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也能搞出像牛仔裤那样的东西—值得铭记的、家喻户晓的。”(I wish I could Invent something like blue-jeans. Something to be remembered for. Something mass。)——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波普启示录(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牛仔面料产生于16 世纪意大利都灵(Torino) 的一个小镇基耶里(Chieri),这里出产一种棉和亚麻织就的斜纹面料,用于制作帆布和水手的裤子。这种面料通过热那亚(Genova) 的港口传遍了欧洲。到了19 世纪,正值北美淘金潮,矿工、伐木工、铁路工人、牛仔、农夫,几乎所有的拓荒者的工作服装都是这种斜纹织物。这个时期此种面料获得了一个新的称谓Jeans 并沿用至今,据说这个称谓就是来源于热那亚(Genova) 的谐音。
“牛仔裤”这个词所指的并不仅仅是那样一块面料,也不是那块漂亮的蓝色,而是靛蓝的牛仔面料在特定的裁剪方式下所制成相对固定款式的、由铆钉加固的裤子。牛仔裤是目前为止面料利用率最高的裤子,简单来说就是牛仔裤最省布。经济严重匮乏的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成就了牛仔裤蓬勃发展的最佳土壤,拓荒者的裤子最终走入了阳春白雪的时尚殿堂。说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一条牛仔裤也许有些武断,可是从身边找到一个没有牛仔裤的人确实不易,我相信这个地球上的牛仔裤一定比人口要多很多。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有人“发明”了牛仔裤,有人推动着牛仔文化,有人成为了牛仔榜样,有人把牛仔裤时尚化。虽说牛仔裤在被发明之后就拥有着绝对的潜力,“成名”只是迟早的事情,可是这些牛仔榜样的确推动了整个进程。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每个推动牛仔裤的榜样人物,那是一个无法统计的庞大群体,也只能避开所有对牛仔裤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时尚设计师,那或许用一本书都不能讲完。希望下面这些榜样可以让你对牛仔裤多些了解,或者多些乐趣。
“我想穿着我的牛仔裤死去。”(Iwant to die with my blue-jeanson。)——安迪-沃霍尔。
TIPS
面料分为梭织和针织两个主要织法,其中梭织面料在织法上分为平纹、斜纹、缎纹三种基本织法。其中斜纹面料因为质地密实而拥有更好的耐磨性能。一般来说,牛仔布是一种斜纹织法的棉质厚重面料,当然现在的牛仔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样子,而变化出了多种材质和织法。在染色方面,牛仔布采用了靛蓝染色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天然的染色方法,成本也很低。靛蓝色也是所有颜色中色牢度最低的染料之一,也就是说非常容易脱色。这也正好成就了牛仔裤水洗石磨的各种工艺和久穿之后的自然效果。
李维-斯特劳斯 Levi Strauss——牛仔裤的发明者
1853 年,德国移民李维 斯特劳斯在旧金山(San Francisco)创立了他的公司 Levi Strauss & Co. 简称Levi's。从1848 年1 月开始的淘金潮使旧金山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一座五脏俱全的城镇。李维 斯特劳斯也加入到了这股热潮之中,但是他并没有捋胳膊挽袖子扛着锄头登山掘金,而是开了一家店出售各种开采黄金需要的物品,其中就包括用帆布制作的工装裤子。由于很多掘金者都抱怨说帆布裤子虽然耐磨损,但是穿着起来很不舒服,还会磨破皮肤。李维 斯特劳斯于1855 年更换了工装裤子的面料,丹宁布(Denim),一种结实并且更加舒适的面料,产自法国的尼姆(N mes),Denim 是法语“产自尼姆(de N mes)”的简称。1873 年,“加固口袋铆钉”的发明者雅戈 戴维斯(Jacob Davis) 与李维 斯特劳斯以及李维斯公司共同取得了这项创新技术的专利。同年李维斯公司正式将他们生产的工装裤定名为Jeans。李维 斯特劳斯是牛仔裤迈开了大步的走向成熟的第一步,这场牛仔裤的变革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牛仔裤的神化故事开始了。
欧文-威斯特 Owen Wister——西部牛仔小说之父
欧文-威斯特没有发明牛仔裤,也没能把牛仔裤穿出什么不俗的花样,可他推进了牛仔文化,让“淘金者”的形象风靡全球。1902年,欧文 威斯特的小说《佛吉尼亚人—平原骑手(The Virginian: AHorseman of the Plains)》出版了,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美国西部牛仔小说的开山之作,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 世纪80 年代的怀俄明州,主人公在作品里没有真名,只有绰号“弗吉尼亚人”。书中对于牛仔的描写也成了后世牛仔文化的范本。彪悍、强劲、硬朗、勇敢、豪放、乐观、浪漫、无拘无束,粗狂又不失风度,坚持又不固执,依靠自己的亲身努力赢得理解、实现梦想,狂放不羁之间透出的是更顺应自然法则、更贴近人类本性的处事态度。这就是欧文 威斯特笔下西部严酷的生存环境雕刻出的牛仔。
罗伊-罗杰斯 Roy Rogers——牛仔之王
罗伊 罗杰斯最杰出的地方不在于他塑造的牛仔形象,他本人就是牛仔。1935 年,罗伊 罗杰斯开始出演电影, 牛仔、歌手、英雄形象是他的标签。他一生出演了100 多部电影,“ 牛仔之王”(King of the Cowboys) 这个绰号来自于他在1943 出演的一部同名影片。在那个时代,“音乐西部片”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类型,而作为一个唱着歌的牛仔英雄,罗伊 罗杰斯吸引了一大批狂热的年轻粉丝。牛仔之王掀起的这股牛仔电影风暴是对牛仔形象最直接的视觉普及,这也使得牛仔的着装从以实用性为主的工作服装变成了时髦的流行服装,也正是牛仔的电影形象将这种服装推广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