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中国式注资能否拯救航空巨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1:38 上海商报

  作者:于德清

  提要 对市场竞争主体的单方面扶持,尤其是对强者的扶持,只会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让一些本来就弱小的民营航空公司退出竞争市场。

  10日晚间,一则流传了月余的传言终获证实。南海、东航均发布公告,各获得国家30亿元注资。11日,受注资消息刺激,东航H股狂升41.33%,南航H股则大涨43.01%;两航A股的表现自然也不例外,复牌后双双涨停。

  这只是一系列国家注资行为的开端。接下来,对国航、海航等其他航空公司的注资也许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尽管,从国资所有者的角度来讲,大规模注资是对航空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救助,但是,这种行为的弊端亦是相当明显的,其不得不面对多重诘问:国家注资对民营航空公司是否公平、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注资是否是对国资航空公司巨额亏损的纵容、以纳税人的钱财直接输送给境外投资者究竟是符合谁的利益?

  2008年,航空业不景气是一个普遍的业内问题,亏损的并不只是国有航空公司。实际上,民营航空面临的问题比国有航空公司更加严重。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鹰联航空欠费被成都双流机场扫地出门、奥凯航空因亏损使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停飞,这些事件非常明确地表明,民营航空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口。同样是航空市场的竞争主体,国家对民营航空要不要救?这是关涉中国航空业到底能不能建立起市场公平的根本问题。尽管,现在中国航空业仍然是一个高度管制与高度垄断的市场,但是,自2005年民营资本进入,让人们看到了决策层面意图打破垄断的决心和希望。在经历了3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今年航空业一落千丈,然而,此时恰恰是考验航空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是进是退效果将大为不同。国家注资行为只是增添了国企本来就十分明显的道德风险,为其增加了更多的“制度优越性”,而且,今后需要注资的航空公司会越来越多。

  当前,几大航空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当然需要救助。但是,如何救是问题的关键。在今年夏秋之际,面对“两房”危机美国政府也采取了注资救市。不过,美国政府有两个原则:一是救企业不救企业的股东;二是现在的董事会必须承担责任。那么我们的注资拯救“两航”,则是恰恰相反,注资行为不但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而强化了大股东的地位,而且,对注资没有任何限制条件,似乎完全取决于该企业的政策博弈能力。也就是说,至少在现在看来,不但没有人出来为两航的巨亏负责,而且,决策层也没有表现出追责的意愿。此轮政府对“两航”亏损的态度以及救助的方式,本质上与计划经济时代并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人为亏损负责,亦不见其为摆脱亏损而进行的公司内部经营变革,然而,大量的财政资金却又源源不断地投入进来。这实质上是通过财政直接输血来维护几个航空巨头的垄断地位,是强迫全国人民为垄断的低效率买单,并且继续买单下去。

  此次注资涉及两航、涉及内地与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操作,两航斥巨资购买其H股股票,直接结果就是,注资会使每一股H股的净资产大幅增加。这就意味着这次国家注资实际上就是在送钱给境外投资者。这又相当于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外人。

  注资之后,东海与南航的负债率都会有所下降,也会获得大量的现金流,但是,这只能使“两航”暂时纾困,却无助于其摆脱整体经营的窘境。尽管,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预测,由于燃料价格的下滑,明年航空业的亏损将不如今年严重。但是,靠行政垄断立身的中国航空巨头们会让人看到希望吗?如果,明年又是巨亏,那么是否再次注资?政府航空业高度管制的弊端,在经济繁荣之时可能会被行业增长的表象所掩盖,但是,一旦遭遇经济萧条,那么,政府与国有垄断企业之间的角色就会颠倒,不再是政府管制国企,而是国企绑架政府。这既是权力管制者的作茧自缚,也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凭空增加了负担。如何解决,答案很简单,政府放权、反垄断。不如此,则注资无止境。(作者系北京资深传媒评论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