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田:危机时代的新首富(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 11:18 《中国企业家》杂志

  坎坷上市路

  2004年,有投行再次来到忠旺游说上市时,刘忠田没有拒绝。随后,配合投行,忠旺在内部启动了为上市而进行的结构梳理。为了这些烦琐的工序,刘忠田到香港开了很多次会,上市却毫无进展。2007年,在又一次被从美国召唤到香港,开了一轮类似的无效会议后,刘忠田忍不住大怒,叫停了上市筹备。

  刘几欲放弃上市,但忠旺的法律顾问、通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凤良劝他说:首先,拿到一笔不需要还的钱,企业做得好,可以对股东分红,不必再辛苦地追着银行贷款;第二,上市后公司身份由“私”变“公”,高管们的心态会不一样,以前是给你刘老板打工,现在是给上市公司做事,你个人也可以轻松一些;第三,上市对企业来说,是做强做好的必需平台。

  刘忠田被说服。与投行的合作继续暂停,忠旺开始从内部自行梳理组织框架,为红筹方式上市铺路的BVI与香港控股公司也分别在2007年设立起来。把当初投行视为疑难杂症的问题基本梳理完毕后,忠旺启动了第二次投行选拔,选定了中信证券(25.07,-0.06,-0.24%)与瑞银两家机构。以中信证券高级顾问刘健带队的中信团队,和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带队的瑞银团队再度进场。投行们拿出了初步的上市方案,并开始筹划引进私募。

  此时,在忠旺内部,还需要一个与投行协同推进上市进程的人。

  路长青于是空降

  路长青,32岁,现任忠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精明但不市侩,身上有匹配年龄的精力和超越年龄的沉稳,即便是上市前一晚深夜一点握着滴眼药从医院出来,会见《中国企业家》记者,你也无法从他脸上找到疲态。在加入忠旺之前,他曾经在同样以红筹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汇源果汁主持资本运作,完成过华平、达能对汇源的战略投资,并一手操办了汇源的上市。

  忠旺当时面临的窘境是,刘忠田本人疏远资本运作:他被繁琐的工序多少搞坏了心情。因此,无论是刘忠田抑或相关机构,都把在香港资本圈颇受认可的路长青加入视作为这场坎坷反复的上市之旅的一次破冰。

  2007年12月,路长青正式加盟忠旺。

  “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先把架构搭起来。”路长青比划着说,“等真正跟投资者谈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辽宁忠旺集团的股权已经属于(准)上市公司的了。那时我再说要做一个红筹上市,就这样一个架构,基金至少心里就踏实。”按照他的经验,由于对本土市场的理解方式不同,外资投行先期介入得太早,反而会耽误时间。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他决定先只借助律师和审计师的力量,自力更生把架构搭好。

  在重组架构初现雏形后,正好赶上2008年中,资本市场已经人心惶惶。“那时候市场里已经很难找钱了。”路记忆犹新。各家基金都已经对这个长期拖延的IPO项目露出了疲态,高盛开出的价码市盈率低至五六倍;而凯雷一接到路长青的电话,干脆直接说,对不起,我们已经有忠旺的两份资料了,没兴趣。

  转机发生在泰山投资出现的时刻。2008年8月,专攻中小型企业投资项目的美国泰山国际投资公司联合美国世达资本有限公司向忠旺投资3亿美元(世达贷款2亿美元),条件是只要忠旺在泰山投资后一年内完成上市,则泰山所投的1亿美元可转债利率为0,并获得忠旺发售价20%的转股折扣。双方约定,从366天以上开始推,如果忠旺上市日期拖得越久,泰山可转债转股时的折扣比例就越大,直到——如果忠旺距离泰山投资日超过1095天以上才上市,泰山的受让价将为发售价的45.8%。

  让路长青高兴的是,这次的谈判相当轻松,只花了两天,甚至没怎么熬夜。“而且这次联交所在审核上市材料中我们的私募条款时,基本没提什么修改意见。”路长青说,“某种程度上,我从内心深处感谢泰山。”

  昔日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泰山投资自己也很满意。“我们也很高兴,投了他们短短8个月,就完成了上市,我们在国内也名声大振。”在联交所现场,泰山投资负责忠旺项目的董事总经理马小伟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这是泰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见效期最短的投资。

  把钱包“说”开

  泰山入股忠旺后只一个月,金融危机自华尔街爆发并蔓延至全球。IPO故事讲好的难度远远超过以往。

  但忠旺此刻已没有退路。

  “市场好的时候见投资者,少说一句多说一句无所谓。但现在不一样,市场越不好投资者越挑剔。大家都没有退路,万一……对投行、对企业来讲都是巨大的伤害。”路长青说。

  对忠旺来说,“工业铝型材的领头羊”是当仁不让的概念,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找行业数据,发现工业铝型材这个行业数据目前一是欠缺,二是不准确,真的是不够。”瑞银执行团队的董事总经理朱俊伟说。

  受到此前忠旺的客户之一、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南车(601766.SH)2008年上市募资15.7亿美元的启发,忠旺版IPO故事的“包装”被集中到了“交通运输”的核心概念上。

  借朱俊伟的口述来回顾一下这个对投资者散发出吸引力的故事吧:“国内交通运输这一块,大多数铝型材产品依赖进口,保守的预测,大概七八成是进口,他们(忠旺)替代的是国产货20%多里面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百分之十几,这意味着他们增长空间很大。相对进口的产品,忠旺的产品价格是人家的五折、六折。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第一,国内专做工业铝型材,做的这么大的仅此一家;第二,中国政府提倡多用国内产品,提高国有化率。所以客户都在往这方向走,而且国内真正能提供较高难度、高技术的产品就只有忠旺一家,价格还只是海外进口的一半,毛利还能做到40%。”

  从4月20日开始,这个故事在忠旺上市团队、中信证券、瑞银以及摩根大通执行成员口中被叙述了无数遍。配合盈利数字,忠旺2003年从建筑型材向工业型材的转型也成为企业富有远见的力证,全球同业仅有的一台125MN大型油压挤压机也被一再提及。而受益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行业领头羊、研发能力、专业团队等概念不失时机地成为故事的点缀。

  讲故事是件苦差事。忠旺路演团队在香港呆了2天,新加坡2天,伦敦4天,波士顿1天,纽约1天。每天上下午各三场投资者见面会,早午晚还有餐会,从早上7:30开始,一小时一个故事,一小时一次会。“我们一直不停地说,投资者吃饱了,我们也饿饱了。”完成上市后,终于得以在桌前踏实地喝杯清水的刘忠田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上市路演这事真不是人干的。”

  忠旺也不可避免地被用来跟国内其它铝型材企业做比较。对于已经申请清盘的国内产能第二大的亚洲铝业,忠旺团队在路演中刻意强调了与之的区别。“亚洲铝业以生产建筑用铝材为主,主攻美国及中东等海外市场,我们是做工业铝型材而且主打中国市场。”路长青在新加坡的一场视频会议里说,忠旺从2002年已转型进入毛利率较高的工业铝型材市场,工业铝型材毛利贡献已占到公司去年整体毛利的80%,未来两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00%。

  钱包真的被“说”开了。忠旺在亚洲、欧洲、美国三地配售,全球发行14亿股,其中国际认购占到93%,总募集金额13亿美元。国际金融机构整体给出了两倍的超额认购,50%的国际认购单来自欧洲和美国,其中一些券商与私人银行的认购则接近五倍。

  市场始终无法尽在掌握。忠旺原本的计划是,所发行的14亿股的90%用于国际认购,10%用于公开市场发售。4月24日,忠旺公开发售的第一天,赶上了香港出现甲型H1N1流感,散户认购只达到了七成。最后,配售的比例调整成93%为国际认购,7%为散户认购。

  长达4年半的上市之旅终于走到尽头,期间关口重重。以筹备联交所聆讯为例,从2008年8月到2009年2月底正式聆讯前,联交所反复向忠旺团队提了十余轮1000多个问题。

  5月9日,忠旺内部员工庆功会上,负责生产的副总裁钟宏不无感慨地对刘忠田说:“多亏你当时(把转型)坚持下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