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休闲服饰厂商暗战海外入侵者(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1:20 第一财经周刊

  班尼路算是行动较早的,其推出面向年轻女性的Ebase品牌是在2002年,当时Vero Moda进入中国刚满一年。尽管Ebase至今仍然是不温不火,但是在多家休闲服公司中,班尼路最早提出平行多品牌策略—这是和佐丹奴完全不同的路线。

  佐丹奴创始人黎智英自从由麦当劳经营哲学中悟出“少款多量”精髓之后,就一直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贯彻者。他将佐丹奴300多款服装减至50多款:佐丹奴店内无论是黑白灰还是色彩缤纷,款式永远不会增多。

  “款式大减,每个款式的销量增加,成本就能降低。即使提高品质,成本还是比过去低。”据黎智英回忆,减款后,佐丹奴每款订单由200打增加到5000打,工厂报价比过去降低四分之一。黎智英由此能够根据市场反馈重新为产品定价,在此基础上与工厂再次议价。

  这种策略一直持续到刘国权于1996年接管佐丹奴后才有所改变。刘上任不久就在香港开出Giordano Ladies系列第一家门店—但是仅仅是试探。等到佐丹奴总部集合全球10位地区高层闭关3天,最终得出一份品牌改造白皮书之时,已是2007年。

  但是要赶上国际大牌,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Zara拥有400多个设计师、22家自营工厂、近500个生产供应商,一年开发出1.5万个新款—当然,还要应付各类品牌侵权官司。而美特斯邦威整个公司的设计人员加上工艺专家也仅有133名,产品年设计能力为3000款左右。班尼路Ebase品牌的设计师按衬衣部类、针织部类类别等划分,从创始至今都是维持在十几名的数量。“目前还没有想和大牌设计师合作。”王志华说。

  ME&CITY则想在跟国际接轨方面走得更远一些。美邦服饰副总经理、设计师尹剑侠说,美特斯邦威的十几个主设计师每年会两次去巴黎、伦敦、东京,去巴黎主要是PV面料展,侧重色彩和面料趋势,去伦敦则是看前卫设计,去东京主要关注东西方潮流的融合。“接下来会多关注一些品牌的发布会,东京、巴黎的时装周也要逐渐关注。”2007年尹剑侠推出了自己的都市风格品牌ESTUNE—不过,没人能够想象如何在肩部顶着四面京剧元素的旗子走上街头。

  现在美特斯邦威的设计团队有一名法国艺术总监—吕克?布鲁诺。尹剑侠说,近期会从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招一些毕业生,他们暂时不会进入核心设计团队,但是希望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国外视野。他希望美邦的设计师队伍能从现在的几十人扩充到一两百人,因为将来要负担每年5000款左右的服装。

  就目前看来,佐丹奴们还不具备Zara们在供应链上的反应速度。根据《中国纺织报》报道,Zara的设计师办公室就在市场专员和采购生产计划者旁边,一旦一个团队选定了一个设计,设计师们就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确定颜色与配料,一切完成后,设计细节会直接传送给生产厂,裁剪的布料会采用条形码标示,然后投入生产,继而分发配送至销售店。在传统服装产业中,一旦一季开始,一般允许零售商订单变更的上限为20%,而Zara可以允许40%至50%。班尼路的设计师们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室里,这意味着设计师和生产线贴得至少不像Zara那么近。

  9月,美特斯邦威开始在制衣厂集中地广东筹备和一线工厂直接合作的设计师团队。“另外也和一些工厂中原有的设计团队合作,比如有一家鞋厂是跟MiuMiu、Prada等品牌合作的,有时候一些鞋款就是来自工厂本身的设计力量,我们就会和他们共享明年秋冬产品的计划,他们再针对这些资讯来专门设计。” 尹剑侠说。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