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麦哲伦的追随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 11:19 精品网

安德鲁
安德鲁

  安德鲁﹒弗兰根(Adrian Flanagan)已经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里了:他写完整个旅行的经历,并交给Orion出版社出版。书名叫《巅峰之上》。

  这一幕,许多人都还铭记在心:


安德鲁
安德鲁

  2008年5月21日上午11时,安德鲁和他的船只Barrabas回到了2005年10月28日,他离开的地方—Hamble河。他在日志中这样写道:“当我把船系在皇家游艇俱乐部时,30825海里,这是我在测程仪里读到的, 我终于到达了终点。”

  走的那年,安德鲁45岁,归程时,48岁。这个小时候在香港就梦想环球航行的家伙,后来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参加过许多人的环球游艇赛。他对于冒险的理解是:要纯粹彻底。

  环球航海史上,1522年是个起点,那一年麦哲伦开始了他的环球航行,他的路线是东西向的,之后不同的年代,有5位跟随者,同样也采取了东西走向的环球航行。而安德鲁不愿意,他决定来一次“垂直式的环球航行”,一个人,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线。


航海日志
航海日志

  未来水世界

  他喜欢海,认为海上只不过少了陆地上的树,活动空间小了点。我很少听到这样描述海的,这更像是《未来水世界》那部电影里,一生下来就不知道有陆地的人的说法,但是安德鲁就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想的。

  这当然不是一次一帆风顺的旅行,安德鲁在巨浪中翻过船,那一刹,他以为自己要死了,却被另一个巨浪打回到甲板上。他在西班牙的时候遇到了海盗船,海盗船在后边追,他在前边速行,手里拿着枪,等待一搏,48小时后,他又幸运了一次,海盗碰到更大的船,放了他一马。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穿过北极,情况异常困难,貌似从没有经历过的状:那是2007年夏天,冰化得很厉害,剩下不到500万平米,这大概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水面的冰是浮着的,随着风走。所以,安德鲁只能等风从南往北一直不间断地吹,至少5天后冰被吹散,才有可能前行。于是,安德鲁就在那儿耗着,“有时候,风从南往北刮个2?3天,冰被吹走;之后,风又开始从北往南吹,冰又被吹回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因此,我很恼火。”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在浮冰之间航行,小船尤其危险,如果陷在两条冰盖之间,船就真的毁了??

  而同样是在北极圈,俄罗斯部分北极,船只监控组织向安德鲁提供了天气信息,他也曾试图从楚科奇单独航行通过北海通道,但他的行动很快就被阻止了,一位楚科奇港口的官员将安德鲁比喻为“神风敢死队”,他认为安德鲁想得太乐观了,要知道,至少从有记录的2005年开始,这里的冰层就有后退的趋势。

  在被俄罗斯的恶劣天气延缓了安德鲁的行程后,他只能请求Murmansk运输公司把他的船破冰运过去,他们同意了。安德鲁的前妻,Louise,是Alpha全球探险的经理,她也曾向Roman Abramovich(俄罗斯的富豪)求援过,当时是因为俄罗斯当局拒绝安德鲁进入北极,在Roman Abramovich的帮助下,俄罗斯向安德鲁开了绿灯。

  但是俄罗斯的冰层真的是航海者的蛮荒之地,安德鲁说:“我甚至看到了鱼儿从水中蹦了出来,鲸和白鲸浮在水面上呼吸空气。”这无非是因为全球大气污染之下的冰层后退,安德鲁在这里邂逅了该地区国有驯鹿公司的负责人,所有人的都认为这里充满危机,要知道“驯鹿的健康受到了威胁。鹿肉的味道不那么鲜美了。”

  但这样的灾难也许带来的是恐惧,而海上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大的恐慌应该是煎熬,是寂寞和孤独。我很想了解他在海上的常态,他没说如何克服,倒显得稀松平常:“长时间的一个人,带了很多的书,读书写字。”他原本是个作家,读书写字也是他的常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