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14:33 东方早报
导语:昨晚7点半,随着伊万·麦格雷戈、于贝尔、杨紫琼等国际电影人出现在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红毯上,这场持续了九天的电影盛宴落下帷幕。
“非常”评审团奖和“赶集”电影节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9座奖杯落入了8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之手,得奖影片的数量过了16部参赛片的半数。之前风传的郭富城内定影帝一说被证实只是讹传。不过,《白银帝国》还是得到了金爵奖的“非常设奖项”评审团奖。分量仅次于金爵奖的评委会大奖授予了另一部中国参赛片《寻找智美更登》,该片导演万马才旦前年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亚洲新人奖的评委会大奖。金爵最佳影片奖则和最佳男演员奖一起,颁发给了丹麦影片《原创人生》。
请来了今年奥斯卡大赢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安德烈·泰西内的影片加入金爵奖角逐,今年的金爵奖入围名单较之以往“奖”相更浓郁——当然也有一部去年的韩国热映片、在青龙奖上已经有所斩获的《电影就是电影》入围参赛,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金爵奖名单上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今年两部华语参赛片的奖项了,评委会大奖颁发给了《寻找智美更登》,而《白银帝国》撇清了“内定影帝”的嫌疑,拿到今年“新设”也是“非常设”的评审团奖。
昨晚,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雨中落下帷幕。去年电影节的闭幕式也遭遇雨水,电影人通常都喜欢下雨,落水为财,代表来年会大发。而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的确是沾了去年的好意头,从展映电影数量到参与嘉宾人数再到发布会活动的场次,各个方面都在“发”。不过在鼓掌叫好前,不禁还是要冷静一下。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最标志性的金爵奖竞赛单元,依然是最薄弱的一环。在表面看起来因市场繁荣而越发密集的活动日程背后,是记者们抱怨前三天疲劳赶场,最多一天有22场活动,最后两天却无所事事的无奈声音。江湖传言,只有一位记者兄弟,看完了全部的参赛片。
早几年,曾有一篇乌龙报道,称上海国际电影节“降级”了,不再是A类电影节。实际上,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将电影节按照内容和主题划分为A、B、C、D四类,彼此之间并无高下等级之分,A类电影节代表的是非专门竞赛类的电影节。所以,所谓“降级”说并不成立。不过,当应邀担任金爵奖评审团主席的电影人越来越有分量,金爵竞赛单元却被一些评论质疑“鸡肋”,甚至在闭幕式上,金爵奖的颁发也滞后于国际影人嘉宾的各种贡献奖之后。参赛金爵奖的电影人及其作品不知名无关宏旨,因为曾出现过如《四分钟》这样优秀的德国电影,通过金爵奖的舞台走向国际。作为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国际电影节,暂时未成国际大导们的参赛选项,情有可原。只是,金爵奖参赛片在电影节期间,并未得到一个公平的交流环境。原本应该担负起,观摩参赛片并将之推广给外界责任的媒体记者,被各种各样非参赛片的推广发布会牵绊着。几乎每场金爵参赛片的看片以及发布会时间都与另外的活动“冲突”。
有同行说,在参加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新闻报道工作后,发现最累的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俨然是2009年华语电影市场繁荣的缩影。40多个剧组的主创,撑起了本届电影节开幕红毯的星光璀璨,也为之后两天带来平均每天十几甚至二十几场的新闻发布会。非常了解组委会希望电影节有个完美的开场,只不过,如果能像柏林、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一样,每日均有数场红毯安排,既能给参赛片一个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能介绍捧场电影节的其他电影人,或许就不会出现所有剧组赶在头三天举行完活动,让记者们一阵忙乱后,发觉后几日只能干瞪眼等着闭幕式的到来。如果一个电影节只有开幕与闭幕风光,是否有些流于形式呢?
走过蹒跚学步的阶段,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渐显A类电影节的规范与成熟。对影迷而言,它已是一年一度不可错过的最好时光。可是, 电影节不仅是颁发奖项,更要有自己的“奖”相;电影节不仅是电影的集市,更是电影的节日。(东方早报记者 刘嘉琦 文 早报见习记者 王浩然 图)
完全获奖名单
金爵最佳影片奖:《原创人生》(丹麦)
评委会大奖:《寻找智美更登》(中国)
评审团奖:《白银帝国》(中国)
最佳导演奖:朱利斯·舍夫契克
《杀手写真》(捷克)
最佳编剧奖:
《是的,我们行》(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斯维利·固德纳松
《原创人生》(丹麦)
最佳女演员: 西蒙娜·唐
《爱之伤痕》(丹麦)
最佳摄影奖: 《无福之地》(法国)
最佳音乐奖:卢炯羽
《电影就是电影》(韩国)
杰出电影艺术贡献奖:
伊莎贝尔·于贝尔
终身成就奖:昆西·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