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商务酒店之弊(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酒店硬件如此,软件特别是服务和管理更应如此。然而事实上,酒店软件的升级,已滞后于需求的变化。

  唐越坦言,中国很多三、四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毫不逊色于国外,但服务上的差距却显而易见。究其原因,从业人员培训的缺失或不足是症结之一。据唐越介绍,在国内很多中小城市,酒店在当地招聘的服务人员有的从未住过饭店,如果再缺乏良好的培训机制,优秀的酒店自然难产。

  在酒店管理方面,国外的品牌酒店通常借助输出管理的捷径,短平快地实现流程标准化,管理难度随之骤降;但国内酒店多为独自管理,各自为政,衍生出明显的病症:随意性强,规范性差。

  由此来看,商务酒店最需要变化的,恰恰就是人们屡屡强调却又不易根治的服务和管理。

  三大走势

  国内的商务酒店市场,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唐越用“集团化”、“产权转移”、“内外融合”三个关键词勾勒了这一市场今后的三大走向。

  其一,商务酒店的集团化程度毫无疑问会提升。不过他强调,尽管通称酒店管理集团,但国外和国内的酒店管理集团在内涵上却存在极大差别。国外酒店管理集团是在统一的品牌、预定采购系统、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基础上整合而成,集团内任何单一的酒店都有统一的品牌,通过中央预定系统进行预定,其服务标准,业务流程,培训体系无不高度统一。

  而国内的酒店管理集团大多通过产权的行政调配降生。集团没有统一的品牌和预定系统,酒店分布不尽合理,同业竞争屡见不鲜。唐越坦陈,国内酒店管理集团还要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集团化。

  其二,酒店的产权体系将发生更多变化。目前国内酒店多为政府、银行、大中型企业所拥有,是其非核心资产。唐越预计,今后这些酒店会转交给专业的酒店投资商或房地产投资机构,并由职业酒店管理者进行管理。

  其三,外资和内资将进一步融合。目前,国际酒店旗下的国内星级酒店,客源主体正从海外来客转向国内客人,这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同时,本土酒店将越来越多地吸纳国外宾客,并与国内客源相互渗透交融。

  另一方面,唐越认为,酒店的管理机构也会互相融合。外资管理公司除管理国际化的高星级酒店外,今后也将与国内其他级别酒店亲密接触。同样,本土的酒店管理机构也会寻机切入国际酒店管理市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