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创新史:不断进取的尝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 20:19 新浪尚品 微博
在上海度过人生最后十年的文坛巨匠鲁迅曾在一篇杂文中赞扬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勇士”。这不仅是对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的褒奖,也暗喻了在创新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恐惧所需要的极大勇气。
上海这座城市是勇于“吃螃蟹”的。中国的第一家轮船公司、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部电影、第一份报纸都诞生在上海;代表现代文明的电灯、煤气、自来水被引入中国,也都无一例外首先出现在黄浦江边。百年国际大都市的创新气质给予了百年进取品牌一片开拓的土壤。奥迪在第二故乡的多次“试水”都在上海开始并取得开门红,也因此拓展了奥迪在中国的创新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末,奥迪开始酝酿在中国构建独立统一的品牌营销体系,将全球统一标准的4S店引入中国市场。而在当时的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单品牌高档车专营店。创新理念的推行难免遭遇来自多方的阻力,在综合了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后,奥迪将上海列在4S店第一批选址名单中。
建于2000年的上海东联沪港汽车销售公司是中国第一批奥迪4S店之一。董事长陈洲上世纪80年代从香港来到内地,带领东联开始在上海负责奥迪进口车的销售,因此对4S店的概念不算陌生。但是当他看到奥迪4S店的设计图纸时不禁有些担忧,因为来自德国的统一设计要求,无论建筑选材还是施工过程都是国内从未见过的高标准。这座由钢结构支撑,几乎完全由玻璃幕墙覆盖的现代建筑,别说在当时的大陆,就是在香港也是很难实现的。
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陈洲不禁怀疑:在中国建立4S店,时机是否成熟?怎么建?找谁建?复杂的钢结构必须依靠由几十种机器设备组成的完备生产线,而需要精确钻孔的高质钢化玻璃更是来不得丝毫马虎。事实上,这样的4S店在德国也不过是在1999年才出现。而那时的中国整个建筑行业就根本没人懂得陈洲手上拿到的那张德国设计图纸。费尽周折,陈洲最终得知能够胜任这项工程的企业就在他奋斗十余年的这座城市——上海。最终,上海造船厂和上海玻璃厂两家上海企业不仅让陈洲的奥迪4S店从图纸变成了现实,同时也让其他城市的奥迪4S店耸立起来。
陈洲在回忆那段经历时深情地说:“奥迪相信上海,上海也相信奥迪。既然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决策,既然它在上海有条件实现,就应该在这个城市执行,因为这里的用户认可奥迪,而且上海是一座对新事物包容性很强的国际大都市。”2000年,奥迪首批3家符合国际标准的4S店在上海正式落成,使上海成为当时拥有奥迪4S店数量最多的中国城市。
2002年底,在上海繁华的市中心商业区西藏南路永银大厦广场一层,时任奥迪公司中国区执行总监的麦凯文先生为一间完全由德国设计师精心打造的奥迪中心揭开帷幕。透过明亮的玻璃外墙,商业街上过往的人流可以一眼看见1000平米的展厅内摆放有致的奥迪车型、极富现代感的装修、纯粹主义的背景和巨型投射视像。但这间展厅又不像其他奥迪4S店那样忙碌,在喧闹的商业中心营造出一片安稳而有质感的空间。这就是当时奥迪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展示中心——上海东联奥迪中心。
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很多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私家车之梦,汽车对于他们来说开始意味着多重含义,而奥迪则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转变。“在奥迪看来,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或是身份象征。它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延伸。奥迪中心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处陈列都表达出奥迪对汽车所持的理念,及其与有深度、重品质的成功人士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麦凯文先生评价道。
这座在上海奥迪车主口中经常被提及的“西藏南路展厅”,在那个年代的上海甚至整个中国,是一次高档品牌的全新尝试。当其他品牌还在单纯追求销量与利润的时候,上海这座不断吐故纳新、注重生活品质与格调的都市,为奥迪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品牌展示窗口。奥迪中心在上海的成功创新试验,也让奥迪进一步坚信,一个超越简单汽车购买与使用的生活方式时代正在中国悄然到来。
在上海东联奥迪中心开业一年后,2003年7月,奥迪正式在中国设立了亚洲第一个品牌展示中心——奥迪品味车苑。该车苑成为奥迪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和推广其所宣传的汽车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活动、展览和自身所营造的氛围,奥迪品味车苑让来访者亲身体验奥迪特有的生活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