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从这里看广东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1日 11:40 《小康》杂志

  广州开发区:从这里看广东未来

  汪洋曾说“广州科学城代表广东的未来”。广州开发区及其所在的行政区萝岗,当地人称之为“开萝区”,三年间这里发生的变化,浓缩了广东的嬗变之路

  文|本刊记者 鄂璠  广州报道

  “占地多、有污染的项目一概不要,通通要拿走!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首先要把笼子腾空,把小麻雀放出去,再引来金丝鸟,最好是腾笼换凤。”

  薛晓峰所说的 “小麻雀”,包括一些合同金额超亿元的项目,这些在很多城市很可能是抢手“香饽饽”,但在广州开发区,在决策者权衡种种利弊之后,痛下决心,“甩”了出去。

  薛晓峰,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从2007年开始,他忍痛扔掉了一些“香饽饽”,自然有新的打算。“九龙工业园新安排进来的项目投资密度达到了每平米700美金,而转移走的20多个项目,每平米投资密度不足100元人民币,从100元人民币到700美金,这是多少倍的提升啊?

  “50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萝岗区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奎在一旁插话说。

  但在九龙工业园,萝岗区的一个区级工业园,还有许多制鞋制袜项目。开发区的决策者们果断转移走二十多个旧项目,被安排进来的新项目虽只有七八个,数量下降了一倍多,但其产值效益翻番增长。

  从2007年开始的“腾笼换鸟”、“腾笼引凤”,让广州开发区近3年来新引进的项目,投资密度从500美金提高到1000多美金,整整提高了一倍多。到2009年年底,广州经济开发区和萝岗区的“米产”,也就是薛晓峰常常挂在嘴边的土地产出效益,达到每平方米创造的工业产值超万元,GDP超3000元,税收收入800多元,同比达到两位数增长。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增40%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增30%以上。“广州开发区是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最直接受益者,下一步要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双提升’的核心载体。”薛晓峰说。

  “送嫁妆”与“加减法”

  最初的转变并非如此轻描淡写,而是相当艰巨。

  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起步,实施外向带动,广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的发展路线,跟全国54个开发区一样,是单一的工业园区。

  2006年,经济开发区的第二产业占到经济总量80%,而三产所占比重仅有20%。广州开发区20年发展创下了骄人业绩,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抱着单纯的工业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薛晓峰说,土地支撑不了,环境容量支撑不了,人口结构越来越失衡了,这一切都使原来的发展模式遭遇“天花板效应”。

  于是,薛晓峰带着开发区的同事们到国内国外的开发区四处考察。“白天看,晚上开会,”薛晓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广州经济开发区还算是师傅,结果现在徒弟不仅把师傅的东西拿过去了,还推陈出新。这让大家颇受刺激,回来后大家就在短时间内讨论出了40条对策,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由此开始。

  当年,广东省提出了“双转移”政策,广州开发区则闻风而动,更进一步。当广东省提出“腾龙换鸟”之策时,广州开发区自我加压,提出要“腾龙引凤”。“就是把鸟腾出去以后,把凤引进来,围绕‘腾龙引凤’的核心问题是在土地上做文章,抽住土地这个发展的命根子来调整产业结构。具体讲就是三句话:提升开发区制造,推进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薛晓峰说。

  之后的三年里,广州开发区做了一道“加减法”。

  “加法”的例子如宝洁公司,开发区的办法是,提升其核心制造环节,开发区与宝洁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在没有新增一寸土地的情况下,新引进20多个高附加值的品种,把核心的制造环节引进来后,还新设了研发中心。坐落在广州开发区的宝洁公司,成了宝洁王国在世界各地布点中搞得最好、最有竞争力和效益最高的地方。

  加法的答案是:此举相当于五年后再造了一个宝洁。宝洁现在的产值约为300亿,五年以后要形成600个亿的产值规模。而宝洁占用的工业土地还是20万平方米,没有新增一寸地。

  这样的“加法”延伸至在经济开发区里落户的10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们追求的是头脑灵光,四肢发达,心脏起搏有力的产业结构。所谓心脏起搏有力就是要发展总部经济,我们要求这些企业设总部,起码是华南总部,乃至于中国总部,亚太总部,另外还要把研发环节放进来。包括索尼公司等,索尼华南总部和研发中心都成立了。”薛晓峰说。

  与“加法”相对应的则是“减法”。

  从2007年到2009年将近三年时间,开发区把有史以来全部的2000多个项目梳理了一个遍,高端项目促其锦上添花,低端项目逐步转移出去,清理的项目达到了100多个。减法并不容易,原来很多项目也是通过招商进来的,开发区的做法是“送嫁妆”,“你再去找一个更适合发展的地方吧,我们制订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转移,好离好散,这样成本就低了很多。”

  这一通加减法算了整整三年,在没有新增土地的情况下,盘活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薛晓峰发明了“米产”这个词,算每一平方米的经济容积率,他说,“搞开发,这个是核心指标”,2009年,开发区的项目投资密度从3年前每平方米500美元增加到每平方米1000美元。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去年为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0%。

  加减法的效果相当明显,广州开发区以不足广州1%的面积,产生了广州约1/7的国内生产总值、1/4的工业产值和1/3的工业利润,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拿到了六项第一:GDP第一,工业增加值第一,工业利润第一,财政第一,税收第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效率第一。

  变“非洲”为“亚洲”

  有人称萝岗区“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一方面,广州开发区作为全国最先进的开发区之一,2007年人均GDP达到40多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近在咫尺的农村,各方面发展状况又落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萝岗区刚成立时,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比当时广州市的平均水平低3000多元。要想实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摆在萝岗区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实现“非洲”与“欧洲”的统筹发展,首先要把非洲变亚洲。然后再朝着“欧洲”的方向发展。

  2007年刚到任时,有两件事情让薛晓峰深有感触。位于萝岗区北翼的九龙镇有一个村子,村里的孩子们想当兵,却年年都在征兵体检上栽跟头,而原因竟然是水质有问题,地表水受到了污染。在调研过程中,薛晓峰了解到全区还有5.9万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于是,利用半年时间,区里投资5000多万元,解决了近6万人世世代代没有解决的饮水问题。

  另一件事情和住房有关,2007年狂风暴雨多,可是每逢雨季,薛晓峰就提心吊胆,因为害怕危破房屋坍塌。恰逢那年七一,他去一个村子访问困难老党员,看到一对老年夫妇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因为漏雨,屋内搭起了一个塑料帐篷,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后来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全区有500多户人家还住在这样的危破房里,于是,又花了半年的时间,给每家补贴4万元钱,全部建起了新房。

  沈奎说,开发区还制定了“六增两减”政策,在六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在两个方面减少农民支出,从总体上提高农民收入。

  在2009年底完成的一项权威统计中,萝岗区的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000元,达到了广州市的最高水平。“基本上过渡到了亚洲。”

  2008年底以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度较高的广东经济影响尤为明显,而作为广州产业高地的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却“风景这边独好”,形成了“东边不亮西边亮”、“此消彼长、少消多长”的格局。

  2008年4月18日,汪洋考察萝岗区时指出,广州开发区路子是对的,广州科学城代表广东的未来。

  破解“空城计”

  下一步,在萝岗区的北部,将崛起一座以知识经济为核心,集聚着高端产业和人才、高品质工作生活环境、美轮美奂的世界一流新城区——广州知识城。

  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说,这还只是理想。

  萝岗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目前还不完善。从市区打车到萝岗,司机会沿着开创大道一路前行,这是萝岗区最靓丽的路段,是外来人看开发区的“窗口”,而目前,这条大道还没有明显的标志性建筑。尽管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设厂,投资项目达到25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105个。但大部分“开萝人”下班后便搭乘有限的几班公交或班车返回市区,因此整个开发区入夜便唱“空城计”。

  这并不是憧憬中的萝岗未来,也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广州乃至广东。

  如何破解“空城计”?薛晓峰巧妙地打了个比方:“未来萝岗新城,不仅要让老板满意,还要让老板太太和小孩满意,要让全体老百姓满意!”让老板太太满意,同样要解决一个“欧洲”和一个“非洲”的问题。

  开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此,他们要吸引一百名科技领军人才,一千名科技骨干人才和一万名技能人才,形成一个人才“金字塔”。而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凤巢”计划也列入规划之中。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未来,薛晓峰信心满满,他相信,现在之萝岗,是广州最年轻的一个区,是广州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未来之萝岗,将是一座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服务之城。

  ⊙“如果我们现在仍像那些有了食物供给的古猿那样,满足于地缘优势,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满足于‘拿来主义’的一时富足,不思创新和进取,广东就会‘饮鸩止渴’,像当初陷入进化歧途的古猿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一样,会被条件不如广东的地区所超越,成为新时期无法进化为人类的‘古猿’。”

  ——汪洋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访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

  文|本刊记者 鄂璠

  《小康》: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说过“广州科学城代表了广东的未来”,从萝岗区的发展、建设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广东未来?

  薛晓峰:一代又一代开发区、萝岗区的创业者们确实创造了奇迹,但我认为这句话更多的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从现状来看,我们还谈不上能够代表广东的未来,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广东的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可以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两个层面上理解。首先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所谓“转方式、调结构”,这是核心。另外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怎样在保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还能够让城市适宜居住,这是根本。

  萝岗区是广州市2005年依托广州开发区新成立的行政区,是广州最年轻的一个区。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近几年在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依托环境优势等方面做了一些新探索。2007年以来,高标准启动了萝岗新城“十公里地带”建设,目前,萝岗新城3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已经有30个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行政服务中心、总部经济一期、科技企业加速器一期、国际网球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一批重点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逐步跟进,国际学校、高档住宅、三甲医院、酒店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萝岗新城三年“强势推进起框架”的既定目标如期实现,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已现雏形。

  《小康》:作为2005年批准设立的新区,萝岗在发展战略上与全国其他开发区有何不同?

  薛晓峰:服务和效率是广州开发区的看家本领。

  构建服务型政府不是宣传炒作的“噱头”,而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老百姓”,我们对企业的态度是扶持,近年来,在一站式服务中心,“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又开通了网上申报系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企业和市民。

  全国大多数开发区走的都是先生产、后生活的路子,我们也没办法摆脱这一发展规律和模式,但萝岗区成立后,我们不仅有了社会管理职能,而且有了社会管理的手段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有条件强化我们的经济功能区,也有条件建设一个新城区,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的新城区,这是发展战略上的一大调整。

  《小康》: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开发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薛晓峰:在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保持宜居,涉及到发展方式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思路、发展取向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变单一的工业园区为综合性的经济园区。几乎所有的开发区都是加工、制造业起步,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之后,如果还是单纯依靠工业这一条腿,走加工、制造的路子,肯定是很难如意的。所以我们要将这种发展方式转变为一种更加强调创新、强调环境、强调人才的内涵式的发展方向。

  从2007年1月到现在,我们把开发区有史以来全部项目进行了一次梳理,把低效开发用地和闲置土地全部盘活,大概清理了一百多个项目。在产业选择上,我们也设立了较高的进入门槛,投资密度由原来每平方米500美元提高到每平方米1000美元以上,优先发展高投入、高产出、低排放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样土地节约了,环境优美了,社会管理的压力小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转变,就是由单一的工业园区转变成为综合性的经济园区。第二个转变,就是由一个单纯的国家经济功能区,转变成为一个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这是一个转型的问题。

  总之,萝岗区自建区之日起,就按照“适宜投资创业、适宜生活居住”的理念,开展城乡规划。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萝岗新城,把原来的一片荒山野岭努力打造为具有国际品位、岭南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的美轮美奂的萝岗新城。

  《小康》:从2007年到2009年,产业调整之后,开发区有哪些变化呢?

  薛晓峰:实现了产业由低端到高端,人口由低端到高端,从劳动密集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转移,这是其一。另外,招商引资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开发区来说,招商引资是我们的发动机、核心、龙头。以前80%都是制造业,现在新引进项目中现代服务业占了大头,2008年增长了一倍多。现代服务业附加值高,占地少,环境容量小,人口素质高,同时能与园区配套,完善园区的投资环境。

  现在,招商引资正逐步向招才引智,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招商引智的方向发展。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第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是高端人才。人才对于我们来说特别重要。我们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就是通过人才来吸引项目,以才聚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是我讲的第一个转变,变单一的工业园区为综合性的经济园区。刚才讲了制造环节,我们叫提升开发区制造;再就是推进开发区创造,创造就是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任何一个经济结构,自主创新能力强不强是个核心问题,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核心推动力也在于自主创新。

  《小康》:如果要吸引高端人才聚居,就要努力去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知识氛围。这方面今后如何能够实现?

  薛晓峰:文化、知识氛围是一种“场”,也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曾经对美国硅谷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硅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全球营运知识社区氛围。

  岭南文化的特点是包容并蓄,广州开发区地处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我们希望将广州开发区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代表作。人是知识创造的主体,我们希望能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吸引人,更重要的是用事业吸引人才。我们将聚集一批世界级高端研发机构,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校,还将促进教育国际合作,引入新加坡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知名研究型大学,合作建设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分支机构。古诗讲:“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我们的目标是“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