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在历史的长河中 学会坚定不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10:03 南方周末

  导语:每年元旦前后,有“地产思想家”之称的冯仑都会写一篇“新年献辞”总结上一年的企业成败、经济得失展望、把握下一年的市场趋势、经济脉搏每年交由本刊首发的“新年献辞”,均成为企业界震耳发聩之雄文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2009年面对中国经济的“初潮”,中国企业界将如何度过冯仑给出了他的答案……


图片标注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

  2008年是全球震荡、颠覆历史的一年,奥巴马胜选,美国自由平等的信念得到鼓舞;华尔街崩盘,令美式自由资本主义面临信仰危机。中国仿佛独步全球,风景这边独好。其实并不尽然。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堆积,波动如巨浪,万象斑斓,前途难料。一方面,政府可继续选择市场化改革,也可能退两步进一步,用“社会主义”医治市场竞争的创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既可以选择继续发展、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也可能会一时受到社会变革的阻挠,落荒而退。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能逃避历史,因为我们创造历史。”(麦凯恩)因此,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坚定不移,这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综观改革开放三十年,对照世界经济和人类进步的历史,翻检民营企业的生死簿,今天我们最应坚定不移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翻检民营企业生死簿

  三十年来,如果把所有死掉的民营企业做一个梳理,检视一下它们的生死状,看一下生死簿,会发现它们当中80%以上死于和体制进行博弈,比如张文中和黄光裕。如果是和体制博弈,那么只有一次胜负,出现危机就不可救药。

  第一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市场的力量。民营企业必须抛弃与体制博弈的习惯,勇敢地在与市场博弈中做大做强。改革开放三十年,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方向就是放松政府管制,扩大市场力量。改革之初,政府垄断和管理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政府有投资权、就业权、分配权、收税权、抓人权,还有包括境内境外经济合作等等。而现在市场管得已经非常多了,大部分经营活动都由市场参与的主体自己来决定。综观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政府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成功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第一,在市场调节上,我们建立和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有市场才有经济,有经济才有财富的增长和创造。第二,在市场中允许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目前非公经济已经发展到不容忽视的规模,它们创造接近50%的GDP,提供市场70%的就业岗位,提供接近50%的税收。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和事实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市场在未来将拥有更加巨大的力量。现在有一些人会惶惑,因为出现波动,发生了经济危机,想回头来扩大政府的力量,包括最近四万亿的救市资金,90%都回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中。现在似乎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历史任务,因为在毛泽东时代国企已经做大做强,而且是做到了最大最强。那时的国企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然而实践证明,当国企做大做强,直至做到最大最强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却陷入了即将崩溃的边缘。相反,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民营企业,发展市场的力量,才是真正区别于毛泽东时代的巨大进步。市场经济挽救了中国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昌盛。毋庸置疑,市场经济是使社会走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如果要进步,市场的力量就必须发展,民营企业的力量也就必须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对民营企业未来的信心丝毫不能动摇。

  中国民营企业和国外私营企业在生长环境方面的最大不同是,我们一方面要逐步学会在市场的竞争中去博弈,包括产品、营销、客户、管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和体制进行博弈,既要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又要顺应不合理的管制。在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随着政府体制的松绑,越来越少地和体制打交道,而更多地和市场打交道。但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在时间、节奏、方法方面和社会改革、市场化改革进步的时间、节奏、方法不一致,于是就出现了错位,就有许多人在与体制博弈中被重创。三十年来,如果把所有死掉的民营企业做一个梳理,检视一下他们的生死状,看一下生死簿,会发现它们当中80%以上死于和体制进行博弈,远的我们可追溯到最早的投机倒把分子,近的我们可以看到张文中和黄光裕,中间我们还可以看到牟其中和其他许多人。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代价继续这样付下去,我们应该更多地从这些人身上吸取到另外一方面的、进步的力量,即学会摆脱与体制的博弈,转而进入到加快积累与市场博弈的能力。

  我们看到,凡是按照与市场博弈的这套逻辑进行工作和管理的企业,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即使出现了危机也会有救活的可能;反之,如果是和体制博弈,那么只有一次胜负,出现危机就不可救药。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与市场是休戚相关的,与市场本身的发展是生死与共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和市场打交道,尽量减少和回避跟政府转型中的一些体制性摩擦纠缠不清。

  民营企业是市场的建立者、参与者、竞争者、发展者,我们应该用一个强者的心态去市场中搏击和创造,通过竞争使企业家的创造力和管理能力得到变现,而不是在与政府的博弈中让权力变现,使我们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者行贿而死,或者短期寻租而生,最终不可自拔地陷入一种怪圈。

  推动组织变革

  商场是是非地,商人是是非人,钱是是非物,所以商业活动充满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就出现一个超级强者的老板,其他人都变成沉默的大多数,但这是一种危险的组织结构,强人一旦不在,必然分崩离析。另一种方法,是建立规范透明、治理有效的公司组织。

  第二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自己企业的组织变革。三十年来,中国无论经济、社会、文化、道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和越来越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有勇气适应这种社会经济的变化,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不断提升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使自己公司的组织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和竞争规则的变化。组织变革有很多种方法,每一个企业的历史起点和发展路径也不同,但不管怎样,无论是怎样的出身,从哪里开始,用什么方法,最终都会归拢到一个地方,就是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可以从家族企业变为类家族企业,像香港中信泰富的荣智健、新近去世的台湾王永庆等等,他们既吸取市场经济规范的公司治理方法,又在家族成员中遴选优秀人才管理企业,把两者结合起来。又比如由一些江湖性的、山寨性的公司变成了一种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抛弃江湖兄弟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而改变为财产关系和股东关系,建立起公司制度。再比如,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和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界限不清的不规范的混合经济,应该尽快按现有的公司法逐步变成规范的混合经济,变成一种规范的、透明的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治理结构来加以运行。这样一些组织变革最终会使公司管理依据由内部标准变为外部标准,由老板标准变成市场标准、法律标准和公众标准。要由人治变为法治,这个法可以是公司法、公司章程、公司规章,也可以是外部的监管的条例,以及一切与公司运行相关的所有法律。只有把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升到能够和外部标准、外部公众期待以及所有强制性的法规自然接轨的状况,这样的组织才能见容于社会,才能够在社会的主流渠道上健康发展。公司不怕有矛盾,也不怕公司与外部有冲突,最重要的是按什么方式解决矛盾。商场是是非地,商人是是非人,钱是是非物,所以商业活动充满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就出现一个超级强者,老板的是非观念和历史局限性就变成公司发展的无形屏障,其他人都变成沉默的大多数,这就是一种危险的组织结构,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涌动、人心涣散,强人一旦不在,必然分崩离析。另一种方法,是建立规范透明、治理有效的公司组织,使内部管理的价值观和治理结构符合社会的外部制度环境,与时俱进,稳健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