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日益庸俗化 学者称其无学术无学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0:49 南都周刊


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也显出了一股颓势 制图 |李峰
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也显出了一股颓势 制图 |李峰

 重新登上《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已经61岁,他见证过栏目的辉煌和黯淡,可谓是百家讲坛一张名片。 摄影|记者 邵欣
 重新登上《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已经61岁,他见证过栏目的辉煌和黯淡,可谓是百家讲坛一张名片。 摄影|记者 邵欣

  阎崇年挨打,于丹受威胁,收视率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前十名,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也显出了一股颓势,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曾经风光火爆的栏目已经进入死亡倒计时。

  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易中天等多方说法,从学术选秀、学者包装、利润产生等环节揭示该栏目这些年的娱乐化和庸俗化,并试图从中揭示百家讲坛大起大落的真正缘由。这个时代,所谓娱乐至死,或是娱乐到死;或是因为娱乐,所以死了。

  死亡倒计时,现在开始

  记者 | 张守刚 北京报道

  娱乐化、庸俗化曾经引起很多主讲者的不满,但是巨大的利益诱惑还是让某些学问人趋之若鹜。解剖百家讲坛,揭示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本质,还有学界的悲哀。

  创立于2001年的央视《百家讲坛》,转瞬已整整7年。七年之痒,在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火爆之后,目前的《百家讲坛》已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同时,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也一再被学界和观众所诟病。

  先是有阎崇年挨打,于丹被威胁的事情。而现在记者从央视内部得知的最新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人:刚刚过去的9、10月份,其收视率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有学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多事之秋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收视率日薄西山

  从汉代人物到品三国,再到此次的“诸子百家”,易中天沿着一条上溯的路线品读中国历史。但有点意外的是,媒体对他此次复出“救市”话题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诸子百家本身的关注。

  采访易中天的那几天,《百家讲坛》正在播诸子百家之“儒墨之争”,他表示这是最难被接受的段落,但绕不过去,还是要讲。“我有一个说法,就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变成执政党,但是实际上是儒法共制,所以外儒内法,阳儒阴法,都是执政党,道家变成在野党,墨家变成地下党。墨家那套东西确实不好玩,是过苦日子的,所以最近播儒墨之争,收视方面还是比较难的。”

  针对“救市”之说,他的回应是:“这个题材不是救市,诸子百家对于观众来说是陌生的,而且不那么有趣,甚至有一点沉重,靠它来拉动收视率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诸子百家”选题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学术含量都超过“品三国”,但观众是否喜欢他,他心里没谱。

  有关《百家讲坛》走入窘境的声音,早在此次“救市”说之前的今年年初,就已经见诸报端。2月,上海《青年报》题为《主持人匮乏“百家讲坛”遭遇瓶颈》的一篇报道,以担忧心态揭示了节目的生存窘状。报道称,虽然《百家讲坛》一直在酝酿变革,比如由讲历史故事发展到讲“红旗渠的故事”,还拟请评书家单田芳来讲林则徐,但一番努力下来,效果并不太明显。

  据称,年初《百家讲坛》虽然仍可保持央视十套收视前三名,原来的头把交椅可能难保。而当年纪连海讲《历史上的和》时创下的0.69%的收视率纪录,再没有出现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