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固体亲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6日 00:22 《优品》

亲情是固体,是流动在生命中的血脉,是永远托起我们的救赎。亲情是固体,是流动在生命中的血脉,是永远托起我们的救赎。

  固体亲情

  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亲情是固体,是流动在生命中的血脉,是永远托起我们的救赎。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或是非,这份凝固的钟爱无条件无期限。不管我们在长大,还是我们在老去,它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原始的能力,存在了就永远不会被更改。

  其实,从出生的那天起,每个人就成为了一条动脉分出的细细血管,是亲情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养分,给我们逶迤不绝的依傍和温暖。

  影视/温情蒙太奇

  实验:《妈妈再爱我一次》(年份:1988年)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二十几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亲切,这就是母爱的力量。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那份无华而绵长的母爱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出口。音乐声、电影声,声声催人泪。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一部台湾苦情戏在内地获得如此之广的共鸣,是当时发行这部影片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想到的。从那时,大概有很多人开始观察妈妈的两鬓是否斑白,开始留意妈妈的双手是否布满老茧。

  无论,我们飞多久,或走多远,都会顺着妈妈手中那根写满召唤的丝线,找到回家的路。正如但丁所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实验:《因父之名》(年份:1993年)

  有一种鸟是永远关不住的,它每一片羽毛都沾满自由的光辉;有一种爱是永远停不下的,它每一丝情感都蕴藏温暖的力量。

  在别人的眼里,儿子劣迹斑斑;循规蹈矩的家庭里,儿子从不听话;他和父亲的关系僵硬,甚至在离家时都不愿说出“Goodbye Dad”。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临头大难,他也许永远不会反思自己,理解父亲,直面生活,信奉真理。在北爱和英国冲突最尖锐的时候,他充当了替罪羊,正是这样的转折,才渐渐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始终坚信的希冀。十五年的牢狱之灾,父亲没有一句怨言地陪他度过。默默地注视,渐渐地感化,以自己风烛残年的身体点燃那已是风烛残年的希望。当儿子问病危的父亲是不是要烂死在这冤狱中时,父亲有气无力但不无自豪地回答:“他们只能挡住外面的光,而我的心仍然亮堂着。”在那个时候被枪杀在自由的刹那,以父亲的名义——寻找光明。

  父爱,低调得让我们难以察觉,殊不知它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表露地真真切切。

  实验:《天堂回信》(年份:1994年)

  蓝天白云,灿烂千阳。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晨晨和爷爷欢快地放着风筝。爷孙俩就这样,日子过得安宁、幸福。

  温情总是在很多小事之间一点点蔓延,侵蚀。已退休的爷爷又穿上邮政制服,带着孙子一起把已故去的人的信用风筝放上天空,并告诉他在天堂的人会收到。柔软的爱,在晨晨的内心埋下了亲情的种子,也为爷爷的离开所带来的伤害找到了寄思的方式。有柔和的烛光暖暖的爱陪伴,爷爷静静地躺在摇椅里,像平时小憩一样慢慢“睡去”。晨晨也用同样的方式,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他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其实,亲情是人的天性,感受亲人们的抚爱和关心,并本能地去亲昵和依恋。一代又一代,百转千回,从原点再到原点,完成着生命的轮回。

  实验:《饮食男女》(年份:1994年)

  拥挤的街头,随着信号灯的改变,车子如卸闸的洪水一般汹涌,好似压抑着地欲望迸发地一刹那。恍然间回头,父母依旧在那里,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

  一个单亲家庭,父亲与三个女儿有着深深的眷恋。十六年的生活,其间有浓浓亲情,还有脱不掉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色彩。“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孔老夫子的经典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以及影片一开始那将近四分钟父亲的厨房忙碌,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美食世界,看着那些活物在父亲手中从生到死,从不堪入目的血污到令人胃口大开的菜肴,由“味觉丧失”到“味觉恢复”,终于功德圆满。不免俗地想到美轮美奂的盛宴背后,那一颗无尽的辛酸与支离破碎的慈父之心。

  人们一直在追求幸福,虽然迷惘过,但仍一直坚定。如今,人们为生活忙碌奔波的白天和夜晚,是否令这份温馨久违?

  实验:《美丽人生》(年份:1997年)

  二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惨无人道的纳粹统治下,一个有着天使之心的小男孩却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在集中营里,父亲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于是,将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植入进儿子的大脑,并用生命当做赌注去陪儿子完成这场游戏。他千方百计编造着谎言,保护和照顾被爱隔离起来的童心,告诉他“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解放来临前的深夜,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叮嘱儿子不要出来。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那个铁柜时,他向藏在铁窗中的儿子摆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势,暗示儿子不要出来,这是他给儿子最后的保护。天亮了,儿子从铁柜里爬出来,这时一辆真的坦克开到他的面前。

  其实,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存在。我们为父亲的牺牲而伤感,我们为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而感动。痛苦只是暂时的,细腻质感的父爱却是常伴儿子一生的,在天国的圭多看到儿子的灿烂乐观,或许他才真正拥有了美丽的人生。

  实验:《那山那人那狗》(年份:1998年)

  一座山,两代人,一只狗,一次次送信的旅途,为父子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使得两代人的心融在一起。

  路程是轮回的,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后来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舒服的鞋里一样。这是一个平静的故事,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追逐或者纳米克隆的科幻噱头,朴素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用心去倾听。

  邮路本无意义,如果只为“活着”而走,它将被走得很孤独、很乏味,而当在邮路上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这邮路就可以被走的充满爱和希望,这样才是在生活着,而不只是活着。

  实验:《小鞋子》(年份:1999年)

  爱不一定是华丽的衣物和数不尽的零食才能表达。爱是当阿里发现萨拉的铅笔短得小手握不住时,默默地将自己的笔放到她面前。爱是明明可以跑第一名的阿里拼了命也要得第三名的哀求。

  家境贫寒的男孩阿里帮妹妹萨拉取修补好的鞋子时,不慎将鞋子弄丢,为了不被父母责罚,他央求萨拉暂时保密,说两人可以替换着穿他的鞋子上学,并答应一定会帮她买双新鞋子,但阿里原本的计划因父亲的意外受伤而失败。于是,在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实力出众的阿里几经哀求,终于参加了错过报名日期的比赛。当时,阿里心中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得第三名。对妹妹的细心和悉心,对父母的理解,对家庭的责任,年幼的阿里给了人们最多的感动。

  同胞之间,曾经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是两个个体,但落地之后便结为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牵挂。

  书籍/雕刻重量的笔划

  实验:朱自清《背影》

  是什么样的思绪,在安静的夜里悄悄泛起,随即那一点牵挂便涨满了整个心房?是什么样的感动,在一个毫不相关的瞬间突然掠过心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洗去了往日的铅华,这就是生命里最难忘的触动。

  实验:高尔基《母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小说中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是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信奉革命的真理。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而母爱,比真理更坚贞,比革命更让人动容。

  音乐/爱的全音符

  实验:Beyond乐队《真的爱你》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求任何回报。这种爱,像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你东找西找,直到长大才会发现懂得。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一首赞颂母爱的绝世之作,总能唤醒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实验: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

  青瓦小屋,方格窗户,油灯下的人,是牵挂儿女的妈妈。她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她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她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的守候,把冬天的冰雪融化,盛开在母亲眼睛里的才是最圣洁的莲花。

  实验:韩红《天亮了》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到山顶平台后,工作人员打开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时,缆车不可思议地下滑了30米,之后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跌在110米下的水泥地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飞舞。在坠落的一刹那,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这只是一个瞬间,父母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的瞬间。

  后记:这次专题中的主角,全部来自六零和七零年代,在采访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亲情、友情、爱情,而那些与此有关的画面、文字以及音符也被深深铭刻进了心里,化作他们生命中一种深刻且神奇的力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电影 记忆 爱情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