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个人实验室 传统老店同仁堂进军化妆品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09:51 第一财经周刊

  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化妆品上市。并非有了同仁堂的招牌就万事大吉,恰恰相反,半年售出3000盒都成问题,销售额只有区区数十万元。

  对手在日化领域已经颇有收获。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上市半年就给集团带来200万销售额,2005年销售额更达到1亿。借助中草药的概念,云南白药从高露洁、佳洁士的围剿中脱颖而出。

  传统的以医带药、老中医坐堂模式下,同仁堂掌握着其和顾客商业关系中的话语权。现在,对手的成功让同仁堂有点坐不住了。

  杜喜平的“一人实验室”再次需要外援—高效率的销售团队。2006年,同仁堂开始招募职业经理人。新来的销售主管姚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日本从事销售管理13年,熟悉化妆品业务,他彻底改变了同仁堂的销售策略和渠道架构。

  之前,同仁堂的销售渠道是同仁堂药店和美容院。在药店,其价格和理肤泉、薇姿相差无几。而在中国市场,去买药妆的人多是直奔功能而去,不会支付太高的价格,同仁堂降低了价格,使之稍低于竞争对手理肤泉和薇姿,产品强调功能型,主推美白和祛痘药妆。

  而美容院的渠道由代理商来做,很难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可控性高的超市、商场。超市主推平价面膜,价格降了2/5之后,便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而商场则主打高端品牌麦尔海,因为商场消费者的心理是,价格越高质量越好。

  根据同仁堂给出的数据,实施新的市场架构和销售流程之后,2007年开始,之前最多不过50几万的销售额直线上升,2008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

  这让同仁堂看到希望。田瑞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化妆品业务目前只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但有可能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之一。

  生物技术在化妆品研发中的成功应用,后被推广到保健产品和医药产品,如林蛙油、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郁乐”胶囊上。

  看上去,同仁堂找对了传统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不过,同为中药大国的日、韩早已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中药,目前国际中药市场上,日韩品类占到80%-90%,而中国只占到3%-5%。

  同仁堂试着让生物技术实验室和老中医坐堂一块撰写同仁堂的历史,但想要跟上它的对手们,还需要加快速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