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琴家李伯拉斯堪称20世纪最花枝招展的男人之一。珠光宝气的装扮、闪亮的舞台设计和极具娱乐效果的性格都为他的演奏锦上添花,令他在20世纪70、80年代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最近,一部名为《烛台背后》的电影再现了李伯拉斯光怪陆离的一生。
在刚刚过去的戛纳电影节期间, 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Soderbergh)带着他的“退休电影”《烛台背后》(Behind the Candelabra)参加了主竞赛单元。这部讲述美国同性恋钢琴表演家弗拉德吉乌·李伯拉斯(Wladziu Valentio Liberace)生平故事的影片获得了极大反响。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美国,李伯拉斯用他炫目的钢琴弹奏手法和对时装的独特品味“闪瞎”了美国观众的双眼。对《烛台背后》的戏服设计师艾伦·米罗金尼克(Ellen Mirojnick)来说,复现李伯拉斯的任务非常艰巨。“他是整 个20 世纪最花枝招展,最爱拗造型的男人之一。”艾伦说,“我从没看过哪个男人对珠宝、亮片和皮草如此痴迷。”
影片主要围绕李伯拉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情史展开。他与小他 40 岁的斯科特·索尔森(Scott Thorson)坠入了一段暧昧而不平等的同性关系。李伯拉斯喜欢将自己打扮成所罗门国王的样子。早晨,他穿着仆人双手捧上的黑丝绒金线绣花宽大罩衫,在花园里散步。他的衣帽间里挂着上百件纹样各异的尼赫鲁衫,他的手指上戴满了硕大的宝石,他的衬衫领口和袖口处,蕾丝像泡泡一样涌出来。斯科特则被他打扮成豪车司机的模样,载着他奔赴各大剧院。虽然他那蓝色的司机服上,同样绣着金丝,缀满宝石,但即使在李伯拉斯最爱他的时候,都从未平等地以爱人的称谓称呼过他,他总是一脸乖巧地站在前者身后作陪衬。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段典型的好莱坞式情感关系—“糖心爹地”包养了小白脸,爱他,宠他,玩得很开心,但不可避免地以撕破脸作为结局。1982 年,斯科特将李伯拉斯告上法庭,索赔 1.13 亿“赡养费”。
1987 年,李伯拉斯死于艾滋病。在导演索德伯格看来,李伯拉斯代表着一种“暴发户式的媚俗”—对昂贵物质的占有是他的审美观的核心,他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自豪不已。恰恰是这种自豪感,麻醉了家境平凡又是孤儿出身的斯科特的心。
从四岁开始,李伯拉斯的生活就与钢琴分不开了。他从恩师帕德雷夫斯基那里习得了高超的演奏技巧。
但他毕竟生活在美国,再加上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都使得他不满足于学院和音乐会,他要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和名利场大展拳脚。1934 年,李伯拉斯开始在俱乐部和卡巴莱歌舞团演奏爵士乐,在声色场所的熏染下,他的钢琴演奏和穿衣打扮愈发有了“娱人”的效果。正是那时,他对手工艺品、设计品和服装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夺人眼球的物品。这些因素确实为他的表演营造了气氛。比如,他会将夸张的枝形烛台放在三角钢琴上,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烛火照亮的范围内—他的脸、手指和服装。这也是影片《烛台背后》的名字由来。1960 年代彩色电视机的普及给李伯拉斯带来了成名致富的好机会。无畏的装扮、闪亮的舞台设计和极具娱乐效果的性格都为他的演奏锦上添花,他频频登上各大电视节目,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钢琴表演家。
拉斯韦加斯有一座“李伯拉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这位钢琴家引以为豪的收藏:镶满水钻的话筒、覆满人造钻石和孔雀羽毛的三角钢琴、镶满莱茵石的粉红色豪车、撒满金箔的跑车、由亮片和莱茵石连缀起来的红白蓝三色牛仔服、宛如《维纳斯诞生》的粉红色镶珠宝的贝壳状披风。李伯拉斯本人最爱的造型是一条白色皮草长外套,裙裾有 16 英尺长,他拖着它走来走去,威风凛凛。
戏服设计艾伦对李伯拉斯“拗造型”的毅力表示了钦佩,他参阅了李伯拉斯基金会提供的所有档案资料,再现了这些极具纹理感、镶着层层宝石与装饰品的服装。“不谈品味,他的服装确实考究精致。
我们为影片制作的大衣,重量大约 20 磅。但在工艺不足的当时,这样一件大衣绝对超过75 磅。他是身负着多大的‘重压’在生活啊!”(文/刘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