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80分钟的瓦格纳精髓

2013年05月09日 08:12  第一财经日报

  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并不经常上演。大剧院在“瓦格纳年”演出这样一部宏伟的作品非常有意义。

《尼伯龙根的指环》交响乐《尼伯龙根的指环》交响乐

  1945年5月1日晚,德国电台播放了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众神的黄昏》片段。一段恢弘而令人窒息的音乐之后,电台突然插播了希特勒的死讯。于是有一种说法,第三帝国是在瓦格纳的哀鸣声中土崩瓦解的。

  “二战以后,德国几乎没有剧院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这是出于政治原因。但我是美国人,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瓦格纳是非常伟大的作曲家,我们应该把他的音乐重新带回德国这片土地。”83岁的指挥家马泽尔还记得,1965年当他前往德国担任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时,第一个提议,就是恢复瓦格纳作品的演出。

  马泽尔与瓦格纳的渊源颇深。1960年,他只有30岁时就受邀前往著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瓦格纳的《罗恩格林》。1968年,他以一个美国指挥家的身份将《尼伯龙根的指环》带回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舞台。

  “几年后,Telarc唱片公司邀请我和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一个浓缩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没有歌词,只有乐队。”马泽尔起初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认为瓦格纳的音乐是不可撼动的,“瓦格纳用26年写出这部14个小时的歌剧,任何人都不敢动这样的作品。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令人生畏但又迷人的计划。”马泽尔承认,在畏惧和跃跃欲试的推动下,他编排了三次,最终与柏林爱乐乐团完成了80分钟的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结果非常成功,我们录制的50万张唱片销售一空。”甚至有评论把这张唱片视为进入瓦格纳殿堂的一把钥匙。

  5月4日、5日,马泽尔带着12位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家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起,将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带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这也是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中很特殊的一场演出。

  “在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没有任何一个音符是我自己添加的。从《莱茵黄金》的第一个音符,到《众神的黄昏》的最后20分钟,所有的主导动机都来自于瓦格纳。”马泽尔说。

  音乐会一开始,弦乐沉闷铺陈,号声与弦乐交织,从弱到强此起彼伏,似乎把人带入雾霭封锁的湖面,预示着莱茵河上“泛着绿光的黎明”开场。熟悉《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人,能从音乐的变化中听到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登场——众神居住的神殿恢弘壮观、黑暗的铁匠铺内侏儒在铸造指环、齐格蒙德闯入小屋爱上齐格琳德、天神沃坦震怒、齐格弗里德在森林里屠杀巨龙……直至最后英雄齐格弗里德之死与葬礼进行曲,用80分钟时间完整呈现音乐中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这场音乐会无中场休息,马泽尔全场背谱指挥,这种没有停顿、一气呵成的音乐,实现了瓦格纳所追求的整体性和不间断性。

  “我希望能将这部不朽之作的神奇之处表达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也希望献给那些敏感的瓦格纳迷。”马泽尔说,《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歌剧史上的巅峰之作,交响乐版的出现,将让更多乐迷聆听到瓦格纳的音乐精髓,“瓦格纳是用贝多芬创作交响曲的思维方式来创作歌剧。光是乐队部分,他就把音乐写到了极致。”

  瓦格纳用26年的时间来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他个人的风格总在不断变化中,但这部作品却达到了惊人的统一性。马泽尔在改编时,也感慨于作曲家统一的主导动机系统,令他能完成一个风格统一的音乐会版作品。

  “我必须强调,一开始我真的不愿做这个尝试。但是到最后,我理解并体会到《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主导动机的作用都是在展现情节和主题。通过主导动机,我们就可以理解瓦格纳的思想和核心意愿。”马泽尔说,他改编时注重的,就是瓦格纳在剧中写到的各种爱与人物关系,“天神沃坦对女儿布伦希尔德施以魔咒,让她降为凡人永远沉睡,直到有爱人来拯救。他与女儿之间的爱,布伦希尔德与拯救她的英雄齐格弗里德之间的爱,神界和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注重的。”

  此次到北京参演的12位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家中,既有卡拉扬时代的老团员、阿巴多时代的中生代力量,也有西蒙·拉特尔时代的生力军,可谓老中青三代同台。他们中的七位,曾在2000年与马泽尔在德国合作演出过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

  “由我改编的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并不经常上演。大剧院在‘瓦格纳年’演出这样一部宏伟的作品非常有意义。”因为瓦格纳,马泽尔依旧像年轻指挥家那样繁忙。在结束“无词指环”演出后,就要立刻返回慕尼黑爱乐准备接下来的音乐会。5月30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美泉宫消夏音乐会”上,马泽尔还将执棒上演瓦格纳的多部作品,其中也包括“无词指环”中的《女武神的骑行》。(文/吴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