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从汪道涵到姚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12:27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2008年第52期封面图
新民周刊2008年第52期封面图


新民周刊2008年第52期封面图
新民周刊2008年第52期封面图

  从汪道涵到姚明

  30个人无从支撑起上海滩30年的风云。然而,这30个人,和我们在一样的改革年代生活,他们生活的大背景,并未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而与普通大众有丝毫不同。我们用这30人描绘上海30年的创新。

  撰稿·卞 宁(记者)

  上海1980年的初秋,比往年要更冷些,9月12日入夜,10度多一点的天已经有些寒意,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产房里,女篮中锋方凤娣为姚家生下个10斤的大胖小子,取名姚明。彼时,整个中国刚刚经过了一个不那么热的夏天,21个月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的格局,而65岁的汪道涵正在上海市市长任上。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28岁的姚明被冠以“中国长城”在美国的职业篮球场上打拼,汪道涵先生却已在3年前以90岁高龄仙逝,他们共同走进“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的榜单,分别是这份名单中的最小者与最长者。

  放宽一点视野,这份囊括上海30年30人的榜单中,30个人生传奇在黄浦江外滩边不同的社会领域的交织进行,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华丽的那份个人命运切片和人物群像。

  请原谅我们以点带面,30个人无从支撑起上海滩30年的风云。然而,这30个人,和我们在一样的改革年代生活,他们生活的大背景,并未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而与普通大众有丝毫不同。我们用这30人描绘上海30年的创新。

  1400年前,科举第一次制度性地为寒门庶族子弟画出“中国梦”的蓝图。上海滩30位风云人物也大都出身平凡,个人奋斗的经历深深烙进他们的人生。改革开放30年,其核心价值在于锐意创新,在于为愿意奋斗的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无论是勇于下海还是坚守常识。

  风云创造了历史,历史亦造就风云。

   1978

  如果1978年为分水岭,创新上海30大风云人物除了唯一的“80后”姚明还未识人世,其他人皆已问世。这一年,“40后”的国家队足球队退役左后卫徐根宝担任了山西省队主教练;同为“50后”作家,孙甘露还在邮局做事,王安忆已经回到上海,当了《儿童时代》编辑,并且发表小说处女作《平原上》;另一位“50后”陈赛娟花了两周时间准备,考取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学专业的研究生,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并且结实了未来的伴侣——同门师兄陈竺。

  两个“20后”王元化与谢晋也开始自己人生新旅程。谢晋适时地在前一年拍摄了电影《青春》,15岁的上海小姑娘陈冲走向幕前。王元化继续自己的《文心雕龙》研究,他最重要的著作《文心雕龙创作论》即将问世。

  30人中,秦文波等6位“60后”、陈天桥2位“70”后和“80后”姚明尚未成年,他们在可以算作在改革开放中长大的一代,他们是创新上海的新芽;陈丹青等10位“50后”和余秋雨等4位“40后”已然在为即将到来80年代积蓄爆发的力量,他们是创新上海的中坚;阮仪山等7位“40前老树”等不及要再次发芽,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工作,留下自己的声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榜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