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卡罗素是不是陀飞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1日 08:18 REVOLUTION芯动

  当人们开始迷信,就会有迷思。于是就会开始以偏颇的方向判断事物,卡罗素与陀飞轮之间就是这样的误会。卡罗素与陀飞轮都是意图将擒纵结构以框架张起,藉由这个框架的转动,以弥补单一方位的位置偏差。如今陀飞轮得到主流市场的欢迎,卡罗素都背上黑名,仿佛是模仿陀飞轮的次级品。如果你也这样相信过,那果真就是你太迷信而迷失了。

  文 Laura Lan 蓝思晴

卡罗素与陀飞轮都是意图将擒纵结构以框架张起,藉由这个框架的转动,以弥补单一方位的位置偏差。卡罗素与陀飞轮都是意图将擒纵结构以框架张起,藉由这个框架的转动,以弥补单一方位的位置偏差。

  陀飞轮发展两百年来,是所有钟表作品中最被争相收藏,在制表业中最广泛性被演化研发的一种精密复杂机械装置。可就因为陀飞轮盛名远播,后来只要用相同基础理论制作出来的旋转装置,就会被冠上“伪”之名号。比如当初宝玑大师做出的陀飞轮装置为摆轮与框架同轴的固定表桥式陀飞轮,后来出现了不同轴但与机芯连结方式相同,动力传递方式相同的陀飞轮,都会被称为 “伪陀飞轮”。

  争了那么久的陀飞轮与卡罗素,不仅仅发生在宝珀当年做了一只非同轴的飞行陀飞轮被认为是假陀飞轮,许多只要做得与当初宝玑大师结构略有不同的陀飞轮结构,就有被质疑的可能,又到底卡罗素为什么老被误认为是“假陀飞轮”?如果卡罗素与陀飞轮其实功用相同,为什么只有陀飞轮成为现在普遍公认的工艺极品之一?话说这个故事又得回溯到1892年一个住在伦敦叫做Bahne Bonniksen的丹麦籍制表师,由于宝玑大师的陀飞轮结构当时非常精密昂贵,但为了达到同样补偿地心引力的误差影响目标,他想创造一个价格更为合理的类似结构,他以上述的方法将轮系一分两路,将动力的来源分成正常走时轮系与支持陀飞轮框架两路,想着这样就不需要担心陀飞轮本来连接着走时结构,需要更精密的组装与制作,以节省成本,却可以同样达到让擒纵结构用框架收起,然后旋转以改变方位达到补偿的效果。没想到更多的轮系结构并没有办法让成本降低,结构也没有变得更为简单,复杂依旧、制作难度依旧很高,他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也就无法普及。卡罗素因此销声匿迹无人再提。

  有趣的是,卡罗素与陀飞轮的原文都带有旋转的意思,在雅典率先将卡罗素概念提出在其腕表设计中,中文名称仍坚持为 “卡罗素陀飞轮”就是为了不让人们忽略其工艺同样有价值。

  The mechanism of Carrousel卡罗素的机械机制

  如果大家还对Ulysse Nardin雅典表的Freak卡罗素腕表记忆犹新的话,Freak的擒纵结构用一个匕首形状的表桥将擒纵结构收纳其上,这个结构与最外缘的时、分指示大齿轮连结指时,这也是大家在“初步”判断卡罗素的方法:是否一分钟自转一次,按照Freak的逻辑这个卡罗素一个小时转一次,是因为与前述的外围大齿轮连结取代分针的关系,但是这就是卡罗素与陀飞轮的差异吗?当然不是,卡罗素在历史中也有其它转速的设计,就连陀飞轮也并非全都是一分钟转一次的,宝玑大师的几个创作中就有高达12分钟一转的陀飞轮,而宝珀最新卡罗素表款甚至让此一装置一分钟一转,那么卡罗素与陀飞轮装置究竟如何分明白呢?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看Piaget伯爵在2006年发表的相对陀飞轮,这个看似Freak匕首形的装置,却又和Freak不尽相同,有人也曾在此腕表发表当时误认为相对陀飞轮应是个卡罗素,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相对陀飞轮的陀飞轮装置将擒纵结构装置在框架后,连接了机芯内第四轮(所谓秒针轮)连结并被一个匕首形时针托着,在分针进行运走时,陀飞轮也在指针尾端以一分钟自转,也就是说这个框架必须是沿着机芯内部一个固定的轮轴转动,便称为陀飞轮装置,这是我们粗略对陀飞轮以及卡罗素之间的分野,但是否精确?再探宝珀2008年所发表的卡罗素,我们将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分钟转一圈的卡罗素

  在宝珀飞行陀飞轮的结构中,在机芯轮系与陀飞轮装置间只有一个连接点:第三轮负责把动力输出到整个陀飞轮框架及内含的擒纵结构。而卡罗素则把动力兵分两路:第三轮连动秒针轮(第四轮),并以另一个轮组牵动卡罗素框架及其擒纵结构。

  陀飞轮的结构如果写成一个线形垂直的轮系组织:从发条盒输出动力传动轮系,从轮系每一个齿轮传递到第四轮(即秒针轮)后,擒纵结构(由擒纵轮开始)则以陀飞轮框架托起,此一框架将与第四轮的轮轴连结并围绕其转动,而陀飞轮框架及其内的擒纵结构的动力来源也是来自同一个轮系传输,这就是我们看到在机芯里秒秒转动的精致陀飞轮结构。而宝珀的卡罗素则是在轮系齿轮中的第三轮分歧为两组结构:卡罗素装置(包含擒纵与第四轮)及前述的中介调速的齿轮组,因此针对于卡罗素装置框架本身的动力来源,应该是来自中间分歧后的轮系,陀飞轮与卡罗素长期的争证,已经在动力来源处是否与轮系中固定的轮轴(通常是第四轮)连结二分为不同的结构定义。

  陀飞轮?卡罗素?

  既然宝珀的卡罗素已经达到了一分钟转一圈的可能性,那么转速本身就已经无法作为辨别卡罗素与陀飞轮的关键元素,第四轮(或与固定轮系)的连接与否,从前头的分析看来,的确是这两者之间的分野。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卡罗素不是真的陀飞轮,有些人也把卡罗素置于较低的工艺地位,但如果就陀飞轮的基础理论看来:要将擒纵结构以框架独立出来并进行转动,以在各角度补偿抵消地心引力对机芯准确度的位差影响。

  卡罗素其实也扮演同样的角色。为说明卡罗素与陀飞轮不同之处,有些人还会将摆轮与转动框架是否同轴作为标准,然而宝珀的卡罗素框架中,摆轮与卡罗素框架同一轴心,从第三轮分歧为二的轮系,其中第四轮(秒针轮)与擒纵轮同轴结合,第三轮在这里不但驱动了借着中介轮推动进而推动卡罗素框架,也将透过另一边的轮系推动了第四轮并且把动力带到擒纵结构。

  这样的结构下,第四轮必须以更高的转速才能赶上卡罗素一分钟一圈的转速,宝珀技术总监Vincent Beccia在《REVHLUTION》的专访中表示:“这是最具技术挑战的一个部份,我们必须精密的计算出第四轮要以多快的转速才能让卡罗素框架一分钟转一圈,并且也要考虑到摆轮振频,在复杂的计算后,我们设计出的轮系中,第四轮大概必须要每分钟转两圈。”Vincent Beccia更进一步表示:“当初Bahne Bonniksen在研发第一枚卡罗素的时候,他把重心放在如何调整出正确的摆轮振频,因为当卡罗素框架一直都在动,擒纵轮也固定在这个框架下,必须要计算出正当蛋诼肿佟N舜锏秸饬秸叩钠胶猓珺ahne Bonniksen就没针对卡罗素框架的转速问题做解决,所以当时他做的卡罗素结构是34或52.5分钟转一圈。因为宝珀的目标是要制作出一个一分钟转速的卡罗素结构,所以必须加速第四轮的转速,我想我们的成果颇令人惊艳,我们提高了第四轮的转速,并且让卡罗素装置一分钟转一圈,动力还可以保持在100小时,甚至比任何其它的非复杂功能自动腕表动力要长。”

  突破的本身并不在于喧哗的技巧,反而在于思考技术本身可能的延展性,卡罗素装置本来是在19世纪时一个制表师想要制作出更合乎经济原则的装置,可以取代精致昂贵的陀飞轮结构,却能够同样呈现陀飞轮应有的机能性。卡罗素装置没有继续在历史中被发扬光大的理由仍不明,但在百年后的今天卡罗素经过不放弃钻研的制表品牌的努力,得以正名并让世人更了解到这古老的传统技术骄傲,将传统延伸出另一种工艺的诠释,而我们在此间看出了一点新的意思,这不就是一种传承?不就是把历史用现代语言留下来的方式?卡罗素是不是真的陀飞轮?这重要吗?还是说,卡罗素究竟是怎样的结构,可以再如何的精进与工艺提升,才是打破卡罗素与飞行陀飞轮之间误解的重心,而这也将是我期待一直持续看到的钟表技术战争。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