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按响陶杰家的门铃,是菲佣来开的门,让我们先在客厅里等一会。陶杰在碧瑶湾的这间公寓很宽敞,对寸土寸金的香港来说已是“豪宅”,因为陈设简单,甚至显得有些大而无当。只有阳台上的鸟叫稍微打破了这个高档社区的清冷气息,显示出主人的生活趣味。过了 5 分钟,陶杰从卧室缓步走出来,像是没睡醒的样子,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他又慢慢走回里间搬出来一大堆。
陶杰喜欢淘旧书,住在英国的时候就常去旧书店,经常能淘到 100 多年前的书,在香港就去铜锣湾书店和乐文书店之类,最近在看的《鬼谷子》也是旧书店里淘来的。他家有两个书房,中文书和英文书分开放,中文书大多是去英国读书前买的,七八十年代的老书居多,很多已经绝版。早年陶杰喜欢读中国文学,现在则基本不看当代中文书了,只看民国以前的。“因为现在的中文,即使再有观点,但文字太罗嗦,更何况中国人的智慧早在古代就说完了,我的时间很宝贵。”他还喜欢看一些偏门的小书,“比如这本《嫖妓杂谈》,讲民国的时候岭南人怎么逛妓院,妓女接客的行规怎样,史料非常有趣”。在他看来,这就是文化:“看书要看小,小话题、小趣味。”
前阵子陶杰又得了很多箱旧书,放在储藏室还没来得及整理,都是他中学老师的。“老师自己有七八万本书,他现在搬家,给了我很多,我有空就拿来翻翻。他年纪也大了,我说服他以后书不要捐给国家,都给我。”陶杰还有一些珍贵的旧书原是凌叔华的收藏:“二十几年前,老太太在伦敦的时候,我常常去见她,她把很多那个时候珍贵的一手史料跟我讲,没完没了。辜鸿铭是她舅舅,徐志摩是她密友,胡适、林语堂全是她的好朋友,她跟我讲他们的事,好多听都没听说过。”凌叔华离开英国回香港之前,送了陶杰一大批旧书。
去年 8 月,陶杰的两本专栏集《洗手间里的主权》和《杀鹌鹑的少女》同时在内地出版。20 年前,从《民报》开始,他的专栏越写越多,现在一周要写几十篇。这位“香江第一才子”说他写一篇千字文只需 20 分钟,而且是手写,但“这并不难”,因为“有很多东西可写,写得多就快了”。他也不写长文,因为“长的没人看,没人看的东西我不写”。不过尽管实际动笔的时间很短,但是写专栏要事先酝酿,要看书、去旅行,和不同的人接触,所以陶杰说,严格来算,他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
B=《外滩画报》T=陶杰
B:你最近看很多和苏联有关的书?
T :对,一定要了解苏联,中国这 100 年受苏联影响很大。所以读中国历史,第一要了解秦始皇,第二要了解苏联,尤其是斯大林,因为斯大林这个人的人格给苏联定下了基调。
B:近 20 年来,关于苏联的书很多,英国肯定也出了不少,你是怎么选择的?
T:英国人写的这段历史比较客观,很少用形容词,就把档案和事实讲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英国的史学很发达,有很多历史学家,每年都会有新的史学书出来。比如写丘吉尔的书很多,有的研究他的个人气质对二战成败的影响,有的是传记,有的是领袖心理学。研究斯大林也一样,历史不是单一的角度,出新书的时候,我会注意它有什么新的角度。
B :让我们回到中国文化上来,你为什么读《鬼谷子》?
T:一般人看《孙子兵法》,但鬼谷子是中国第一代谋略家。他虽然比孙子晚一点,不过孙子是讲宏观战略的,国与国之间的斗争,鬼谷子是人的心理学,比较微观。我看《鬼谷子》是因为我发觉他的谋略到今天还非常管用,人心和两千多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变好,而且更坏了。怎么抵制谎言、怎么防止别人打小报告,或者怎样趋吉避凶,《鬼谷子》这里头都有讲。这些是人际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而且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学。有人说中国没有心理学,到弗洛伊德才有,但是中国最早的一套心理学就是《鬼谷子》。外通过斯大林等人了解现实社会,内用鬼谷子防身,就能够保平安。
B:你去过那么多国家,哪些国家的书店你比较喜欢?
T :欧洲国家的书店是小的,连锁的比较少,尤其在西班牙和法国,还保留着家庭式经营。英国的书店是势力最大的,因为英语读者全世界都有。当然,最近伦敦的书店不景气,都在关门,但是留下一些旧书店,那些不会关,因为也是家族式经营,尤其是小镇上的。我喜欢到小镇去找一些小书店,那里不受电子阅读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小镇老人家多,年轻人都跑到大城市去了,老人家还是在读纸书。所以我说,在英国或者欧洲的小镇要看两种地方,一个是古董店,一个是书店,这些地方有很多好的发现。尤其在英国,古董店和书店是必去的,因为古董不会有假的,100 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有大量遗留,而且不值钱,因为太多了。19 世纪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贵族家道中落,就把东西卖出来。我主要收藏餐具。
B:你的书近来有好几本引进大陆了。
T:我讲什么都是文化,我不评论政治。政治只是现状,只是现象,后面文化才是原因。现在中国大量需要通中西文化的人,像胡适、林语堂这样的人。所谓的通,不是通过译本去看国外的书,要懂原文,而且要有在外国的生活体验,这个生活体验并不是你在那里留学,学理工科,待个3 年拿到证书。你还要了解那个社会,要学文科,像朱光潜在爱丁堡大学学美学,像清末洋务运动的时候派出去学法学。
B:你的意思是现在的中国还是需要大量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T:对,绝对要。比如一定要学英国人的史学观,英国把历史当成科学而不是文科,讲究搜集证据,证据不够就不下结论。我觉得我们尤其对英国了解不够,当年日本明治维新,重点就是了解英国。现在我们一说英国就愤青,说起鸦片战争就只是屈辱史,这是不全面的。鸦片战争在英国的文化里只占两页,而我们因此形成了一种仇怨,结果是你不懂得了解它其他 98% 的东西,只因为它有 2% 和中国发生了关系,这个关系让你觉得不愉快,其实这个不愉快跟你自己也有关系。所以我不断地去介绍剩下的 98%,人家说我亲英,这种思考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当然英国也不代表西方的全部,还有拉丁语系的国家,它们跟英国有什么异同呢?这 200 年来它们走的是什么路呢?中国研究这些的人还远远不够。(文/韩见 图/菲戈 录音整理/周添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