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卡朋特常数

2013年03月30日 08:34  外滩画报 微博

  有一组启蒙了我对西方流行音乐认识的磁带,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内地正式引进出版的,欧美巨星精选系列,迈克尔-杰克逊、威猛、菲尔-科林斯、麦当娜、空气补给站等等,大概有 20 个品种左右,我只有一盘没买,正是卡朋特。那时觉得,他们委实过于温吞平和,就算在情绪略有起伏的副歌部分,依旧尽量维系于某种不动声色的节制里,似乎在暗示听众,你似曾感到的情绪起伏是造作的,任何激动皆是不必的。正是这样,那么多人喜欢卡朋特,因为可以从中获得平静。能令人获得平静,是最好的一种音乐,但这平静若可严重到昏聩不明,乃至心如死灰的程度,就要小心些才好。对他们的这种看法,迄今如是。

卡朋特去世 30 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流行音乐。卡朋特去世 30 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流行音乐。

  卡朋特从 60 年代末开始走红,那时反对一切建制,企图建立完全的个人自由的西方青年文化革命泡沫行将破灭,那些叛逆的摇滚领袖纷纷死在浴缸里或床上,青年们既没有在精神上得到任何结论,也没有从现实中捞到什么好处,一个个疲惫不堪,简直虚脱一般,所谓心如死灰,莫过于此——卡朋特自是应景。

  倒不是因为我刚听到他们时,正处于追求不平静的年纪,我那时更想要摆脱的不是死寂,而是被欺压和蒙蔽的状态,是四处仍用高音喇叭播放的音乐,而从卡朋特那里,我听出了类似的恶意。在这种恶意的映衬下,卡伦-卡朋特唱腔里被人所称道的所谓温暖,实是一潭温暖的淤泥,你遭其淹没时不但没有感到不安,反有种获得庇佑的惬意,就像得到某种颠扑不破的价值观的庇佑后,一个人可以在刑场赴死前会心微笑、恍若获勋一般。这温暖的,缓滞而深幽的,且“总掩藏着一丝悲伤”的演唱,及其所演唱的关于爱情、少女情怀和明星生活的喋喋废话,实是一种无法再深刻的漠然和冷酷,相形之下,像 Kraftwerk 这种刻意追求漠然和冷酷的音乐,反而更具人性。

  继而,极个别地,在《请等一下,邮差先生》或《甜蜜的,甜蜜的笑》这样明快热烈的调子下,卡伦的演唱不得不亦艰难地明快热烈起来时,你竟会略带羞愧地,洞见娱乐业这整场骗局的滑稽——话既然说到这里,不过 32 岁的卡伦,也没有死在别的上面;某种程度上,她丧失掉活生生的消化功能,正是由那温暖的歌唱导致。

  不管怎样,若把以上那些刻薄话视为一道不嗔不喜的美学背景,偶然听到卡朋特某首名曲时,还是会被其恰到好处、朴素有效的旋律所吸引。绝非不够,却也没有饱和到淋漓尽致;亦无矫饰,像涂了胭脂反遭丑化的素颜女子。另外,这女子就正直直地望着你,没什么表情,也一点心眼都不掖着;这目光凌驾在你的上空,像风声一样基本,且与你无涉。作出,且唱出这样的音乐是实实在在的天分,更是恰逢其时的造化。

  1994 年,一群当时时髦的 Grunge、硬核、朋克、无浪潮摇滚乐队向卡朋特致敬,出了一张名为《如果我是一位卡朋特》的唱片;对仗着,第二年邓丽君去世,北京一帮搞摇滚的也出了一张《告别的摇滚》用于纪念。这似乎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而卡朋特和邓丽君的相同并非仅“靡靡”二字,他们值得致敬之处,在于为流行音乐划出了基本单位。若非要说摇滚乐跟他们在精神层面有什么关联的话,那就是“唱一首好听的歌”的执念。

  《如果我是一位卡朋特》的领头乐队,以反商业和吉他回授闻名的音速青年,在一篇访问里说披头士是他们最常播放的乐队,并批评那些认为披头士过时、谄媚、太甜美的他们的噪音同行造作且忘本。跟卡朋特一样,披头士也是为西方流行音乐设定基本常数的音乐家——披头士早期是加减乘除,后期则已是微积分,等到如克里姆森国王那样的折中主义摇滚出现(也不过 1970 年左右),相对论宣告得证。实际上,在逼仄、狭隘的流行音乐维度中,大一统理论早在几十年前完成。

  所以,事到如今,一切可能的曲子——更别说一切好听的曲子——已统统遭到了创作和录音;原创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所有的新歌都似曾耳闻。著作权法里将 8 个小节雷同界定为抄袭,但按概率法则,在没有听过某首歌的前提下却可将这首歌原创出来,这样的奇迹亦指日可待。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来的鸟儿,就算是一只天生的捕虫天才也没有用,因为虫子就那么多。这是现在不巧创作出了一段《昨日重来》之经典旋律的音乐家,无法真正令昨日重来的悲剧。

  对音乐家的一种分类法是:希望取悦人耳的和刻意冒犯人心的。后者极少。还有一种分类法是:背离传统的革新者和传统承袭者。这四个集合并非两两交集。如音速青年,他们不自觉地像卡朋特、披头士般囿于取悦人耳的执念中,同时企图成为背离传统的革新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者是传统承袭者的充分条件。这样,他们轰鸣的吉他噪音只好成为镶嵌在卡朋特常数边角的、蕾丝花边一样的玩意儿。

  形式皆为矫饰,风格皆为失格。将如今所有标榜其新鲜立意的音乐像葱头一样剥起来吧,剥到最后,你会发现卡朋特露了出来,披头士露了出来,邓丽君露了出来,连李双江都羞羞怯怯地露了出来。(文/杨波[微博])

  杨波:作家、乐评人,曾主编《自由音乐》和《音乐天堂》等音乐杂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