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一所房子与柏林墙有关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5日 07:25 外滩画报 微博

  今年8月13日是柏林墙建造45周年纪念日,在墙被推倒后的今天,跨过残迹的柏林人对于两边迥异的建筑风格总有恍若隔世之感。因为迷恋东德社会主义时期的设计风格,在西柏林生活了几十年的女建筑设计师买下了她所崇拜的设计大师设计的东柏林一处房子,她以近乎苛刻的方式保持着房子的风貌和设计细节。

赫尔曼双子塔被卡尔·马克思大道隔开,从视觉上看好像通往斯托斯伯格广场的大门。这座14层现实社会主义风格的双子塔由赫尔曼·亨瑟尔曼设计,完成于1953年。  赫尔曼双子塔被卡尔·马克思大道隔开,从视觉上看好像通往斯托斯伯格广场的大门。这座14层现实社会主义风格的双子塔由赫尔曼·亨瑟尔曼设计,完成于1953年。

  文/乌英藏登 陆彦 编辑/陆彦 图/Andreas Meichsner (德国)

  柏林墙被推倒之前,奔波于“双城”之间的柏林人,对于墙两边迥异的建筑风格总有恍若隔世之感。东柏林虽然曾经是柏林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几十年的分裂使它在市区建设上明显落后于西柏林。尽管如此,东德在社会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建筑却极富特点,它们独特的气质令无数建筑师心驰神往。

  德国建筑设计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Eva-Maria Steidel)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一见倾心的东柏林建筑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年轻的艺术系学生伊娃来到东柏林久负盛名的卡尔•马克思大道后,被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东德首席建筑师赫尔曼•亨瑟尔曼(Hermann Henselmann)独特的建筑风格所震撼,暗下决心,今后要定居于此。20多年后,从事艺术作品相关不动产买卖的伊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她在这条大街边上的赫尔曼双子塔中安了家,守护着她所崇拜的赫尔曼•亨瑟尔曼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屋,同时,她还继续着他帮助艺术家的善举。

  随着年龄的增长,伊娃的室内设计理念却越来越超前,年轻时的她痴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在的她索性沉迷于“玻璃建筑”而不能自拔。这一点突出反映在她极度精简的家具上。她还着手设计一些家具,如她自己的床铺。

  伊娃同时在西柏林拥有一座包豪斯公寓,它之前属于德国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汉斯•斯加朗(Hans Staroun)。常年奔波于东西柏林间的伊娃见证了东西柏林建筑的悄然变化,近年来柏林政府明显有向柏林东部增加拨款的倾向。柏林东部建造了很多商业区,比如波茨坦广场、刚刚落成的中央火车站等,也修缮了包括博物馆岛在内的很多文物古迹,东柏林的政治经济历史面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平衡了整个柏林城的发展。

  伊娃所居住的卡尔•马克思大道是分裂时期东德最著名的一条街道,全长2.3公里。这条大街以卡尔•马克思命名,可见其在整个东德的重要意义。最早它被称为法兰克福长街,1949年11月21日在斯大林70岁生日时被改名为斯大林大道,直到1961年底才被命名为卡尔•马克思大道。

  大道两旁的楼房修建于1950年代,高大整齐的方形建筑体现着典型的社会主义风格。当时整条大街被作为东德战后重建的样板工程,由建筑师赫尔曼•亨瑟尔曼主持设计。但根据东德政府的重建计划,建筑时所需的一半以上材料都需要工人们从废墟中挖出来并重新利用,很多工人为这一样板工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建成后那些有独立浴室并有中央暖气的公寓在整个东柏林甚至东德都轰动一时,这使得无论是建设者还是能搬进卡尔•马克思大道的工人阶级都异常自豪。

  在东西德统一以后,大部分住宅楼房得到了翻新。今天,卡尔•马克思大道两旁的公寓相当抢手,不管是喜欢怀旧的柏林人,还是寻找当年东德痕迹的外来居民,都热衷选择在那里定居。

  伊娃居住的赫尔曼双子塔,左塔和右塔被卡尔•马克思大道隔开,从视觉上看好像通往斯托斯伯格广场(Strausberger Platz)的大门,距离东柏林市中心只有1.2公里。这座14层现实社会主义风格的双子塔由赫尔曼•亨瑟尔曼在斯大林时期设计,完成于1953年。自从2009年开始,伊娃就住在赫尔曼双子塔中的左塔7楼亨瑟尔曼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了。

  B=《外滩画报》

  S=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Eva-Maria Steidel)

  “光影是这所房子里最大的装饰品”

  B:你对建筑有格外的热情,可以谈谈你是如何涉足这个领域的吗?

  S:从我记事起,我就喜欢用手头各种材料创造立体空间。那时候只要我一失踪,父母就会直奔附近的建筑工地,因为那是我最常出没的地方。可能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敏锐的空间感。我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读过美术和环境设计,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在我看来,出色建筑和糟糕建筑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们给使用者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与设计者和建筑者的责任感有莫大的关系。我期待的是建筑设计师能够有一种对建筑整体以及细节带给使用者种种影响的敏感认知。从总体的空间设计语言,到具体的审美设计方案,更细化到设计采用的形状、比例、材料和光线与周围环境的呼应程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建筑使用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我认为建筑师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负责任和迷人的建筑艺术品。

  B:你在东西柏林各有一套房子,以你个人感受,它们的建筑风格有什么差异?

  S:东柏林拥有柏林绝大部分的地标性建筑如勃兰登堡门、博物馆岛,还有标志性的肖像电视塔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纪念性建筑卡尔•马克思大道——它是欧洲范围内最大的一条历史性街区,极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现代建筑风格。自从柏林墙倒塌后,柏林东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施工改造。这里大多数建筑都比较老旧,需要翻修。街角和整个市区都是新建的,例如全新的波茨坦广场,是一座非常时尚的“玻璃建筑”。靠近西柏林交界处的东柏林地区建筑风格具有多样性,新旧反差也很大。

  而西柏林拥有大型的中央公园“蒂尔加腾”等,建筑外观较东柏林而言柔和一些,绿化也更好。库达姆大街是条商业街,它一直绵延到地势较高树木丛生的私家花园格鲁尼沃尔德。除了战前的亮点建筑夏洛特堡城堡,其他值得一提的中古现代建筑还有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国家画廊、意根•意尔曼(Egon Eiermann,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附楼,以及被称为“怀孕的牡蛎”的前国会大厦,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休•A•斯坦宾(Hugh A Stubbins)设计,现在是一座文化中心,它作为西德建筑界的“自由灯塔”,也是西柏林对东柏林宽敞的游行大道的一种变相回应。西柏林较东柏林而言,由于城市规划基本定型,在建与修缮的街区或者建筑已经不多,但是这反而显得日新月异的东柏林更具活力,它总是令人兴奋而充满期待。

  对我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现代一点、超现实一点的建筑。我原先在西柏林住的一套房子建于1901年,奥地利公主维多利亚•路易斯的侍女曾经住在那里;然后我买下了汉斯•斯加朗(Hans Scharoun)建于1931年的包豪斯公寓;如今,我又喜欢上了1950年代建造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建筑。

  B:卡尔•马克思大道为什么吸引你?

  S:有时候一种强烈的直觉在帮助你做出选择。这条大道对于柏林而言,就好像香榭丽舍大街之于巴黎。它让你感觉身在他处,因为它和这座城市的其他区域是那么不同。来到这里好像经历了一场知觉的旅行,它独特的建筑手法融合了欧洲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建筑特征。它的延展性创造了一种空旷感,绵延不绝,视野不受阻碍,非常大气。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激动人心的事情还将继续发生,这里有很多尚未被发现的事物。和朋友开玩笑时,我常说这里是柏林的“上东区”。

  B:你是怎么找到这栋房子的?

  S:我非常喜欢这个街区,它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很久以前我就开始研究这条街道,最后锁定了这座双子塔建筑,这两座14层的建筑被建在大道两边,视觉上好像是通往斯托斯伯格广场的大门,我知道有一天我会住在这里。像其他许多东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一样,这座双子塔以及这条大道ensemble的主体设计工作是由赫尔曼•亨瑟尔曼设计完成的。这座现实社会主义的建筑于1953年完工,在2005年被重新命名为赫尔曼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