲地说:“作为民营公司,华谊在同类公司中做到了行业第一。
许多财经类杂志不遗余力地反复总结着他们的成功模式,并大多将其归结于品牌的树立和风险分散的智慧。那些具体而繁琐的分析,在多数情况下,都被华谊这两兄弟概括为貌似避重就轻的两个字——运气。
“我总是说,华谊很幸运。娱乐业是消费类的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个行业必然萎缩。这十年经济的发展比较快,带动了娱乐业,而华谊恰巧身在其中,运气很好。”王中磊说。
然而,王中磊口中的这份“运气”却并没有更多地造福他的同行们。当1998年,华谊兄弟正式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并为他们的10年合作拉开序幕之时,“国外大片”《泰坦尼克号》却在中国收入了3.6亿元人民币票房,占当年中国总票房的1/5还多。这样的数字令当时的国产电影很难望其项背。
“那时候,国内经济相对落后,娱乐意识也比较匮乏,所以我们只能是娱乐业的跟随者。经过这十年,娱乐业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国内的偶像概念更加成熟,甚至比当年一度繁荣的港台文化更多元。我们除了有演艺圈那些俊男美女,还出现了像马云这样的经济偶像。我们不再需要跟随,甚至还有了跟随者。”王中磊对今天中国的娱乐业充满自信。
在王中磊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电影梦。上学的时候,看电影就是他课余最大的爱好。大学一毕业,他立刻写信给在美国的哥哥王中军,说要开自己的影视公司,结果被“钱从哪儿来”一句话就给毙了,只好乖乖去找工作。如今,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集结号》片头“制片人:王中磊”几个字就是梦想的证明。
“我想,每个公司和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在华谊发展的这十几年里,也目睹了许多竞争对手的失败。在我看来,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行业的专注度不够高,没有把娱乐业作为持之以恒的事业重心。”王中磊说。
娱乐业,这个曾经被文化人嗤之以鼻的行业却被王中磊看作一项使命。在王中磊眼中,娱乐业是社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代表着时代的特征。尽管王中军在这十年间也曾投资过其他领域,但现在的他早已只字不提,一心打造华谊兄弟最专业的形象。
“我和中军与那些‘做死了’的同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这十几年来,我们永远都只专注于做这一件事,就是把娱乐这块蛋糕做大。”在王中磊坚定的态度背后,是华谊兄弟长达14年的娱乐帝国缔造之路。
娱乐:造星流水线
许多看过《没完没了》的人都记住了八千块的路易十三,却不曾注意到这部电影的投资人正混在傅彪身边,跟着另外几个帮他讨债的哥们插科打诨。
由《集结号》一举奠定国内一线男星地位的张涵予回忆道:“我当时在里边演一个群众,就是傅彪身边有俩哥们儿,跟着他一块儿找葛优要钱去。我演其中一个,王中磊演另一个。”
王中磊这次玩票玩得相当低调,用他的话说,参与拍摄不过是为了跟冯小刚、葛优等人建立一个相互了解的环境,从而达成之后长期的合作关系。
现在,当许多人开始担心“假如没有了冯小刚,华谊该怎么继续”时,王中磊则坦言他早在四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最早合作时‘没有小刚的电影就没有华谊’,到现在‘没有华谊就没有小刚的电影’,这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的确,国内具有小刚这样的价值的导演并不多,在加上我们的宣传也比较到位,所以给大家一种错觉,实际上华谊在小刚身上的投入比例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大。”王中磊举出近几年投拍的《可可西里》、《宝贝计划》、《墨攻》、《功夫之王》,以及《鹿鼎记》、《士兵突击》等等获得了市场认可电影和电视剧,“现在,小刚随时都可以来找我说:中磊,我可以退休了么?我会爽快地告诉他,可以。”
曾经是明星成就了华谊,如今的华谊却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星流水线”。连王宝强自己都说“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流水线:流水线的这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后生,而另一头是金光灿灿的影视巨星”。
“我们选择一个艺人主要是从他的特质上判断他是否具有市场接受度。偶像之所以被称之为偶像,是建立在比其他同类的人或事更具有代表性的基础上。你说王宝强不是偶像么?其实他是,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的普通人的代表。”王中磊的“造星思路”相当清晰。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就连那些习惯被人们称为“表演艺术家”的角儿们也在努力习惯靠华谊兄弟来“经纪”自己。于是,在华谊旗下既有黄晓明、李冰冰这样的俊男美女,也有冯远征、徐帆之流的老戏骨。
有一次,冯远征跟王中磊聊天,就半开玩笑似的说:“中磊,你可千万别把我办成那样啊!”
王中磊对这一点没有丝毫的担忧:“中国是最具包容性的市场,无论是观众的层次、数量群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中国会出现各种风格不同的明星,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