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官员境况追访:感慨不能指望退回官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12:01 南方新闻网

  下海之后,他实现了送儿子出国读书的想法。追溯当初下海的原委,郑宁说,最直接的原因是挣钱送儿子出国读书。从部队转业后,学历起点仅仅初中的他,一边自学一边工作,从县广播站通讯员干到县长,自己的政绩上去了,儿子的成绩下来了。不甘心儿子日后上个三流大学的郑宁,决定每年花费20万元送儿子出国读高中。

  郑宁母亲的一位程姓朋友说,他相信郑宁不下海就交不起儿子出国的费用。他说,郑宁年过九旬的父亲,曾是粟裕的警卫员,是个革命化的人,母亲是解放前参加共产党军队的知识女性,是个理想化的人。在革命的理想的善良的家风熏染下,郑宁没有染上“升官发财”的坏毛病。

  郑宁还得到了自己下海时未想得到的东西,那就是他意外地拥有了再创一个酒类品牌的梦想。“我觉得,现在的事情现在的感觉才是我喜欢的事情喜欢的感觉。”郑说,“做县长最大的享受是享受奉承。辖县内,‘抬轿子’的人多,如果你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你会觉得很享受,反之,非但不享受,还会背上仗势欺人的心理负担。”

  或许是愉快的心境,培育了年轻的错觉。他说,不久前,他抬腿翻越一堵墙,跌伤了,那一刹那,他缓过神,想起自己的岁数,毕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反过来,他又觉得庆幸,年过半百,还能像年轻人一样拥有一个梦想。

  他说,因为有梦想,他对车上涂着赫柏湾广告显得不够档次之类的舆论,就很不在乎。

  平常心是道

  游宪生价值百万的奔驰350,停放在时代国际广场的地下车库,分外扎眼。

  时代国际广场,是福州市若干写字楼中的一个,第六层有若干公司,游宪生的海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宏”)就在其中。

  11月底的一个傍晚,记者如约去海宏公司采访游宪生,同一层楼上,反复跑了两个来回,问了三家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海宏公司。记者以为顶着“厅长下海第一人”的“帽子”,游宪生的名气应该比他的公司名气大,于是改口问“游宪生在哪儿办公”。孰料,被询问者对他的名字也是陌生的。

  一刻钟后,记者终于坐到游宪生的办公室。商务繁忙,他让记者坐等了半个小时。

  8年前,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游宪生辞去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的请求,从此,他再也没有处理过政务。

  下海之初,游加盟病危的ST中福。由于理念不合,“不能按自己想法去做事”的游,很快改换门庭。短短半年,游先后“入”了神龙、华都的“阁”,都是匆匆进去,匆匆离去,遍尝职业经理人的滋味。

  书生并非总是百无一用,下海后一边谋划着攻读经济学博士后的游宪生,一边注册了自己是大股东的海宏公司,利用打工获得的数百万薪酬,他将注册资本慢慢扩大到1500万,并在2003年出资改制了一家连续亏损的国有企业,为自己从职业经理人到私营公司老板的过渡准备了条件。

  最近几年,他一直在经营这家公司。虽然同一楼层的人们不知道,一位年轻时当过市长、厅长,下海后当选过福建省经济人物、中华才智人物的企业家,经常和他们乘坐同一个电梯上下班,但京城里“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人物”组委会,并未将他忘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