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罗旺斯酒庄打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1日 07:26 三联生活周刊
在普罗旺斯酒庄打工
他们总告诫我:品味葡萄酒时要身心向下、把灵魂投入在土地中。虽然他们无法参与热闹的评分、更无法左右市场之风云变幻,然而是他们默默守候着脚下的土地、造就了从葡萄到酒的过程。
特约撰稿◎吴霁月 摄影◎张雷
很多人读着英国人彼得-梅尔写的《山居岁月》寻找梦想中的法国田园生活,我却是搬到地处普罗旺斯的维赞村(Visan)的时候才知道这本书。书中的面包店、美味堪比“米其林”三星的隐秘小餐厅、橄榄油磨坊,就在身边不远处。周围的居民都叫我“une petite Chinoises(中国小女生)”。
2008年春天,我即将从法国葡萄酒大学毕业。一天,校长对我说:“维赞有家酒庄来学校招一位懂英语的助理,我向他们推荐了你。”驱车一路前往维赞,路标上显示我已经进入“普罗旺斯-蓝色海岸大区”了,沿途坡地丘陵陡然多了起来,连绵起伏的小山包在阳光普照中享受宁谧,白色的石灰钙质土像棉被一样铺着高高低低的葡萄园,果然是自古出好酒的地方!环法自行车赛的终点站旺都(Ventoux)峰离我越来越近,伸手可及山顶那疑似终年积雪的一抹白。已有千年的维赞小镇静静地安踞于山坡一隅,与当地很多古罗马人修建的村庄一样,古城的最高建筑物仍旧是当年的钟塔。
除钟楼外,这个镇上唯一算得上地标的建筑物就是我要去的维赞酒庄(Cave les coteaux de Visan),而镇里其他所有产业似乎都是为服务这个大酒庄而存在的。这是一家合作社形式的酒庄(Cave Coopérative),拥有2800多公顷的葡萄园、代表300个左右的大小葡萄园主。酒庄庄主西奥并非本地人,而是来自希腊一个小岛,跟我一样大时留学法国,在蒙彼利埃大学攻读酿造专业时认识了维赞酒庄庄主的独生女、正在读英语专业的克里斯丁,由此入赘维赞酒庄,开始了女婿与劳模并行的生涯。说西奥是“劳模”一点也不过分,因为酒庄内大小事务几乎全由他一手打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安抚他那位金发碧眼、模特身材的夫人。克里斯丁在酒庄内的身份是“宣传公关部负责人”,但出生、长大在维赞的她最远也只去过蒙彼利埃,对所有要求她远离维赞的商业活动都存在某种莫名的畏惧心理,每当与丈夫西奥站在一起,克里斯丁总闪烁着小鸟依人般迷糊而崇拜的眼神。
在西奥先生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简单面谈几句后,我成了酒庄中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员工。对于维赞村来说,我也是当地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居民。维赞酒庄共有30多名员工。葡萄园管理师卡蒂是一位爽快、幽默的女士,每天开着一辆破旧的白色雷诺车在总计近3000公顷的葡萄园走家串巷。每一家的葡萄园的经营和葡萄生长状况都在她的掌握中。每年8月底9月初,300多家葡萄园的主人都要虔诚等待她一声令下才会开始收获葡萄。时至9月,我的岗位也会从办公室或品酒室转移至酒庄收获台,和卡蒂一起接收酒农们送来的葡萄。是卡蒂教会我如何靠咀嚼葡萄的籽和皮来获知未来成酒的味道,这种经验是我在葡萄酒大学几年的理论学习中难以掌握的。
卡蒂还让我分享她的养生秘诀,就是要用酿酒葡萄新榨出来的葡萄汁,但我们的酿酒师克利斯朵夫显然对这一秘诀嗤之以鼻。克利斯朵夫是一个顶着酒糟鼻的剽悍大叔,爱酒、爱人生、爱音乐、更爱美食。每当夏季长假开始、大伙纷纷出发开始度假的前一天,他都会在罐装车间外的小广场上升起炭火,给全酒庄的人做一顿地道的西班牙海鲜炒饭。每天下班时,克利斯朵夫必要和同事们喝上一杯。他尤其喜欢了解我这个外国人对于他酿出的酒的评价:酸了?甜了?酒精是否浓烈?你想用它来搭配什么食物?
从第一天在酿造车间帮忙起,克利斯朵夫就开始向我传授如何品尝酒桶里的“酒花”。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最初还只是习惯品尝已装瓶、状态稳定了的葡萄酒。但克利斯朵夫告诫我:在这个行业工作,品尝“酒花”是必须掌握的技术。尤其是当地的乡村级别葡萄酒,讲究在原产地法定的比率内以多个葡萄品种精心搭配,因此一定要对每个酒桶里面的单一品种葡萄原浆都了握在心,如此才可以天马行空地调配出想要得到的葡萄酒。也是从克利斯朵夫那里我才知道:走访酒庄时,如果庄主或酿造师带你去酒窖品尝“酒花”,那并不是他们小气,而是他们对自己的葡萄园和酿酒技术的自信,“酒花”在不同孕育阶段的表现,足可以反映出葡萄酒的最终品质。
回国后很多人都在问我一个问题:“酿酒师是否生活在一个类似于无菌的环境里?无烟、无酒,谢绝一切刺激的食品,更不可有下里巴人的生活习惯,保护自己的鼻子要到‘上百万保险’的地步?”我知道起码克利斯朵夫不会这样做,他平时抽烟喝酒,喜欢西班牙风味饮食,据说在酿造阶段最重要几天里甚至会不刷牙,为的是能够更精准地品尝各个酒桶中葡萄原浆的发酵状态。事实上后来我发现当地很多酒庄里的酿酒师都是“烟酒不分家”,而且他们总有一套解释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酿酒技术间关系的理论。
维赞最盛大的葡萄酒节是在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在这一天,全法国最古老的葡萄酒骑士团:圣文森酒神骑士团的团员们会穿着骑士袍、抬着一株百岁葡萄藤根,从位于维赞制高点、存放百年老藤葡萄酿造的“玛红”葡萄酒的古教堂前出发,缓缓游行至城边的小溪,在小溪中浸湿一路抬来的老藤根,再回到“玛红”教堂前将老藤根焚烧,以此祝福来年葡萄丰收。节庆当日,当地居民身着普罗旺斯民俗服装载歌载舞。节庆高潮时,圣文森骑士团会在民众中选出“国王”、“王后”和“宰相”,由三人合力打破古教堂内封存“玛红”葡萄酒的灰泥墙,取出已沉睡两年的“玛红”酒。只有在这一天,我们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豪饮至尊的“玛红”。
在酒庄生活、工作,这算不上彼得-梅尔式的“田园生活”,但在维赞的几年让我在最容易浮躁的年纪中变得安静。我喜欢酒庄里的每一个人,他们是最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人。他们总告诫我:品味葡萄酒时要身心向下、把灵魂投入在土地中。虽然他们无法参与热闹的评分、更无法左右市场之风云变幻,然而是他们默默守候着脚下的土地、造就了从葡萄到酒的过程。■
酒标上的艺术史
木桐酒庄的年度之谜在年前就解开了。为2008年份木桐绘制酒标的,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现年47岁的画家徐累。这个消息的发布时间比许多人料想的要早。这或因为五大酒庄中的另一个,拉斐酒庄,在2010年秋天向公众展示了其2008年份红酒的面貌:酒瓶上,有一个红色的中文“八”字。拉斐向中国名庄酒爱好者示好的意图十分明显,此举显然刺激了木桐,终于按捺不住,在2011年春节到来前,让2008年份红酒的酒标真容浮出了水面。
记者◎何潇
徐累是木桐选中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以“新工笔画”见长。——在他之前的1996年,木桐曾选中过另一名中国艺术家古干,是一名书法家。徐累是从七八名画家中选出来的,由酒庄女主人菲利普男爵夫人亲自认可。酒庄向他表示,希望酒标里能有“羊”的形象——这是“木桐”(Mouton)的法语含义;同时保留画家偏好使用的蓝色作为酒标的基调。最终出现在酒标上的,是一只站在“月亮门”里的绵羊,图画为幽蓝的色调,葡萄藤以青花的形式挂在月亮门上,充满了梦幻般的剧场感。
“‘月亮门’是画眼,这幅画也是以‘月亮门’命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它是一种意境替代,而悬挂其上的葡萄,则是甘酿的影射,这些图案来自明代青花盘上的纹饰。当‘月亮门’开启的时候,一只高贵的羊独立在假山石,与‘开泰’的关系昭然若揭。”徐累告诉本刊记者,“屏风的错置是我习惯的画面结构,它的比例关系严谨分割了块面的均衡关系,即便缩小成酒标的面积,这种结构也是稳定而清晰的。屏风的投影形成了空间的深度,如果你仔细看,它的第一层深度是幻觉。”
徐累对能被选上表示荣幸——这让他得到了一个与众多大师同台展示的机会。抛开对于“品牌与艺术家合作”的种种成见,木桐酒庄的酒标确乎价值非凡,这甚至不是在说红酒本身的价值——酒标的方寸之间,有许多大师的画作,本就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尤其是,这些艺术家都是大师级人物:乔治-勃拉克、萨尔瓦多-达利、亨利-摩尔、米罗、夏加尔、康定斯基、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汉斯-哈同、保罗-德尔沃、巴塞利兹、培根、巴尔蒂斯、卢西安-弗洛伊德……囊括了20世纪以来的许多重要的美术流派:印象派、抽象派、具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甚至涂鸦艺术,这让木桐酒标的历史成为一部微观的现代艺术史。
那么,酒庄是如何来回报这些艺术家呢?木桐的做法是“以酒润笔”。艺术家可以得到的是5箱(60瓶)不同年份、陈年至少10年的木桐,待葡萄酒贴上酒标出厂后,他们还能得到更多的报酬——5箱该年份的木桐红酒。对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这是更符合他们传统的感谢方式。
人们通常将1945年视为木桐酒标的“艺术元年”。实际上,这场合作要来得更早一些。
此前的1924年,酒庄主人请来艺术家让-卡卢(Jean Carlu)为木桐酒庄绘制酒标,以纪念木桐实现酒庄装瓶这一纪念性的举措。此时的让-卡卢已经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人们在其绘制的图画上看得到艺术家的坚忍。这是一只嘴角上扬的绵羊,一幅“你摧毁不了我”的神气。让-卡卢使用了立体派的技巧,将酒庄与绵羊融为一体。但这次合作就像一个遥远的序曲,在此后的20年间,木桐一直未再与艺术家合作。直到1945年,事情才有了新的起点。
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年份。为了庆祝联军的胜利,酒庄主人菲利普男爵决定启用初出茅庐的画家朱利安,为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创作1945年的酒标。酒标中心是一个金色的V字型,由两条葡萄藤蔓簇拥着。其来源是丘吉尔的那个著名手势,意味着胜利与和平。年轻的朱利安此后转行做了戏剧家,但菲利普男爵家族的漫长的“酒标艺术之旅”,却就此开始了。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酒标艺术之旅”中,只出现过几次酒庄没与艺术家合作的例外。1953年,酒标上出现的是老罗斯柴尔德先生的肖像,这是为了庆祝酒庄的百年诞辰;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2003年,即酒庄150岁的那年,登上酒标的是另一位罗斯柴尔德先生。2000年获得了作为千禧年的特权,菲利普男爵夫人从木桐葡萄酒艺术博物馆挑选了一个16世纪的镀金奥斯伯格羊(Augsburg Ram)小雕像作为当年的主题,由工匠直接刻在酒瓶上,让酒标变成了酒瓶的一部份。王室的来访也会带来一些特例,这是1977年,伊丽莎白女王访问木桐酒庄,为了纪念这次访问,酒标即以此为题。2004年,另一位王室成员的名字出现在酒标上:威尔士亲王查尔斯,但他是作为受邀艺术家出现的——王子同时也是一位不错的水彩画家,这是圈内人都知晓的。
1973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酒标的绘制者是毕加索。这一年,木桐酒庄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二级酒庄”历史,晋升为一级酒庄,从此与拉菲、拉图、玛歌、侯伯王并称“波尔多五大酒庄”。这一年毕加索去世,木桐酒庄获得了毕加索的女儿授权,在酒标上使用了毕加索的名画《酒神祭》。另一位不是生前即为木桐作画的艺术家是康定斯基。他的作品出现在1971年份的酒标上,而画家在1944年就已经去世,但木桐在康定斯基的遗孀那里获得了帮助。酒标上的画是康定斯基绘于1939年,其原作被收藏在蓬皮杜艺术中心。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与木桐合作的多为法国或西欧的艺术家。让-科克托的名字出现在1947年的酒标上,这是一张酒神的素描。但画家的原作在此之前已经丢失,保存在木桐博物馆里的,是科克托的好友的临摹之作。乔治-勃拉克的画作出现在1955年,构图简单而具有说明性:一个摆在桌上的酒杯,旁边躺着一把葡萄;1958年,是属于达利的年份。这是一只简笔画成的绵羊,乍看像是儿童的游戏之作,酒庄对这幅画的理解是:“看起来就像一幅扩展了的达利签名。”
六七十年代以后,酒标上的艺术家变得更为国际化了。1964年,登上酒标的是美国艺术家亨利-摩尔,他在酒标上画了三只紧握酒杯的手,令人想起某种古老的仪式。俄罗斯画家夏加尔的画出现在1970年份的酒标上,画的中心不是酒或静物,而是更为鲜活的生活:一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背后是美丽的农场。1975年,安迪-沃霍尔来了。他用戏仿的方式创作了两个菲利普男爵;1988年的哈斯-哈林(Keith Haring)同样抱着游戏的姿态,酒标上有两只起舞的绵羊,看起来就像是“哈斯-哈林”版的“人羊”。令人感到惊喜的是保罗-德尔沃,这位迷恋月夜、火车、裸女和背影的画家在1985的酒标上,给出了一帧红衣少女的正面——在保罗-德尔沃的名作《车站》里,出现了这名红衣少女的月下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