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成资本市场问题青年 激进付出代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12:1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投资富通浮亏九成

  马明哲曾将20年前的平安比作一只小舢板,而现在平安是建造中的航空母舰。从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到两地上市再到海外投资,中国平安一直在践行着成为全球性的金融集团和“千亿市值,万亿梦想”的豪言。即使是在再融资风波最喧闹的时点,平安也没有放弃海外投资。

  但在平安冲向世界的同时也冲向了风暴的核心。2007年11月27日,平安高调宣布通过旗下寿险公司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成为富通单一第一大股东。2008年4月2日,平安在深圳和富通正式签署协议,前者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

  市场对平安出海充满了惊奇和质疑。在第一次收购富通股权后,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富通集团曾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金融机构,也是银行保险业务的开拓者和先导者,这些方面正是平安大力发展的。

  遗憾的是,出海后的风景与平安管理层的判断并不一致。现在看来平安对富通的几次投资并没有捡到便宜,反与金融危机的爆发步调相一致。

  中国平安2007年底和2008年初在二级市场购入约1.13亿股富通集团股票,2008年6月26日又参加闪电配售增持750万股,共计持有1.21亿股,合计成本为人民币238.38亿元。

  目前来看,不得不承认平安该项投资是一次重大的失败,富通集团股价由2008年初的18欧元一路下滑至三季度的4.3欧元,降幅超过76%。与此同时,荷兰政府收购了富通在荷兰的业务,包括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如今剥离后的富通仅剩结构化产品组合和国际保险业务 (即比利时和荷兰以外的保险业务),这意味着富通集团的盈利潜力下降了90%以上。

  面对困局,平安不得不宣布第三季度对投资富通集团计提157亿元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三季度亏损78亿元。事实上,157亿并没有完全反映投资富通集团的浮亏,以富通近期跌至0.5欧元的计算,如果年末没有太大的反弹,平安实际浮亏还要计提60多亿元的减值准备。

  在2008年一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平安的总经理张子欣还曾表示平安继续看好欧元资产。也许平安要感谢监管机构在审批海外投资时的谨慎,以及致使再融资方案被迫延后的各界压力,否则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海外,平安所交的出海学费也不止如此。伴随着首席投资官皮尔斯的辞职,这个当初被平安寄予厚望的投资项目,最后还是以一场空来收场。

  “虽然公司花费数月时间做了深入研究和审慎评估,但此次遇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说明我们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马明哲向全公司员工发出的千字信如此评价历时近一年的海外旅程。

  高薪风波

  在股东大会上马明哲表示:“平安由小舢板变成航母,我能力不足,可以请大副、二副、轮机长。”

  有股东直接逼问:“你是个有1300万元年薪的打工仔,一天是我一年的收入,你说自己能力不足,我们怎么能容忍一个年薪1300万元能力不足的董事长?”

  在此之后,平安2007年的年报显示,2004年设立的长期激励计划于2007年首次支付首期,支付总额为5亿元,占2007年全年净利润的2.6%。受益于激励计划,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平安高管2007年薪酬几乎翻番。马明哲的税后收入由2006年的1338万元涨到了2579万元,总经理张子欣的税后收入由1115万提高至2665万元,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由1710.3万元提高至2688.2万元,董事会秘书孙建一由581万元提高至1441万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