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的原始森林中,我们实现了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静静倾听鸟的吟唱与野兽嘶鸣,驿动的心终于沉静。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大自然更能使每个人都回归自我。
人物介绍
王甲红,自由摄影师,“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组织机构共同创始人。足迹覆盖台湾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特区,走过7大洲27个国家。主张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诠释旅行,以敬畏和保护的态度走进自然。
地球氧气的30%来源于亚马逊雨林,这片被称为“地球之肺”的雨林,是地球上最后一个鲜活的生态圈,是大自然在人类的贪婪蚕食下苦苦坚守的最后阵地。作为野外科研志愿者,能够与科学家一起,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深入和探索亚马逊的奥秘是我一直的心。得知这一次的科考旨在通过观察动物的变化了解亚马逊盆地的环境生态变化,将进行金刚鹦鹉、河豚、鱼类和凯门鳄观测,陆地样带动物数据采集,并走访保护区内的居民,那一刻,有夙愿得偿的感觉。
从秘鲁利马飞往亚马逊盆地的中心城市伊基托斯,机翼侧畔云峰变幻,低头便能够看到万米之下丛林密布,亚马逊的支流在森林间如巨蛇般蜿蜒,形成一幅壮阔的画卷。我已经在猜想我们的旅程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
亚马逊生态协会首席科学家理查德博士亲自到机场迎接我们,这位来自英国的科学家衣着简朴,颇有些南美风格的自然、随性,但又不乏传统英国绅士般的礼貌和周全。理查德博士从英国来到秘鲁,在亚马逊流域从事科研和雨林保护工作已经28年,最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驱车两小时后,穿越雨林到达那托镇,登上阿雅普号—我们科考期间的家。从阿雅普号上溯亚马逊河支流马尔尼翁河,转入萨米利亚河,我们进入了即将进行科考的Pacaya-Samiria自然保护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