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VS黄光裕:两位首富两种路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08:25 南方人物周刊

  企业扩张:超前半步与大胆冒进

  黄光裕和刘永行的企业发展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大胆冒进,一个步步为营。

  黄光裕财富增值的过程好似一辆急遽爬升的过山车。2001年12月,国美的总资产约为5亿元人民币;在3年之后,5亿恰恰是黄光裕上百亿身价的零头;而在今天,黄光裕的身价又几乎翻了4倍还多。探寻黄光裕的财富之旅,我们会发现这个30多岁的潮汕男人,是“想象力+野心+财技”的混合体。

  2003年以前获利状况不很乐观的国美电器零售业务却实现了相当的经营规模,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国美系内的投资公司,以往来款的形式转移给了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房地产业的高回报带来的收益又流回电器零售业,为其不断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

  之后,就是2004年的包装上市;2005年全国“跑马圈地”,一口气开了250多家门店;再接着就是对永乐、大中和三联商社等行业巨头的连续收购。与此同时,黄光裕旗下的房地产项目,也得到了强劲的资金注入。

  黄光裕的“主业”——国美电器,似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处于舆论暴风眼的国美电器,于11月24日下午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经营利润18.7亿元人民币。

  但从目前看来,黄光裕收购的大中电器和三联商社,或者是一笔赔本买卖。以收购大中为例,国美付出现金36.5亿,折算成市盈率高达18倍,而目前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市盈率仅为6倍左右,如果现在黄光裕将大中电器装入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中,与其收购价相比将净亏20多亿元。

  而黄光裕的“地产借壳梦”也遭遇了失败。为收购中关村股份,黄光裕先后花了9.1亿元,但因宏观调控、紧缩货币政策对国内地产业务的巨大冲击,原计划将鹏润地产180亿元地产资产注入中关村的计划遭到挫折。

  在黄光裕的投资组合里,还有去年与如今已经破产的国际大投行贝尔斯登联合组建5亿美元的零售业投资基金,以及与新加坡太平星集团成立的总额达8亿美元投资房地产业的私募基金。在当前低迷的市道下,两只基金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冒进的黄光裕在资产估值高峰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而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变成了对喜欢资本运作的富豪们的“大屠杀”。

  相比之下,“福布斯版首富”刘永行,仿佛是小心谨慎的化身。他的东方希望虽然越做越大,还涉足了化工、金融等领域,但是农牧业一直是他的第一业务。

  刘永行对上市也一直意兴阑珊。他解释说,一个是之前做饲料业一直不缺钱,所以无需融资,一个是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的头脑膨胀,用钱紧一点最好。

  也正是遵循“用自己的钱安心”的原则,刘永行此生最大的冒险之举——投资铝业等相关能源产业,前期投资20多亿全是累积的自有资金,才让他在2003年底对中国民营企业重工业化运动打击的过程中,逃离了灭顶之灾,避免了铁本集团戴国芳似的悲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