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榜富豪杜双华发家史(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14:44 中国周刊

民营钢企给点阳光就灿烂,只是他们能享受的阳光并不太多。
民营钢企给点阳光就灿烂,只是他们能享受的阳光并不太多。

  “对于不愿意被重组的不达标企业,宁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淘汰掉,也不要用行政手段推动重组,否则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中国周刊记者  余芳倩 北京报道

  “这个问题很复杂。”

  很多次,他都用这句话作为回答的第一句。

  随着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的重组,“国进民退”成了热议的话题。与此相关,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各省钢企重组是否妥当?钢铁业的整顿,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民企?中国钢铁产能真的过剩吗?为什么亏损大户总戴着国企的帽子?

  刘海民,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剖析了这些现象和问题。

  宁可淘汰也不要用行政手段重组

  《中国周刊》:山钢与日钢前不久签订了重组协议。一个盈利的民营企业被一个亏损的国有企业重组,这事本身充满了曲折和非议。有人认为此事行政干预过重,重整后效益未必提升,你怎么看?

  刘海民:日照钢铁设备比较落后,属于落后产能,环保和土地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山钢和日钢的重组,仅从技术、经济方面看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日照钢铁公司盈利情况很好,似乎被山钢重组并不十分情愿。

  我觉得,如果强调淘汰落后和环境保护,他应该有能力也会愿意花钱自己做设备的升级换代,搞好环境保护。因此我认为,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办事,要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对于不愿意被重组的不达标企业,宁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淘汰掉,也不要用行政手段推动重组,否则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中国周刊》:这起重组案例之后,钢铁业“国进民退”的声音日渐高涨。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

  刘海民:确实是有这样的苗头。但从国家政策来说没有这个倾向,前不久鼓励民间投资20条草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就是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现在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声音,有些投资者会犹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是不是要改变了?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明确对此的态度。

  其实,民营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扩大。2000年前民营钢铁市场份额是10%左右,前两年达到40%,今年上半年达到了47%。这里面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外,还有国企民营化的因素。像南京钢铁公司、萍乡钢铁等就从国有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民企固然有少支付环保、劳动力成本的因素,但即使消除这些因素,民企的竞争力从发展态势看要强于国有企业,我觉得今后民营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当然,前提是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不能改变。

  《中国周刊》:实际情况是不是民营企业被整合得更多些?

  刘海民:是,比如山西一个省几百座小钢铁企业被整顿,都是民营的产能很低的小铁厂、小钢厂。国有企业也有落后、污染高的企业,但大多数落后产能、污染环境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对民营企业影响更大。

  《中国周刊》:但我们也听到像沙钢这样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钢企发出“防不胜防”的感叹。

  刘海民:起码我没听说过哪个国有企业想重组沙钢。沙钢现在三千多万吨的产能,很大。它的经济效益很好,竞争力很强。

  在年初发布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国家提出要形成宝钢、武钢、鞍本联合体等上五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我很希望沙钢能带头做到这个水平。国家只点了三家企业的名字,但后面是“等”,不是只有三家。我也希望民营企业能互相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但是据我了解,民营企业之间的重组比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更难。民营钢铁不少是家族企业,很多人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两家老板在一起,谁大?谁的人掌管采购、销售、财务等关键部门?世界上米塔尔钢铁起初也是家族式企业,但是经过多年的兼并重组,现在成为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规范化的世界第一号钢铁企业。我希望中国民营钢铁也出现这样的企业。

  普遍实行省内重组并不可取

  《中国周刊》:事实上,每个钢铁大省都有做钢铁强省的梦想。早几年,唐钢集团、邯钢集团整合组建河北钢铁集团。鞍钢和本钢集团进行了挂牌重组,组成鞍本联合体。回过头来,你如何评价这两起组合现在的效果?

  刘海民:重组不论对行业、对社会,对企业来说都有好处,有利于尽快淘汰落后、加强环保、抑制盲目投资、稳定市场。但省内重组兼并一定程度上把跨地区兼并的路子阻断了。以省为单位容易形成地区分割,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也不利于政企分开。因此普遍实行省内重组是不可取的,今后要着重鼓励跨地区的重组。

  但重组总比不重组好,比如河北钢铁集团效果还不错。

  《中国周刊》:国外大型钢铁企业的重组联合能否给我们提供经验?

  刘海民:西方企业兼并重组时会请专家、咨询团队来做测算,重组将会给企业和股东带来什么后果。为此西方有个专有名词sunergy,合并利益,指企业合并后能给企业和股东带来多少好处。我们就没有这个词。

  中国企业往往是概念性的整合,能有多少效益还要探讨。不是说总量达到五千万吨就行了,而是考虑合并后能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也不是说所有企业都整合到大企业里面。美国就有很多小的钢铁企业,年产钢三五十万吨,是服务于本地区的。因此企业不要盲目整合,尤其是不能片面追求规模,一定要算账,不能让“小的一方”拖垮“大的一方”。

  应当允许一定的产能过剩

  《中国周刊》:一个盈利企业兼并一个亏损企业让公众引发了对钢铁企业状态的思考。在同样的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民营钢企的盈利情况普遍好于国有企业,这是为什么?

  刘海民:的确,今年1到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排行榜上,前十位亏损超过三亿元的企业全是国有企业。亏损大户里没有民营企业,而且他们还占据了47%的市场份额。

  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对市场信号的敏感程度。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号很灵敏。他们亏损就不会做下去,让农民工放假回家。国有企业相对不敏感,亏着也生产,不能停产给员工放假,不能解雇员工。要保增长,保稳定。

  其次,整体上来看,国有钢企环保水平比民营企业要好。这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另外,从产品来看,国有钢企大多数生产板材,民企多生产长材。板材生产成本比长材每吨高50到100元钱,但是板材价格现在还不如长材的价格高,这样,国有企业亏损比较严重。

  按照市场机制,亏损了就要退出,但是退不了,因为国有企业的身份。

  这里面有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国企享受了一些政策优惠,但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解聘职工。

  《中国周刊》:有资料显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且今年以来新开工钢铁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你认为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到了什么地步?

  刘海民:目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但还不是严重的产能过剩。现在存在的一些过剩,这里面包含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市场经济要允许一定的过剩,没有过剩、不多不少正好,就淘汰不了落后产能,社会就不会进步。因此,我认为不必大呼产能过剩,应该把淘汰落后而不是把治理产能过剩放在第一位。

  而且,如果以产能过剩为由对钢铁项目严格限制,首先受到限制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大型国企比较“听话”,首先要讲政治,这样就会给落后产能和盲目投资留下市场空间。这样的教训已经发生几次了,值得认真反思。

  《中国周刊》:那你预期全年钢铁企业盈利状况如何?

  刘海民:全年算下来不会亏损。1到7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的盈利企业累计盈利21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100亿元,所以抵消后还是盈利116亿元。

  当然,今年利润非常低。前年钢铁企业1400多亿元的利润,去年800多亿元利润,今年到现在只有100多亿元利润,降幅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