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困局:涨幅2000倍的魔幻游戏(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 20:30 新浪尚品

  资本,奇迹大鱼

  房市受阻,无望再坐“火箭”。股市触底,悻悻然退回一年前。

  资本像一条大鱼,它游过之处,死水也会泛起滔天巨浪。中国当代艺术跨着资本这条大鱼,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真正的大富翁游戏

  这是真正的大富豪游戏,7424.75万港元,2000倍暴涨,是这个游戏最为诱人的回报。

  与全民炒股、人人房虫不同,当代艺术门槛很高。据胡润当代艺术榜拍品排名,2007年有61幅作品突破千万大关。当代艺术品动辄百万、千万的身价,决定了极强的排他性。 “没钱就没艺术。”草场地艺术中心负责人孙连刚,深有感触。

  是谁在玩当代艺术?保利拍卖董事赵旭分析,目前拍卖场上活跃的当代艺术藏家主要是亚洲华人,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近1000人,国内有1000人。这2000人,撬动了整个市场的上行势头。

  ART BEIJING总负责董梦阳也说:“这些人主要是企业家。”国内新兴买家多为煤矿主、房产商和东南沿海一带的民营企业老板。

  他们为什么玩当代艺术?这些新富阶层,在物质极大满足之后,开始寻求精神愉悦,试图以此实现从“富”到“贵”的转变。据胡润“2008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当代艺术品收藏已占中国千万富豪收藏比率的37%。

  一些资本不足的小画廊,收不到名家名作,只能靠捡边料过活,在形势大好中黯然倒闭。

  董梦阳认为,看一个艺术家创作,主要不是看作品价格,而是看他在哪里展览,和哪些人合作,被哪些收藏家和机构所收藏。

  张子康说:“经济衰退,倒闭的都是中线画廊。高低端都活着。一线艺术家作品不会降,因为一个时期学术上有定论的没几个。”

  艺术家也可算作这个富豪游戏中的一员。张子康诙谐地说:“中国艺术家‘超越’其它国家艺术家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很有经济头脑。”孙连刚说得更彻底:“艺术家在开工时,就想好了如何画一幅200万的画。”

  有知情人士透露,很多艺术家开宝马住豪宅,画室富丽堂皇,在上世纪90年代,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被定性为“盲流”。方力钧采访时流露出那个时代的痛苦记忆——警察半夜踹门检查身份证,最起码的人格是不存在的。他说:“现在这个年龄我会承受不了当年的穷困、被人鄙视。”

  圈地运动

  第一圈,画廊。第二圈,拍卖行。第三圈,博览会。第四圈,收藏家。这四个圈构成了市场的中心环节。另外还有美术馆。它是当代艺术市场的外围力量,却起着风向标作用。

  构成了资本在当代艺术市场流动的完整生态。孙连刚用“圈地”形容:“画廊、拍卖行、收藏家、批评家都在抓紧时间立山头。其实都是那几个艺术家,那几张作品。”

  几千家画廊,几千个艺术家,画廊比画家还多,居然都能卖画。董梦阳保守估计,90%都是在炒。

  有人如此形容当代艺术的混乱局面:一个个牟利利益团体形成——画廊买断艺术家的创作,然后策展人策展推介,批评家大加褒奖,媒体跟风吹捧,拍卖行找“托儿”抬价。

  事实上,资本试图把小投资者也纳入其中。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最低投资金额100万元,并且要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这为原本被排斥在当代艺术市场之外的中小投资者们唱响了“福音”。

  孙连刚说:“过去是政治强奸艺术,现在是资本强奸艺术。我们要找到与狼共舞的方法。”

  红色警报?新一波大浪?

  2008年3月17日纽约苏富比春拍,亚洲当代艺术总成交额只及去年的一半,单品成交额大幅下滑,张晓刚、王广义、徐冰众多重量级艺术家作品流拍,无疑为当代艺术拉响红色警报。

  当代艺术市场的兴旺与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美国次贷危机出现前,当代艺术持续走高。2006年,Arprice全球排名前十的艺术家,只有3位属于当代艺术,随着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濒于破裂边缘。

  然而很多人也坚持认为:“美国是美国,中国归中国。”董梦阳认为:“国外市场不景气正好给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崛起的空间。资本是奔中国来的,不单是奔着当代艺术来的。”基于对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信心,大话对中国当代艺术自信满满。

  在张子康的办公室,摆着今日美术馆扩建模型。他们打算在现有5层场馆上,加盖两层,工程由著名设计师王晖设计。“现在展厅已不够用了。施工时要把整个馆包起来,本身就是一个装置作品。”张子康说。

  有专业人士乐观预期:与国际艺术市场其他部分成交额相比,中国当代艺术距离真正爆发尚有非常大的空间。几年前,说起一百万,黄燎原很心虚地说活着能见到,现在破亿是眼前可见的事儿。

  从今日美术馆五楼办公室望下去,一排造型前卫的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5月,那将是另一番景象,一个新资本战场重装上阵。规模空前的国际画廊街盛大开幕,一批顶尖当代艺术家将在那里搭建新的工作室,其中包括方力钧、陈丹青……

  中国当代艺术这条资本大鱼,在喧嚣与诅咒中,已起航。

  中国画廊:走出军挎的年代

  黄燎原从小就喜欢跨着一只黄军包,今年他带着这包将中国当代艺术一手推进世界画廊界的“奥斯卡”——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入围名单里。作为中国本土创建的画廊第一次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

  “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就像我这只军挎,外皮很旧,但梦想不少。”黄燎原说。

  疯狂的艺术,昂贵的激情

  1999年就开始做画廊的黄燎原如今已是市场行家:“三年前,海外机构和个人购买份额占到70%~80%,目前国内私营机构,国有机构和个人正成为主体。”黄燎原说:“五年内中国会迎来一个新画廊时代。”

  画廊在中国发展近十年,但真正开始进入赢利时代是在近两三年。北京“站台中国”画廊的艺术主持许宁2000年回国后,亲历了789从无到有的过程,参加过著名的抗议政府拆除789的游行。“画廊不是有钱就可以玩的,艺术收藏者的鉴赏力要求很高,开画廊是精神贵族的事儿”。

  中国画廊从2000年屈指可数的几家到如今的上千家,marlborough画廊中国艺术部主持菲利普*酷特兹认为:“真正用市场操作手段和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的画廊不超过一百家。”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中国画廊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至今仍未有改观。

  便利店?画廊?

  “画廊真正的危机,是来自拍卖市场对资源疯狂掠夺。”菲利普说:“画廊在与拍卖行对资源竞争中处于下风。”“富市场,穷画廊”现象的倒挂,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典型特征。

  “现在大部分中国画廊实际功能是‘便利店’,各种来路不明迎合市场的艺术作品摆上货架。”艺术杂志《art news》的资深画廊编辑南希*赛斯说。

  “有个著名策展人告诉我,他总是深夜接到电话,来电的都是西方的投资人,他们说有秘密投资计划,要在三五年完成,最少都是达到5000万元的对冲基金。”境外“投机者”就进行短线投资,通过图表分析中国画家,一下买进几百张。然后炒作由于国内艺术品价值认证体系不完备,画廊都倾向在拍卖场上证明代理作品的价值。“现在对我来说最头疼的事,就是培养艺术家,给画廊带来盈利,一般需要两三年后。一年利润也就11%左右。这两年炒势太凶,我们都在控制出货,画廊根本没盈利。”黄燎原感叹。

  在这种前提下,画廊和艺术家关系已完全转变成工厂与工人的关系。孙宁回忆起前几年美术圈广为人知的一件“画廊包养艺术家”的事情。北京某一线画廊签下一个著名油画家十年,让她画同一类型的画,她画了十年,没有任何进步,只是不断地重复自己,最后艺术才能枯竭,就被画廊抛弃。“这样的情况,在画廊行业里不在少数,说到底,最吃亏的是艺术家,还有中国当代艺术。”孙宁说。

  艺术的规则,规则地艺术

  “方力均,岳敏君我看不上。”菲利普说:“刚开始还挺有意思。你可以画一张脸十次,二十次,但再往后就是重复了。”

  菲利普来中国的时候在789转了一天,到处看展览。每走几步,就有人拿出模仿张晓钢和方力均的作品来。他简直崩溃!

  “我觉得他是在侮辱中国当代艺术”黄燎原不同意菲利普:“没有四大天王,怎么可能有中国当代艺术备受国际瞩目的今天,一切都需要时间。”

  南希去年把北京和上海几乎所有本土的一线画廊都跑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暴利的时代,没有人愿意遵守规则,此外中国人脉关系复杂,连艺术品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南希说:“外国画廊在这里并没有优势,我们得先熟悉并遵守你们的方式。”

  “我们仍然在进步。现在就开始评价还为时过早。”孙宁说: “比如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让现场制作动画与最终展览相结合的艺术项目,这种形式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黄燎原的现在画廊开始赚钱。让黄燎原高兴的,是他的“本土收藏家养殖计划”。“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朋友财江,在鄂尔多斯挖煤矿赚了一些钱以后找到我,我们一起看了很多当代艺术品,他也收藏了很多,甚至自己开了一个私人美术馆,逐渐由一个门外汉变成当代艺术专家,他买的画一张不卖,现在还在给朋友介绍起当代艺术来。”

  黄燎原朋友中,很多人都认准了他的画廊。画廊代理谁的作品,就买谁的作品。有的人一年都投资甚至达到了几千万元,他们说:“老黄,好好做做功课,我们跟着你就行。”黄燎原说:“画廊形成口碑后,投资者也就不会迷茫了。”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到该洗牌时。”南希说:“时间太短,没有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一开始的时不被人说成泡沫如互联网。这些附着在经济基础上的文化话语,还有很多可能性,在国外画商们看来,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故事,产生任何奇迹都不足为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