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养生之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5日 08:25 时代周报 微博

  即使只谈养生,历史的另一面已经足够有趣。政治浓妆卸下,人性细节彰显。在重大历史时刻,老蒋也在遭受着不为人知的病痛折磨。这些病痛,又暗中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大历史视角下看养生,别有趣味。

  因为高寿者才有资格谈养生,蒋介石88岁,宋美龄106岁。蒋宋养生之道并非帝王独享,乃人人皆可效法的起居饮食恒长之道。蒋宋养生,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更能为现代人接受。

  “蒋宋养生”仅供参考。看张群、戴季陶、陈立夫等老蒋旧臣,养生方法与蒋宋大相径庭,却个个百岁高寿,皆因“养心”才是众妙之门。对败走台湾的蒋宋而言,也许夫妻相伴相守,相互慰藉,才是最大的养生之道。

蒋宋养生之道蒋宋养生之道

  中正安舒:蒋介石的养生之道

  动我静,人言我听。

  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

  近绿者康,近喧者亡。

  这是鬼谷子自撰的《养生诗》。

  晚年的蒋介石在慈湖边上亲自抄录。五十年的养生实践让他更能深刻体会古圣先贤诗中的深意。

  蒋介石终年88岁,说起来还算不上长寿,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是1969年夏天的那场车祸,蒋介石也许不会88岁就寿终。1969年两次意外(前列腺手术失败和阳明山车祸)使他的体质突然下降,最终导致他在1975年去世。

  在《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一书中提到:“如果把人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蒋介石多年的养生之功通过平日的精心护理,力求维系这台行将老化的机器正常运转。正是一场猝然发生的车祸,才使这陈旧老化的机器毁于一旦。”

  蒋介石也曾叹息说:“不要小看这一场阳明山车祸,至少让我减寿二十年!”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蒋介石大半生醉心的养生经验和实践,对于现在越来越注重养生的人们来说,又不能不说是难得的经验。

  军队魔鬼训练奠定一生

  “纪律的拘束,和生活的单调、干燥无味,使我当时感觉得太不合理了。但是我今天回忆起来,我生平生活之能够简单,工作之能够有恒,四十年如一日,确是由于这一年士兵生活的训练所奠立的基础。”

  蒋介石自小体弱多病,他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写道:“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又喜欢跳跃,凡水火刀棓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

  蒋介石先天体质很差。也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体质的不足,才会让蒋介石更觉得养生的必要。在以后多年的行伍征战和政治角逐的生涯中,他不仅没有疾病缠身,而且最终还成为一个非常善于养生的人。

  在日本读军校期间,蒋介石的意志得到了锻炼,本来柔弱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当时的训练非常艰苦,饮食也非常简单,而且还是限量的,以致蒋介石常常是忍受着饥饿参加训练。蒋介石后来多次讲到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过:“纪律的拘束,和生活的单调、干燥无味,使我当时感觉得太不合理了。但是我今天回忆起来,我生平生活之能够简单,工作之能够有恒,四十年如一日,确是由于这一年士兵生活的训练所奠立的基础。”从那个时候开始,蒋介石把一种有节制的、有规律的士兵式的生活保持了下来,一直保持了六十多年,没有改变过。

  汪日章在上个世纪30年代担任过蒋介石的秘书,他在日记中讲到蒋介石的日常生活时也提到:蒋介石一向冷水洗脸,烟酒不沾,很少用茶叶,只喝白开水……清晨即起,散步半小时,室内活动半小时,七时坐功,八时批阅文件、写信,往往自己起草文电,午饭后休息。下午二时起工作、看书,三至五时会客或外出开会演讲。晚饭前后必散步。

  蒋介石特别喜欢散步。每天都会散步两三次,不管是在战时还是平时,也不管天气如何。遇到不宜户外散步的恶劣天气,他也会在室内或走廊里走一走。天气好的时候,常常会到官邸花园和住处附近的田野山村里散步。到了台湾,散步也是蒋介石的主要户外活动。一般选在饭后或者下午用完点心后的时段。在士林官邸,散步的路线主要是从官邸走到士林园艺试验所,等于在士林官邸的大范围内走上一大圈。即使到台湾各地旅行,蒋介石也会到室外空间散步。散步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肠胃消化,也可以到处看看,放松情绪。

  除了散步之外,蒋介石还有另外一项雷打不动的运动:静坐。几十年间,不管公务多么繁忙,蒋介石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静坐。蒋介石的侍从医官陈耀翰回忆说:蒋介石每天早晚固定有两次静坐,每次三十到四十分钟。静坐过程中会抛开外界一切事务,让大脑完全休息。做过蒋介石侍从秘书的秦孝仪则提到过蒋介石静坐时的思想活动:“在静坐中,反省一天的言行,同时默念孟子养气章。以及曾文正公、王阳明等的修身文章,从反省中获得新的启示。”

  统观蒋介石的一生,可以说:一生无大病,几乎与药无缘。持之以恒、有规律的运动对改变少年时期的孱弱体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身边的人将蒋介石的生活归结为这样几句话:“定时的起居,定量的饮食,以及作息有常程,容止有定则。”蒋介石把善待生命、养护健康做到了极致。

  一生走不出的“四明山”

  考察蒋介石各地的官邸和逗留之地就会发现他对于“近绿”和“临水”的要求,庐山的美庐、重庆黄山、林园和沪山行馆、汤山别墅、西子湖畔的澄庐以及到后来的士林官邸和慈湖行馆等等,无不显示出蒋介石“环境养生”的观念。

  自古以来,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筑在高山、海岛、多林木的风景优美地区。中外长寿的人所处地多有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这是自古至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养生理念。精于养生之道的蒋介石当然也很清楚,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

  早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四明山古来就是先人理想的养生之地,无论将来你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离开四明山故乡,因为这山这水都是最养人的。不管任何人,如果你每天都置身在烟尘污染、秽气呛人的环境中,无论你先天的体质如何好,到头来都是要短命的。”

  而他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是主政之后,一个叫马特洛索夫的军医向他提出建议:“中国人很不注意居住环境,其实居住在什么地方与人的寿命及生活质量有极大关系的。在我们俄国,寿命最长的老人都居住在北高加索。这里人长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污染较少,再者,北高加索又是一个多森林地带,空气清新,河水清冽,没有工业污染。我建议蒋先生从现在起就要注意一下生活环境了。如果你还像北伐时那样随战事到处宿营,或者居住在人群密集的城市地区里,久而久之,对蒋先生的身体肯定是有害的。”

  蒋介石没有办法像母亲说的那样,不离开四明山。但到了后来,蒋介石一直都在生活中刻意追求“近绿”“临水”的生活环境,在南京是如此,在上海、南昌、重庆等地的官邸也是如此。

  考察一下蒋介石各地的官邸和逗留之地就会发现他对于“近绿”和“临水”的要求,庐山的美庐、重庆黄山、林园和沪山行馆、汤山别墅、西子湖畔的澄庐以及到后来的士林官邸和慈湖行馆等等,无不显示出蒋介石“环境养生”的观念。其实这很容易弄明白,在一个色调碧绿、气氛清幽的环境中生活,可以使人烦躁的情绪更容易安恬稳定,心情舒缓。

  幽静的环境往往带来的是内心的恬淡和安宁。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下野的他就住在“澄庐”,他让人题写一副中堂条幅悬挂在二楼书房里。当时他选择的就是郑板桥辞官在家闲居时写的养生诗,诗中写道:“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不过,宋美龄后来却认为,这首诗过于消极,会冲淡蒋介石的仕途锐气,败坏其官运,无益于体健康宁。

  60岁以后的蒋介石退守到台湾,人生的起落沉浮也让蒋介石学会了真正的养生之道。从这一时期开始,蒋介石开始潜心研究王阳明的“人天合一”的养生之术。人的生老病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人从少年到青年,由壮年到老年,其中都蕴藏着由盛转衰的过程。人同样必须适应自然规律行事,必然有从身体强健到衰老的变化过程。虽然这些规律不可逆转,但是对于深谙养生之道的人来说,是可以延缓生命凋零衰老的时间的。因此,蒋介石也把“近绿”“临水”的生活环境作为延缓人的寿命的一个有效途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