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坠落:基金经理这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10:27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语:2007年底,当市场在人们高涨的看多热情中即将迎来转折点时,2008年基金经理的尴尬也正在此埋下伏笔。果然,一年之间,基金经理从云端坠入地面。基金排名带来的屈辱感使他们倍感屈辱,甚至开始敬畏市场。

  30岁的汪仪,或许应该暗自庆幸。在他成为基金经理,即将独自执掌26亿元规模的招商安本增利基金时,引发市场梦魇一般的2008年,走到了最后一个交易日。大起大落过后,一切正在恢复平静,乐观的种子在春天还未到来之前,已经有力地发芽。

  这位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小伙子,有着标准的基金经理简历。沿着名校硕士,银行资金管理,基金公司研究员路径一路走来。在2008年的市场考验中,更多的老资格基金经理退隐,大批这样的年轻人于是得以迅速上位,新晋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

  但汪仪和他的年轻同仁们遇到了一个不好的时候。一年前,这个群体还光环萦绕,是众多投资者尊崇的股神;一年后,“基金经理无用论”乍起,便应者云集。“有学历没能力”,也是基金投资者2008年指向基金经理的“罪状”之一。

  一年之间,基金经理从云端坠入地面。

  “2007年的时候,不少基金经理也认为自己是股神,但08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把这些基金经理打回原形。”有着近10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说。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2008年业绩统计报告说, 纳入统计口径的124只股票型基金,其平均业绩为-50.63%。

  “2008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深刻的印象”,华安基金首席投资官王国卫说,“如果说做一个大胆的预测的话,只要我们经历了08年,而且以后又不会有老年痴呆症的话,我想08年应该被我们记住一辈子。”

  “整个社会都要一起进行反思”,掌管申万巴黎强化配置和竞争优势基金经理的李源海,去年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他认为,过去的2008年是个反思的机会,“从基金经理,投资者到管理层,”都需要反思。

  “害怕上门,害怕出门”

  “我都不知道该去讲些什么”。2007年市场火爆时,基金经理频频成为银行理财等各类讲座沙龙的座上宾,但今年少了很多。“银行渠道和客户对基金的兴趣大减,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讲乐观,自己的净值亏损在那摆着;讲悲观,那还买什么基金?”

  2008年,不少基金经理始终被这样的问题困扰。

  一向以严谨和规范示人的基金公司职员,在2008年变得自嘲和冷幽默。

  “我们出门现在不敢说自己是基金公司的”,2008年底,一家内资基金公司的市场部员工笑称,“理发时更不敢说”。

  “我们现在是害怕上门,害怕出门。”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市场部员工说。所谓害怕上门,显然是指基金投资者找上门来。“我们没有对投资者的拨打热线的内容做具体分析,但是投资者的不满情绪是比较明显的。”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客户服务主管说。

  基金业绩的滑落幅度远远地超出了很多投资者原本的预期,投资者的不满情绪指向了基金经理。这些高学历,身着考究的西装出入高级写字楼,拿着高薪,掌控着以亿元规模计的资金的年轻人,从前的如潮掌声和前呼后拥,慢慢远去。

  在2008年末某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会上,就发生过令人尴尬的事情。当公司的投资策略人员上台演讲的时候,台下忽然有投资者起身,表示不愿意听,并表示要讲的内容自己也可以讲。场面一时尴尬。

  被评为银河五星级基金经理的李先生(化名),2008年前往国外旅行时,也曾遭遇尴尬。同团旅行的游客在知道李先生的身份之后,“开始骂我”。接下来的几天的旅程中,李先生一边忍受同行旅客的埋怨,一边耐心解释和解答各种问题。“几天的旅行下来,基本上什么也没看到。”

  更为刺耳的怨骂来自各个财经类网站的基金吧。这些诞生在牛市的基金吧,一开始是仰慕和赞扬基金经理的阵地,现在则是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经理宣泄怒气和怨气的地方。

  “我看过我的基金吧,基本上没有骂我的。”李先生执掌的基金虽然也是负收益,但是还是排在了同类基金业绩的前三名。

  更多的基金经理并没有李先生这样的好运气,但是基金经理似乎对此相当坦然。“毕竟别人亏了钱,让人家骂一骂也是可以理解的。”上海某封闭式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总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上海某内资公司混合型基金经理说。

  当市场遭遇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时,收益的预期变为大幅亏损,不少投资者从心理上很难接受。“期望越高,肯定失望也越大。”上述混合型基金经理说。

  “2007年的股市赚钱效应吸引了无数人参与基金投资,但大部分参与进来就赚钱的人,没有亏的心理,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失败经验。”上述五星级基金经理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