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爱吃意大利面的人来说,几乎每一年都是意大利面之年,比如村上春树。他也许称不上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意面爱好者,那至少也是亚洲最出名的爱面人之一。
在他的《意大利面之年》中,他不惜笔墨地描绘着自己的意面心情:“春、夏、秋、冬,我继续煮着意大利面,那简直像对什么事情的报复一样,如同把一个负心情人的古老情书一束束滑落于炉火之中的孤独女人一般,我继续煮着意大利面。”
意面当然发源于意大利,但传说美国的意大利裔公民却是真正的播撒意面的功臣。来自意大利北部的厨师利用绞碎的猪肉和牛肉,用橄榄油炒熟,加入红酒和番茄调味,让肉汁和红酒的搭配深深渗入宽面条中,做出经典的肉酱意大利面;而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厨师则选择了在盐水中吐沙一天的那不勒斯蛤蜊,以辣椒和蒜片解除腥味,加入白酒和奶油调和直圆细面条高雅的口味,做出流行的白酒蛤蜊意大利面。
一经小意大利区的餐馆推广,单纯可爱的老美便被这两种诱惑的口味深深打动,将意大利面也列入了他们全球化美食的一部分到处传扬,其实真正意大利的意大利面口味超过三百种,花色变换繁多,但如今就连年轻的意大利人也认可肉酱意面和白酒蛤蜊意面所代表的意大利南北美食,再加上《教父》、《盗亦有道》这样的意大利黑帮片间接宣传,就彻底让这个说法四海远扬了。
有位意大利女孩抱怨美国人的意粉店连意大利本土都不放过,做出来的味道稀奇古怪,甚是好笑,问我亚洲人吃不吃正宗意大利面,这让我难以启齿。
我想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小孩的西餐启蒙教育也大都始于美式的必胜客,其中也包括了意大利面。但这一道肉酱意大利面吃起来却总有种中国的茄汁牛肉面的感觉,那一坨本该鲜美欲滴的肉酱也本土化为指甲盖大小的牛肉,可能连美式都不如。但想来那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中国一向叫嚣意大利面本是中原的发明,给马可波罗加了点Cheese而已,现在要改回来也只能由得我们去乱搞。
后来去韩国一看,基本情况也大致相同,比起舶来的意大利面,韩国人更钟情于自家的炸酱面和冷面,只有贪慕虚荣的小男小女才会去意大利餐馆假模假式地谈情说爱。那说起来也只有日本人,堪为全亚洲最钟爱意大利面的外国民族,而意大利面在那里的遍地开花也令人咋舌。
回忆起我在东京的日子,一周里总有三四天要去一家早稻田附近的餐馆普琅珰吃超级美味的意大利面当中饭,每当面对一盘堆得满满的,全是花枝,九孔,蛤蜊,大虾仁和厚厚一层忌司粉的海鲜意面,整个人就几乎没有了思想,只有食欲而已。
那家小馆子历史还颇长,专做中午的学生意大利面特餐,据说从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这档生意,那时候靠窗的位置还经常被还在早稻田读书的吉永小百合光顾,成名之后的小百合依然会不时回来品尝记忆中的肉丸意大利面和茄子意大利面。当时很多日本人,特别是早大的学生,都以充满知性的小百合为梦中偶像,而她对意大利面的热爱自然也成为众人心目中一种知性的爱好。
换到几年之后的早大学生村上春树,更是不折不扣的意面爱好者,除了会跑去高田马场和西新宿的各大餐馆饱口福之外,后来还干脆自己开了爵士餐吧,其中的菜谱上当然也有村上精心烹制的私家意面。用他的说法来讲,意大利面是充满了原罪感和艺术感的食物,它不提供给人大块朵颐的景象,却有种混沌飘忽的美感,大抵是酱汁作祟吧,那些番茄酱汁白酒酱汁奶油酱汁和不同形状质感面条交错的虚无感,是同样具有原罪感和艺术感的日本民族对意大利民族的遥远认同和呼应。
我倒是也极爱意大利面,但我不懂艺术,也吃不出什么罪恶感。不过回国之后,寻遍好的意大利餐馆,还真的不曾吃到那般好吃的意面,仍是酱汁的问题,不是薄到暗淡就是浓到呆滞。传说香港铜锣湾的Fushion能做出华界最好吃的意大利面,但听闻张国荣当年便是在吃下一份Fushion的肉酱意面后自杀的,遂立即望而却步。难不成意大利面真与原罪感有关?这个问题只能留待饕餮者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