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百年前开始,在云南偏远的小村落里,如果猪不发情,农民便会喂一铲子黑乎乎的东西给猪吃,保证可以生一胎小猪仔。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发现了奇怪的事:外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愿意付出天价购买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猪鼻子菇”的玩意…… |
|
和别人不同,我对松露产生兴趣并不是因为那充满情欲的味道,更多的是因为一部小说——《寻找松露的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普罗旺斯的一景一物,以及具有魔幻色彩的松露,让人向往。梦想做一次寻找松露的人,可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寻找松露的地点在中国云南的山区里,雾气蒙蒙的冬日也颇具人间仙境的感觉。 |
|
寻找松露的人
地点:昆明市郊山区
在一个雾锁晨光的清晨,我们踏上了寻找松露的路,出昆明城区,经碧鸡关进入山区。汽车在雾气弥漫的盘山公路上爬行,能见度只有10多米,浓雾让两边的群山淹没其中。车灯照亮的公路向前延伸,山间寒气袭人,而空气却格外清新。冬日的云岭群山,万木依然葱笼翠绿。
引领我们踏上寻找松露之路的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叫林代得,有着20多年采摘和经营松露的经历,老家昆明东川。由于长期在山林作业,炼就了一副好身板,五十岁的人看上去也就是三十五六的样子,家里已是儿孙满堂。路上,林代得打开了话匣子。 |
|
|
“我就是靠松露吃饭的人。”
林代得用质朴简单的话语讲述松露的故事。“靠采收松露吃饭可不容易。”林代得脸上显露出一份自豪。“累不说吧,你还得真有点本事。”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在欧洲,人们采收松露是利用专门训练的犬搜索。而我面前的这位采松人,所带的工具就只是一个箩筐和一把小犁头,难道他的嗅觉更加灵敏吗? |
|
|
凭经验,你就能准确判断哪里有松露
看我一脸茫然,林代得直言道:“其实很简单,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松露生长的地方肯定有几种树。在云南主要就是华山松,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覆盖的地方,因为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另外和地形、山势变化有关系,温度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背阴的地方,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向阳生长。”“就凭经验,你就能准确判断哪里有松露,找到埋藏在土层下的松露吗?”
“八九不离十。”从内心讲我还是不相信。 |
|
|
这里不长松露
也许是雾太大,也许是因为我听得太入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错过了进山的路口。林代得及时发现,下车察看了一下两边的山势,“这里不长松露。”还好此时天色已经放亮,雾气消散了许多,很快我们就找到了路口。进山的路植被茂密,松林密布,山势不高,但坡陡难行。一路上,他不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植被情况,在一片松林下转了两圈,说道:“这里有松露,可是已经被挖走了。”我仔细察看才发现这里土质疏松,确实像被人挖过,但痕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又翻过一个山梁,在一片陡坡前,林代得快速下到沟底,站那一番观察后,拿起犁头在脚下挖了起来。 |
|
|
原来,松露的品质标准也很有讲究
“有了!有了!”只见两块带着泥土的松露顺着犁头显露出来,湿漉漉的黄土里依稀可见松露那圆圆的黑身子,那模样和我以前饭桌上看到的完全对不上号。闻一闻,一种奇妙的味道加杂着泥土的香气瞬间袭来。
“你看,这两块松露不一样,其中一块外象好,个儿大;另一块有病害,个儿头小许多。”原来,松露的品质标准也很有讲究,直径3厘米以上的是“好货”,小于3厘米的是“小货”,超过5厘米的就可以是“上品”了。 |
|
|
我采过的最大一块有8公两
“我采过的最大一块有8公两(800克),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难找了。”“几年前,这里是我经常采摘松露的地方,现在昆明周围的山区不让随便采了,要罚款的。”林代得憨厚地笑起来。“要不然我们今天也不必走那么远的路,我可是守法公民。”对上学不多的林代得来说,贸易经营要守法,保护生态也要守法,困惑自然而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