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11:40 21世纪经济报道
24小时内,“股灾”以各种语言在全球各个股市的投资者口中相传。1月21日起,欧洲、日本、亚太新兴市场纷纷录得5个百分点以上跌幅,欧洲股市盘中更是创下7%的罕见跌幅。
22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2061点收盘,一日重挫8.65%;上证综指也下跌354点,一日重挫7.22%,A股近千只股票跌停或接近跌停,哀鸿遍野。当日,东京股市跌5.7%,日经指数收于2005年9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欧洲、日本、中国 国债指数(行情 股吧)则开始走高,某种意义上表明资金正在流出市场。
自1月15日来的一周内,恒生指数累计下跌4080点,跌幅高达15.8%,A股则累计下跌884点,挫16.24%。因为美国第二轮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资本市场急挫正在蔓延。
如此跌势究竟是否过度?A股、港股的下一步会迈向哪里?连续大跌的噩梦究竟何时方休?持续数年的市场上涨趋势是否就此转头?
在两地收市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和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请两人分别发表看法。近1年来,谢国忠一直在提醒投资者要注意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带来的全球股市“走熊”,而薛澜长期跟踪两地市场,在警示市场风险时对长期趋势相对乐观。
调整并不令人惊讶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简称《21世纪》):最近全球股市股灾,A股、港股接连暴跌,触发因素有哪些?
谢国忠:从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核心的问题主要还是资金量的问题。目前,短期资产的供应量是不变的,但资金却因为美国金融机构资本的损失而大幅萎缩,所以最终股价要大跌。
过去两地市场股价其实已经很高,但受资金追捧,所以大家都不担心。但最近由于美国金融机构爆出巨亏,银行资本金损失惨重,不得不缩小盘子。因为放大的货币效应,金融机构本身有一块钱,可以向央行借12块钱,放大效应可能达到12倍,现在美国的银行损失规模已经高达1000亿美元,意味着可能有将近1.2万亿美元的资金要抽走,不仅如此,美国银行业的损失还在继续。
而股市上还是下,主要是看投资者是乐观还是悲观,只要资金还在,股市总归还是会回来的,但这次这些资金被抽走之后就很难再回来。这跟1998年一样,1998年日本的银行大规模紧缩货币,就曾引发港股大跌。
最近中国股市暴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溢价过大引起的信心危机。
比如中石油上市的时候,H股是16块,A股是30多块,现在港股都不到10块了,内地还26块,A股溢价反而比过去更大了。长期以往,投资者最终心里还是要发寒的。
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也有担心,这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其实是相关的。目前,美国经济在衰退当中,日本的经济也在衰退当中,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因为需求放缓甚至萎缩,对公司的业绩可能带来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