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吴祖光 生正逢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4日 15:24 新浪尚品

吴祖光与新凤霞
吴祖光与新凤霞

   导语:吴祖光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生于北京。

  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1937年─1948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1949年后吴祖光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央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写有《武则天》、《凤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剧目。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写了京剧《红娘子》和话剧《闯江湖》,都颇受欢迎。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吴祖光出版了戏剧集《风雪集》、散文集《艺术的花朵》,同时还执导了多部艺术影片,其中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等为后世留下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珍贵资料。1960年回北京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创作了《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京剧剧本,所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堪称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文革”后,吴祖光创作了取材于妻子新凤霞生活经历的话剧《闯江湖》。

  吴欢的父亲吴祖光热情好客,每天都宴开两席请客,是由郭沫若先生取名的 “二流堂”堂主。那时候,家里经常来的客人都是中国的文艺界精英,像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梅兰芳、程砚秋、于非乙、艾青、曹禺、李可染、李苦禅、黄苗子、郁风、马连良、周信芳、聂绀弩、萧乾、常香玉、严凤英、侯宝林等等,而吴家的四合院实际上就是北京城最大的文艺沙龙。“这些文人不是唱戏就是写字画画,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从小耳濡目染,当然得天独厚。所以我是经过众多名家指点,如黄永玉、尹瘦石、张光宇、张正宇。”吴欢回忆着。

  实际上,稍稍回溯一下吴氏家族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作为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的儿子,吴欢没有理由不对香港抱有一种特殊感情——早在解放前,他的父亲吴祖光就曾因遭蒋介石政府追杀而避居港岛,进而参与开创香港早期电影事业;后又于建国初期应周恩来总理之邀返回北京。

  提起父亲的这段经历,吴欢毫不掩饰他的自豪,对于父亲当初赴港的前因后果亦是了解得清清楚楚。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阔别多年的老友柳亚子重聚后甚为兴奋,二人以诗词互答。当时柳亚子正在着手选编一本《民国诗选》,欲选毛泽东的诗词入书,于是根据社会上的传抄本抄了一首七律《长征》,请毛泽东亲笔书录。毛并没有抄录七律《长征》,却将一阕《沁园春·雪》书赠给了柳亚子。得此词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由于当时发表毛作品必须请示延安,得到毛主席同意,所以后来在《新华日报》上刊出的只有柳的和词。又由于柳的和词“小序”云“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都希望能读到毛 泽东的原词,因而毛词《沁园春·雪》虽然未得公开发表,但已然开始在社会上相互传抄。

  当时吴祖光正接替黄苗子、郁风主编《新民晚报》的“西方夜谭”副刊。他从黄苗子处得到抄得不全的《沁园春·雪》后甚为惊叹,为了补足遗漏的几句,他跑了几处,先后把三个传抄本拼凑起来,才凑完整。据吴祖光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唯一的念头便是在我编辑的‘西方夜谭’上把这首词发表出来。”所以尽管当时通过周恩来反馈回的消息是作者毛泽东认为此词“不宜发表”,但吴祖光认为作为一名副刊编辑,能遇到如此精彩的稿件实在可遇不可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因此擅自于11月14日的重庆《新民晚报》上将此词公开发表了。当时刊出的标题为《毛词〈沁园春〉》,吴祖光还特意加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按语:“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刊出,立即轰动山城。《新民晚报》也因此被国民党当局发难,被认为是“为共产党张目”。由于 当时全国的媒体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一直被宣传为土匪草寇,所以《沁园春·雪》刊出前,国统区的确对毛泽东“能诗词鲜有人知”。咏雪词刊出后,人们争相传诵,很多学者都感到毛泽东气魄很大,风调独特,不禁拍案叫绝。甚至许多受国民党反共宣传影响很深的人,读后也很佩服,一时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唱和蜂起,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

  与董建华先生在一起

  为了消除毛泽东《沁园春·雪》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国民党方面动员了一大批御用文人对这首词进行歪曲、丑诋。吴祖光本人则因为率先发表此词及创作其他声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作品,而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追捕,东躲西藏,险象环生。

  一直很欣赏吴祖光,曾称其为“神童”的周恩来同志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亲自派人将吴祖光送到香港避难。这样因着国民党的追杀迫害,吴祖光不得不远走香港,也因此机缘而成为香港早期电影的开创人之一。

  到达香港后,吴祖光很快与夏衍等一批进步文化人一起投身香港文化推广活动中。

  1947年,吴祖光在香港自编自导将他的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搬上银幕,1948年4月,他又为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写了电影剧本《莫负青春》并亲自执导,在这部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影片中,著名电影演员周璇出演女主角阿绣,并演唱了片中的插曲《小小洞房》、《莫负青春》等歌曲。

  在香港吴祖光共编导了《风雪夜归人》、《莫负青春》等四部影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他的话剧剧本《正气歌》所改编的电影《国魂》。这部表现南宋末年新科状元文天祥英勇杀敌威武不屈,最后慷慨就义的电影,不但是香港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而且是最早代表中国电影赴纳参加电影节的影片。

  尽管吴祖光在香港只停留了短短的三年,但他为香港早期电影发展所做的贡献,却永远成为香港电影人心中的里程碑。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