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13:37 新浪尚品
“永远不要等着机会来找自己。当我以微软副总裁的身份,主动敲开Google大门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这样做有失身份。最在乎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绝不能只等别人找上门,而不去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
李开复:志在千里,能者无疆
Lee Kai-Fu, Lead the life
儒雅,是李开复给人的第一印象。经过短暂的交谈之后,便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背后所蕴藏着的巨大动能。诚如他自己所说,东方文化中的谦和与西方文化中的进取是构成他个性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比较东方的那一面,使我明白以诚待人和双赢的意义,不以强势压人;而来自西方的那一面则使我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充满勇气,永不放弃。”
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从苹果电脑公司互动媒体业务的副总裁到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从微软全球副总裁到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他创办过世界瞩目的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又从零开始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一手建立——中国有一句老话:“行者无涯,能者无疆”,仿佛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属于李开复的职业轨迹。
即便是事隔多年,人们仍旧记得李开复离开微软投奔Google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回首这段是非历程,他的言语淡定有力:“永远不要等着机会来找自己。当我以微软副总裁的身份,主动敲开谷歌大门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这样做有失身份。世界上最在乎自己的人,只有自己,绝不能只等别人找上门,而不去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
而今天的李开复,已经全身心地带领着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谷歌团队,行走在打造“最好的中文搜索”的路上。
以用户为核心,其他一切将接踵而至
2005年7月,当李开复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工作,外界纷纷质疑,他能否破除“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必败”的魔咒?能否使谷歌在中国也拥有其在美国般的无上地位?两年半过去,回首一路征程,李开复用谷歌全球的价值观给出了解读——“以用户为核心,其他一切将接踵而至”。
“和其他以收购为基础的公司不同,谷歌在中国完全是从零开始。所以,在第一年里最开始,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组建团队。” 谷歌的面试机制既严格、精密,又充满了谷歌特色,许多编程高手或算法大师都被其招致麾下。令李开复自豪的是,到如今,经历一番有步骤的招贤纳士,谷歌已经拥有了一支强硬有力的作战队伍,如前微软亚洲工程院总监林斌,前美国微软自然语言总监刘骏,中文搜索研究“鼻祖”简立峰,前雅虎搜索组创始人、亚太区总工程师徐广泰等业界“大拿”都已经加盟谷歌;而在他本人频繁的走访、演讲、招聘后,谷歌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大学里优秀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实现人才本地化的同时,我们开始将努力方向定为‘全面丰富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线’,我们的任务就是做产品。为中国人做最好的中文搜索。” 谷歌的接连出击让外界有些惊讶,因为2006年在正式推出“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之后,便鲜见再有大动作;然而在接下来的2007年,谷歌不但与中国移动、中国网通、迅雷、新浪、天涯的合作一一浮出水面,图书搜索、谷歌输入法、网站导航服务、在线广告服务、生活搜索、谷歌桌面等产品推出的频率更是惊人——相对于收购动作频频的谷歌美国总部,谷歌中国的路线显得既专一又充满连续性。最近的一次,谷歌推出春运地图,给春节回家心切的人们送上及时准确的信息,又恰恰印证了李开复对于谷歌人价值观的阐述:“谷歌人的价值正在于为最广大的用户提供最精准的信息,从而为他们的生活带去真正的便利。我们坚信,将搜索做到完美,其他的一切将随之而来。”
“第三年,也就是2008年,是我们的推广年。谷歌已经做了那么多好的产品,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把Google的文化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谷歌,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从最早的AOL、雅虎,到后来的MSN和eBay。国内大部分跨国互联网公司虽然几经周旋,却仍然难逃厄运。李开复将这些公司的失败归咎于它们的短视,“本土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是否会生存。许多公司过于短视,实在太想赚钱,甚至希望来华后第二个季度就赚钱,用投机的方法当然不行。”
谷歌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曾说过,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谷歌对中国的成功也有五千年的耐心。李开复笑言:“我相信这个过程肯定不用五千年的时间,但我想表明的是,我们的确非常想赚钱,但真的非常不急于赚钱。按部就班地进行,谷歌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让我们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