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波尔格-乌斯兰德经常去冰冻边缘,去地球的两极。1997年和2001年,他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装备只有一双基础的滑雪板和雪橇。在我看来乌斯兰德是个巨人,不仅仅是因为他身高达到两米,而且他有着穿越凡人的体能和冷静,否则,他怎么能像他的先驱一样,完成那么多次人类历史上的最伟大探险呢。
做客日期:2011年
做客地点:奥斯陆波尔格
做客人物:挪威探险家波尔格·乌斯兰德
这次穿越时空的约会,约定在了格罗玛河旁边,这里距离奥斯陆100公里。在电话上,工作人员说:“阿蒙森的房子是关着的。但为了你,我会破例为你打开的。”这个“你”是谁呢?波尔格。乌斯兰德,我们的伙伴,他可并非无名之辈,他在挪威有着令人羡慕的声誉。
生死皆为此
在这个阳光充足的日子,乌斯兰德同意陪伴我们去波尔格,一个小村庄。有趣的是,小村庄和乌斯兰德的名字都是波尔格。这里远离高速公路、远离嘈杂,分布着几栋木头房子。我们感兴趣的那栋关着门。但守护者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串钥匙,放心地交给了乌斯兰德。
这一幕很有意义:波尔格。乌斯兰德推开了罗尔德。阿蒙森的家门。阿蒙森是最伟大的探险先驱之一,100年之前,1911年12月4日,他到达了南极点。
阿蒙森就在眼前这栋19世纪末风格的房子里度过了童年,跟着乌斯兰德走进低矮的房子,简朴的陈设让人有点吃惊,它却强烈地传达出一个渴望外部世界的心灵对于自己的居所的无暇和不经意。木质的地板有点凸凹不平,淡蓝色的漆似乎很随意将墙和木门一起解决了事。墙上还挂着阿蒙森父母的画像,地上放着北极探险的遗物,其他如搪瓷洗手盆、空酒瓶、咖啡豆研磨器就那么放在那里。那间有点陈旧的卧室却令人感到温暖,在北欧无数个冰天雪地里,铺着厚厚的熊皮垫子的地板和舒服的沙发,以及一杆猎枪,都带着一丝安全感的暗示。
在那张深色硬木的书桌上,想必阿蒙森无数次铺展开地图皱着眉思索着探险路线,任咖啡炉在灶火上嘶吼。何止是路线问题呢?伟大的探险背后的人际关系和琐事也许最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征服南极点是两种探险理念的碰撞、是超强动力和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冲刺。在探险之初,阿蒙森故意对出资人和伙伴们撒谎。1910年,他假装想去北边。但他在路上听说弗雷德里克。库克和罗伯特。皮瑞在他之前达到了目标。当行驶到马德拉岛时,他宣布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并立即加速准备,向南进发。1911年1月11日,他到达南极。一周之前,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也到了。斯科特带着庞大的船队、大量的物资,从马匹到机器到生活物资。阿蒙森则反其道而行之,走艰苦、轻装的路线。
阿蒙森在10月20日出发,领先英国人数天,12月14日将挪威国旗插到了南极点。斯科特的人马1月17日才到。在挪威人废弃的帐篷里,这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找到了一句留言:“如果有些装备对你有用……回程顺利……”但斯科特及其4名队友都没能回到营地。斯科特最后的日记写在1912年3月29日,“毫无疑问,我们的终点很近了。”
在这个圣堂内—阿蒙森的故居,几乎一切都没有改变。褪色的壁纸、落满灰尘的模型,让人想起那古老的美好时光。我们仿佛能听到孩子们的叫喊,仿佛能看到门外24艘船上的喧嚣,那可是阿蒙森的父亲扬斯的武器库。交通、钓鱼、消遣:帆船航海的所有美德都得到展现。
那时探险还属于荒唐事。画像和雕塑中,阿蒙森的鼻子很高很尖,像船的前三角帆。仿佛那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动力。
乌斯兰德说:“在所有有记载的极地探险家中,阿蒙森是最有决心和韧性的,也是最自私的。他是个斗士,我们现在所说的运动员,拥有非常精细的目标。而他的信条很简单:毫不松懈地训练,拉拢最有能力的伙伴,利用当时最尖端的技术。”
这一切成就了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
两个FRAM号
阿蒙森为极地探险而生也为极地探险而死。两年后乘坐“挪威号”的姊妹飞艇“意大利号”进行第二次北极飞行时遭遇不测,阿蒙森参加了前往寻找飞艇的搜救队,后来人们找到了仍然活着的诺比尔,但阿蒙森与他的伙伴却永远消失在了极地。
前一天,在奥斯陆,Bygdoy半岛的尽头,我们的向导已经强调了他的前辈的特点。在两个小时内,他向我们详细讲解了Fram号上的装备和设施。这艘船已经是瑞典国宝,瑞典人将它保存在一个量身定做的建筑内。乌斯兰德说:“船由橡木和乌木制成,600吨,很现代化,是弗雷迪提托夫。南森的财产,他是所有这些探险家的祖师爷。从1893年开始,他想用这艘船到达北极点。后来,阿蒙森开始使用这艘船,但他的目标不明显。”在南森和阿蒙森之间,挪威人心神激荡。
乌斯兰德甚至得出结论:有两种相对的探险理念在交锋。一种是南森的妥协的、人道主义的、慷慨的;一种是阿蒙森的野心的、斗志的、傲慢的。乌斯兰德接着说:“我无法判断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20年,南森在国联工作,1921年被任命为难民事务代表。他发明了“南森护照”—国际通用的身份证明。1922年他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8年之后去世。),在他和极地运动员之间,哪个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和贡献。但我要说阿蒙森给我印象深刻。他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那里学到了很多,熟知雪橇狗。当他开始向极点冲刺时,伙伴们都知道没有什么能拦住他了。”
傍晚,乌斯兰德向我们建议绕着Sjosikkerhelssenteret转一圈,这冗长的名字是个船坞,有几栋新鲜刷漆过的房子,工人在忙碌。那是一艘小小的帆船,乌斯兰德说:“我从网上买的。”这是聚酯版的小号的Fram号,乌斯兰德在2010年6月到10月间驾驶着它绕北冰洋转了一圈,在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转了9000英里。这次探险是与几位有钱的队友一起进行的,最后故意在Fram博物馆之前结束。是否为了证明历史并不只是重复自己的过去?
乌斯兰德告诉我们:“虽然我有各种各样的成绩,但我只是一个模仿者。南森、阿蒙森和沙克乐敦、毛森等人已经组成了真正的骑士团。漠视、无闻、怀疑从属于他们的利益和功绩。我们无法再回到过去,无法想象处于同样的环境下,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如今,我们的技术知识和通讯方式让我们少面对很多困难。余下的就是精神了。好好做事,低调,为了伟大的事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乌斯兰德要走遍挪威26个城市,与公众见面。他的新书《极地大旅行》会是演讲的主要因素。面对着要求严格的、识货的听众,面对着地球两极“生病”的共识,乌斯兰德更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传递者”。“我谈论自己的探险,但更是为了唤起大家的醒觉。”
而探险的意义其实也有很多,比如坐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挪威新奥勒松科学考察站竖立着的阿蒙森半身塑像。他头戴毛绒绒的皮帽,脸色严峻,面向东北方的北极点方向。当你站在雕像面前有所沉思,那正是它对于你的意义。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探险的意义又在何处呢?
在乌斯兰德探险生涯的初期,乌斯兰德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探险——继承自先驱阿蒙森的极地探险,其本身的意义和紧迫性。
乌斯兰德生于奥斯陆,在Nesodden半岛。他出身艺术家庭,家人都很迷恋自然,注重体育,最初他探险只是为了争强好胜。“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了自己游戏场的变化。最近这次去北极,我吓坏了,那里的自由水体太多了,比我以前见过的都多。气候变暖已经在敲门了,必须警觉了。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政客,但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呐喊。”
未来两年,乌斯兰德要完成一个新挑战:接近那些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测量失去的冰面面积。在他的头脑中,探险只为了多一点见证,就这么简单。
罗尔德。阿蒙森 ROALD AMUNDSEN简历
1872年7月16日,生于波尔格。1928年6月16日,死于奥斯陆。
>1896年在南极过冬,在亚德里安。德.格拉切的“比利时”号上。
>1903年自己指挥Gjoa号,经过南极西北部。
>1911年与4位同伴一起到达南极点。
波尔格。乌斯兰德 BORGE OUSLAND简历
49岁,1962年5月31日,生于奥斯陆
>1986年穿越格陵兰
>1997年历史首次solo穿越南极洲。2840公里,64天。
>2001年历史首次solo穿越北极。1744公里,82天。
>2010年首次不间断围绕北极点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