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遗作失踪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14:24 新京报

  导语:1988年时,罗杰-拉思伯利在大学教英语,同时开了一家无名小出版社。罗杰希望自己能够出版塞林格写的最后一本书《哈泼维斯16,1924》(Hapworth16,1924),他给塞林格去了信,不久,塞林格回信说,他会“考虑考虑”。

  《哈泼维斯16,1924》是塞林格最神秘的作品。1965年,《纽约客》6月号用了整整50页刊登了塞林格的《哈泼维斯16,1924》,那之后至今,世界上再也没有塞林格的作品问世。

  可在塞林格给了一个“考虑考虑”的回复之后,却整整八年渺无音讯。八年后,塞林格突然找上了罗杰想出版这本书。“这几乎是二十多年来最妙的出版———是塞林格的最后之作,但是我把事情搞砸了。”本月最新一期《纽约客》上,罗杰写了一篇长文《背叛塞林格》回忆此事。罗杰认为,塞林格之所以会将自己最后一部作品交给无名的出版社,可能因为它是唯一一家在八年中没有一丁点催促的出版社。

  他们进行了多次通话,书信往来频繁。罗杰几乎排除了所有商业化操作,以塞林格的意愿设计发行,比如,塞林格要求书尽可能简朴,间距要宽,这样“西蒙(塞林格多部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就可以呼吸了”,侧腰上的书名必须可以让人横着读,书封要他自己设计……罗杰一一照做了,如果一切不出意外,塞林格的最后一部作品将在1997年1月安静地出现在书店书架上。

  几近出版之时,一家华盛顿当地的小报在亚马逊网络书店上查到了罗杰为这本书申请书号的信息,罗杰接受了他们的采访肯定了这件事,很快,《华盛顿邮报》也打来电话,罗杰谨慎地回答了他们的一些问题。那篇报道轰动了出版界,罗杰的电话被打爆了,唯一没打过来的却是塞林格。罗杰多次联系他的经纪人,始终没有消息。

  几个月后,《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批评《哈泼维斯16,1924》的评论,塞林格向来对评论超级敏感,而这篇批评文章,用罗杰的话说,恐怕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罗杰还保留着所有搁浅的出版内容以及塞林格的书信,但是直到今天,这本书一直都没有出版,唯一能看到这篇小说的,是半世纪前的那期数量有限的《纽约客》。

  罗杰写道:“有些人听到这个故事后,会认为我们已经合作了这么多,而责备塞林格不守信用,但我觉得这么说不公平。这些人希望塞林格变成塞林格之外的人。《华盛顿邮报》也没有错。我知道该责备谁。我以为我可以为我敬重的人做一件实事,但我让他失望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