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宾馆:宫保鹅肝(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23:06 三联生活周刊

宫保鹅肝
宫保鹅肝

  导语:记忆中的宫保鸡丁,总是和价廉物美密不可分。然而这却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说起宫保鸡丁,当年可是只有像丁宫保这样做到总督的大官才吃得起的名贵菜。”锦江宾馆的行政总厨兰峰说。而能把一道宫保鸡丁做得出神入化,味是小荔枝味,肉要嫩滑无渣,色要收汁亮油,“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做了20多年厨师的兰峰摇头,再摇头。

  最重要的原因是原料。“最早的宫保鸡丁用的是小公鸡的鸡脯肉,一只鸡身上只有那么两小条,炒一盘要杀好几只鸡,一般人家哪吃得起?”兰峰说。等到进口的肉鸡大行其道,鸡胸肉便宜多了,却没了以前的味道和口感,只好换用去了皮的鸡腿肉,但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原料的变化,使得本来讲究用料、调味、火候三位一体的矜贵的宫保鸡丁,成为主要靠口味取胜的大众菜。这反过来又影响到食客和厨师。在小馆子里十几块钱就能吃到的菜,很少有人会到大酒店里点,点得少,毛利不高,手艺好的大厨也不愿意做——事实上,许多经典的传统名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渐趋式微。

  “所以我想到了宫保鹅肝。”兰峰说。

  鹅肝这种外来食材这些年在国内异常之火,但用“宫保”的方法做鹅肝,却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宫保的做法经典,是因为酸酸甜甜的味道全世界都能接受。”兰峰介绍道。而法餐中的煎鹅肝,传统上也要搭配酸甜口味的果酱,用以中和鹅肝的油腻。两者其实本有暗通之处。

锦江宾馆行政总厨 兰峰
锦江宾馆行政总厨 兰峰

  宫保鸡丁是川菜中小煎小炒的代表,讲究料不过油化散,一次炒熟成菜,保持原汁原味。但鹅肝质地细嫩,就要特殊处理。先得切成粒,放入冰箱,在零摄氏度以下冷冻,取出后表面撒生粉,然后下油锅炸,油温八成时就得赶快捞出。与此同时,另一口锅就得赶快炙锅、炸辣椒花椒,做好准备。“时间一定要拿捏得非常精确,否则鹅肝就会收缩出油。”

  炒宫保菜的辣椒和花椒,讲究用成都的二金条和汉源的大红袍,为的是辣味和麻味都相对柔和。炸的火候不能大,否则就会发苦。怎么掌握?“像‘偷油婆’的颜色时最合适。”“偷油婆”?四川话里的蟑螂是也。

  如果是宫保鸡丁,炸好辣椒和花椒后,鸡丁就该入锅炒散。鹅肝却不能那么性急。要先下葱姜蒜提味,再下搭配的辅料——芦笋尖,然后才轮到鹅肝,翻炒几下,便得倒入此前调好的味汁。

  “宫保菜,原料可以变,味型不能变,变了就不叫宫保了。”兰峰说。20年前他炒的宫保鸡丁,味型上和今天一模一样。千锤百炼而成的“小荔枝味”,讲究的是进口甜,回味酸,不能与锅巴菜的“大荔枝味”相混淆。分量配比,是3两肉,用3勺糖、3勺醋(“只能用保宁醋,其他醋的酸度不一样”)、小半勺盐、味精、胡椒粉、少量提色用的李锦记老抽,以及水淀粉。味汁烹入锅中,颠炒几下,起锅前加入炸熟的腰果,便可装盘。

  久闻一道宫保菜的最高境界,是收汁亮油。但直到见到兰峰亲手炒出的这盘宫保鹅肝,才算真正明白这4个字的意思。只见芡汁全都紧紧地包裹于原料上,用筷子拨开鹅肝,盘底干干净净,绝无拖泥带水。而那一层薄薄的晶亮透明的油脂,仿佛为菜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却没有油腻之感。

  “现在炒宫保菜,最坏的做法就是加明油,没加热的油放进去,味道是两回事。”兰峰吐了吐舌头,“当年谁要敢这么干,是要被师傅骂的。”

  厨室机密

  炒宫保肉丁和宫保鸡丁时需要上浆挂芡,用盐、味精、料酒、淀粉和水,调得稀一点,免得不容易炒散。肉块拿到手上有种顺手滑下去的感觉说明刚刚好。

  (文/鲁伊  图/陈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