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武夷赏美器

2013年05月16日 07:33  《孤独星球》杂志

 

  美器兔毫

  以凤凰山为起点,沿着建溪支流南浦溪 上朔十几里路,就到了一个叫水吉的小镇。 水吉属于建阳,历史上建阳是一个文化昌盛 之地,考亭书院是朱熹晚年讲学之地,朱熹 在这里建立了“考亭学派”。历史上和建阳 有关系的著名人物还有宋代著名法医宋慈等 人。建阳还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刻版印刷中心,再有就是著名的“兔毫盏”了。

  兔毫盏也称“建盏”,是因为兔毫盏 的窑场在建州辖地的缘故。建窑坐落在水 吉镇后井和池中村一带,窑场分布在芦花 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 长乾(又名社长埂,包括园头坑)等处,总 面积约12.6万平方米。

建瓯水吉宋窑兔毫盏的残骸在 阳光下反射出近千年的光辉建瓯水吉宋窑兔毫盏的残骸在阳光下反射出近千年的光辉

  北苑茶的制法现在已经失传,同样 北苑茶的喝法也失传了。根据文史资料揣 摩,北苑茶的喝法是一种细致而奢靡的茶 道,它的工具就十分奢华,是所谓“玉水 注、黄金碾、细绢筛、兔毫盏”。宋人喝茶先要用黄金做的碾子将茶饼碾碎,然后再用细绢做的筛子筛过,筛过的茶末倒在兔毫盏里,然后用碧玉水瓶的沸水冲入,白 色的茶沫泛起,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君臣比较谁的图案最为美赢家。范仲淹一句“黄金碾畔绿尘飞,碧 玉瓯中翠涛起”,将宋人们斗茶时的盛况抒 写的淋漓尽致。在武夷山的茶博园里有现 代雕塑家做的一组雕塑,把宋代斗茶的场 面再现了出来,表现的就是“其间品第胡能 欺,十目视而千手指”的瞬间。

  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 汉唐以来品茗就十分盛行,入宋以后,品 茗演变为斗茶,成为比唐代煮茶更为细腻 奢靡的品茗艺术。斗茶讲究生活情趣,追 求喝茶意境。宋代宫内喜好,宋徽宗常与 王公贵族和臣僚们“斗茶”,上行下效,迅 速风靡全国。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 《大观茶论》以及苏东坡、范仲淹等一批文人雅士的诗文中,都把“斗茶”描写得维妙 维肖,无形中对“斗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无论贵族皇室、公子哥儿,或是布 衣之家、平头百姓,无不以“斗茶”为日常 生活的一项乐事。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样 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斗茶家们都对 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所谓“茶色白” 是指茶的泡沫是洁白的,在黑色的茶碗里 就十分醒目。宋徽宗也在《大观茶论》中赞美兔毫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 上,取其焕发彩色也”。兔毫盏为宋徽宗及 臣子文人们喜爱,是因为兔毫盏盏内外变 幻莫测的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纹 样美不胜收,这纹样的产生一是依靠釉料 配方的变化,同时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 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在意 料之外,如同“鬼斧神工”,具有很高的艺 术观赏价值。兔毫盏器形以碗(盏)为主, 兼有少量灯盏、钵、高足杯、罐、瓶等;造 型古朴,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黑;釉汁 肥厚,胎釉结合致密。建窑因而成为建窑 系黑釉瓷器的命名窑场。

  建窑兔毫盏是斗茶最好的器皿,所以 因为北苑茶,又有了兔毫盏。奇妙的是一 个茶,一个盏,相距太近,都在建溪的支 流上,只有当你亲自沿那碧水环绕一路寻 去的时候,你才会感叹什么叫人杰地灵了。

  茶依盏显,盏为茶贵,北苑茶和兔毫 盏就这样并肩进入了中国茶历史的殿堂。

  更多资讯

  ●参观水吉古窑址后,可以前往武夷山了。因为顺着 福建茶历史的脉络来走,先是宋代北苑团茶的天下, 然后才是明朝散茶时代的开始。

  下梅茶路

  武夷山因茶兴市,历朝历代在武夷山的周边都有许多因为茶而兴盛的集市,例如星村,例如赤石,还有就是下梅。下梅的地名源于村外的梅溪,梅溪是武夷山东部有名的溪流,因它发源于梅岭,因此叫梅溪。梅溪全长50多公里,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

邹家几代人的打拼才赚下来如此的大宅院邹家几代人的打拼才赚下来如此的大宅院

  下梅当溪畔的老街曾经是繁华的茶市,而下梅被世人所知全是因为一部热播的《乔家大院》,电视剧的背景故事更是“万里茶路”的传奇。所谓“万里茶路”指的是由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一直通达俄罗斯恰克图的一条茶叶运输线。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购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汇运至崇安县城,验押之后,雇用当地工匠达千余人,用车马运至江西河口(现在的铅山县)。而后改为水运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而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恰克图。

  这条万里茶路是由山西晋商常氏与下梅邹氏等茶商共同开辟经营的。邹家是前朝做茶的大户人家,靠做茶攒起下梅这一大片宅子,一个江西人,来到福建做茶,做到了和山西的常家联手铺成下梅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的辉煌。2000多米长的当溪将下梅村一分为二。清康熙年间,邹氏父子出巨资对当溪进行全面改造,除将当溪南北岸陂改造成街路外,还在当溪各段修筑了九个埠头,以便发展水运。商贩们用竹筏这一水上交通工具,载着茶米油盐、布匹五金,进入当溪进行交易。

  如今,穿行在当溪两旁的骑楼边,当年的商店门楣还在,当年修建的9个码头旧址还在,然而物是人非,原来整日舟楫往来的繁忙的当溪,只有在5天1次的赶墟日时才会变得热闹一些。如今参观下梅,主要是去看邹家留下来的那些当年的“豪宅”。盛极一时的邹家为下梅留下了许多精致的民居建筑,而成为今天人们追寻武夷岩茶辉煌历史的依据。 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最精彩的部分。民居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砖雕,体现豪华和富贵。砖雕以浮雕为主,也有镂空雕。内容多取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吉祥风物花卉等。图案讲究精雕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寓意深刻气韵灵活,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韵 味。 石雕主要用在础石、门 当、石鼓、花架、池栏、井栏、水缸等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不失为赏用兼备的 工艺精品。下梅古民居的木雕亦是精彩纷呈,有挑梁、吊顶、桌椅、栏杆、窗棂、 柱础等,尤以窗棂为最,窗户以透花格式为主,是四扇、六扇、八扇为一樘的格扇 窗。窗棂有叙棂、平行棂等,最大限度地 加以美化。下梅现尚存完好的民居有邹氏 祠堂、西水别业、邹氏大夫第、施政堂、 陈 氏儒学 正堂、邹宅 闺秀楼、 方氏参军 第、程氏隐士居等民居近40幢。

如今的下梅当溪两岸,只有到了茶季才会热闹起来如今的下梅当溪两岸,只有到了茶季才会热闹起来

  邹氏家祠是下梅民居的代表作,是 邹氏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 后,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也是雄踞于 村落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邹氏家祠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门两侧的“木本”、“水源”,是两幅篆刻横披。意思是说 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 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 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揭示了邹氏追思 祖先,不能忘本的理念。我们看门楼左右 两侧圆形砖雕图,分别刻着“文丞”、“武尉”的象征意义,希望子孙后代能文能武, 人才辈出。神坛上供着祖先灵位和邹氏艰 苦创业时的扁担麻绳。每至清明祭祖时, 都要供奉扁担麻绳,借此激励后人要知道 创业的艰辛,不忘祖先功德。下梅以茶兴市,在武夷茶的浩瀚大书里撰写了一节靓丽的篇章。

时光的印记时光的印记

  更多资讯

  ●下梅可看的就是邹家的老宅,看那些精美的砖雕, 吃些武夷山土菜,而后遥想一下当年的万里茶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