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日益庸俗化 学者称其无学术无学者(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0:49 南都周刊

  到了5月,关于收视率的风波又起。有媒体爆出,《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称,从去年10月份起,除了他讲的李莲英系列之外,“收视率再也没有超过0.1%”,还不到高峰时的七分之一。随后,纪连海又出面否认自己说过类似的话。

  而本刊记者对收视情况的调查,得到的数据更为惊人。一位不愿具名的央视科教道(即央视十套)的节目编导告诉记者,今年《百家讲坛》的成绩确实变化很大,跌幅之大令人吃惊。“现在科教频道的24档节目中,《百家讲坛》在9、10月份的收视排名已经跌倒了十名开外,最低的时候已经是第18位,已经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位编导评价说:“跟之前的稳居第一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有其他节目发力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自己出了问题。”

  来自观众的审美疲劳,也显而易见。一位原来喜欢《百家讲坛》的观众告诉记者,现在的节目到底好不好看,她没法评论,“因为这段时间根本就没看,”而在百度的“百家讲坛吧”,网友各种批评性的言论随处可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百家讲坛》已经彻底对外封口,对包括收视率等外界关注的问题,不做任何评论。记者联系到制片人万卫,他表示“领导有规定,不好说”,建议记者采访主讲人。

  《百家讲坛》的衰微气象,从今年主讲人的火爆程度也可见一斑。2005年《百家讲坛》推出刘心武与纪连海,2006年易中天和于丹更是异常火爆,到了2007年,栏目大力推荐王立群、蒙曼等,声势明显弱了很多。到了2008年,后继无人的栏目只能让刘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轮番上阵,重新出山。

  即使老面孔,也不一定靠得住。易中天向记者透露,自己现在最大的想法,是想退出《百家讲坛》。“我不讲了,我要休息,太累了。”61岁的易中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录制《百家讲坛》已经成为“任务”。“我现在已经快退休的人了,我凭什么要这么累?已经够了,我想过一点没有计划的生活。

  在年初,万卫也曾表示:“如果再找不到有特色的主讲人,栏目前景就不容乐观了。”但直到年底,《百家讲坛》派往全国各地海选的各个小组也没有发现让他们兴奋的主讲人。

  与此同时,之前《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市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状态,也堕入低谷。在北京著名的第三极书局,本月初的销售排行榜上,前十位已经难觅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的踪影,成绩最好的是阎崇年的《康熙大帝》,排在第19位,其他的书店情况也类似。新晋主讲人推出的《蒙曼说唐》、《马未都说家具》等系列图书,销售成绩并没给人惊喜。

  娱乐化与伪学术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高潮低潮,这是自然规律。他对该节目的一贯态度是:“百家讲坛过分追求娱乐、摒弃思想,这是我早就批评、一直批评的。”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浩,同时也是古代文学方向的教授,他近期发表的文章《<百家讲坛>现象批判:吊诡的大变脸》,将《百家讲坛》称作“三无”产品,即“无学术、无学理、无学者”。谈到这篇文章的初衷,他说自己“除了学术专攻之外,同时也是学术文化的环保主义者,是学术文化圈中的清道夫,有时候对一些文化现象忍不住要说几句话。”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