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红酒投资变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1日 08:17 《投资有道》杂志

  韦雷向记者透露,在整个温州地区,有超过20亿元资金在炒作名庄酒。在他熟悉的温州商人里就有数亿元资金活跃于酒市。

  方军则表示,在国外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红酒投资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和金融产品。但当下中国的红酒投资者普遍带有机会主义色彩,尚缺乏成熟的心态和耐性。一些所谓的红酒基金“只是自我娱乐的游戏,无法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而投资现酒、期酒大多是委托第三方进行交易处理,其中主要是经由国内有信息和渠道资源的酒商,但“他们顶多也只是外围市场的‘二道贩子’,因为主要值得投资的红酒,85%集中在波尔多的1855列级名庄之中,而存在150多年的经纪人销售体系控制着这些名庄酒的价格和配额。”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截止2011年6月,排名前11名的红酒出口国顺序并无太大波动,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德国、南非、阿根廷、葡萄牙、新西兰。但这个榜单好像与中国并没有关系,尽管中国进口红酒市场份额在短短十年间飙升至2011年的近25%,中国国产红酒的市场份额却正在明显萎缩,这种态势将在2012年继续。红酒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中国已经成为高级红酒的首要国际市场,而在海外,表现突出的则是由于经济危机所刺激的便宜及廉价红酒的消费量增加。

  资深红酒专家方军

  投资方式缺乏产业链条

  波尔多列级名庄酒,150年来一直延续着通过“经纪人/中间商”传统销售模式。每年,名庄首先与“中间商”制订价格(第一级),然后按照关系进行配额预订给酒商,并在18个月后交货。这个期间虽然没有拿到“实物”,但根据开放的市场上诸多影响和因素,酒的价格开始发生波动,他们是影响和控制名庄酒价格的上游。

  中国只有少数有实力的酒商能够拿到或者间接拿到配额(第一级)。包括部分以资本项目运作进入的投资者会与二级酒商合作,获得更多期酒配额和收集各路货品进行囤积,侍机而动。

  为规避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同时受制于自身资金实力,很多小酒商只是“倒买倒卖”赚差价(二三级都有)。而拥有终端资源的酒商是第四级,他们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采购,虽然在最末端,但利润率可观。

  方军表示,“期酒”(enprimeur)是风险最大回报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一般投资应选择投资有潜质的“蓝筹酒”,如波尔多10大名庄及25大名牌的最佳年份。这些“酒花”自发售以后,会进入约5年的价格快速上升期,是投资购入最佳时期,而在发售后的7~10年则是投资回报最好的时机。

  期酒投资在国际市场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销售,到红酒品鉴参考,到拍卖行等渠道,同时为酒商提供了财务审计和保障的金融、保险和会计机构一应俱全。但国内目前的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相应行业规范也并没有推出迹象。

  另一种投资形式是购买年份佳的顶级成品酒。目前,绝大多数的成品酒都通过二级市场的拍卖而进行流通。2011年上半年香港红酒拍卖市场成交额超越同期纽约与伦敦两大平台的拍卖总额,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内地市场。

  成品红酒无论是自存还是寄存都必须有良好的贮藏条件。因此市场也有一些投资者将部分资金用于建设“红酒银行”,由专业人员负责保管和储藏客户购买的顶级红酒。

  方军建议,在进行红酒买卖中,要多留意参考欧洲市场的酒单报价,因为相对于美国市场数据来说欧洲市场更具有说服力和稳定性。

  还有一种投资形式是近年来欧美流行的各种红酒基金。但通常基金门槛较高,比如要加入红酒基金Noblescrus,一般至少需要支付12.5万欧元,但即便如此“也似乎比自己经营一个酒庄要好的多”。与购买“期酒”类似,红酒基金的投资年期通常在5到10年,在年期届满前投资者可选择赎回基金及兑换红酒或现金的比例。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家红酒投资基金在开展业务。

  “严格说,目前红酒基金在中国还只是个名词概念。虽然市场上已出现一些名目的红酒理财产品,但基本只是借以‘红酒’来做投资。这些红酒基金一般只针对私人VIP客户和内部销售,实质上是以红酒为概念的一年期、两年期的担保或融资性质的理财产品,至于最后筹募资金的流向与所得收益,也许与红酒并无关系。一些红酒基金所宣称的15%回报率只是自己定义,即使落实到相关红酒项目,一是缺乏公允,二是资本量小,对整个红酒投资带来影响微乎其微。”在评价国内的红酒基金发展时,方军这样告诉记者。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投资红酒需要很多条件,比如基金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适合保存红酒的场所、良好的运输条件、能追溯红酒来源的证明、变现的能力等等。而目前在中国,还缺乏正规的红酒变现渠道。

  投资依然是“心跳”

  当红酒变成纯粹的“金钱游戏”,投资同样“玩的是心跳”。异常火爆走高的国外名庄红酒价格开始令业内外感到不安。

  2011年中秋节后,国内拉菲价格暴跌。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价已从最高70多万降直降至30多万元。其它一些名庄酒及其副牌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价格跌落。另外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低迷,也造成名庄酒面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局面。

  “与2010年市场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涨价,而且普遍存在缺货和断货的热火朝天的态势相比,2011年的市场情况低迷,据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拉菲价格自2011年3月以来平均下跌8%,是波尔多一级酒庄中表现最差的产品。其中,1995拉菲跌幅22.5%,2003年份的拉菲跌幅为15%,2004拉菲跌幅27.9%,2005拉菲跌幅24%。1999年、2004年和2006年份的拉菲也出现负增长。”方军说。

  “山寨酒”横行、价格逐步透明等无不考验的各酒商、炒家和消费者的信心,面对拉菲也如同“鸡肋”。

  整体来说,2011年精品红酒价格出现自2008年以来最惨烈的下跌,某些红酒价格更是下跌近半,主要也是针对一线酒庄,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收购的主要是这些名庄酒,价格炒得太高,下跌是向正常趋势的回归。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红酒暴利年代的终结。

  “2012年,国内红酒市场进入微利期;2013开始,将成为一个‘搏傻’市场,谁进谁亏钱。我已经开始离场,往后除了手中的酒花外,不会再大规模做红酒生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红酒批发商如是说。

  方军认为,作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红酒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模式,对于发展仍处于普及阶段的中国红酒市场而言,新兴的红酒投资显然更稚嫩。在缺乏公开、成熟的出让机制和平台,以及相应配套的市场定价、监管的标准体系之下,国内的红酒投资操作起来有如“隔山打牛”。

  事实上,无论投资是现酒还是期酒,多半还是依靠和委托上游代购方渠道进行转手销售或拍卖。当然相对于期酒交易的“原始保真”性,现货的变现更难。因为出让效果主要关注两个方面:首先,是否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标的(期酒/现货);其次是看投资红酒的保储状态,转手率越低,酒品价值越高。投资直接出自于酒庄、金融机构的“红酒银行”,以及拍卖行渠道所得的红酒,自然比较有说服力。

  与红酒的自身属性类似,用“品”的姿态投资,或许是这个市场爆发、泡沫、迷局之中的一点光明。

  作者: 邓若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