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尴尬的盲品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07:35 北京商报 微博

  这几年,国内各类评酒大赛风起云涌,盲品似乎正逐渐成为圈内红酒客的游戏新宠。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好端端的酒被说成差酒、资质平平的酒也可能归为上等品……当得知著名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评酒前也要看酒标,你是否疑惑盲品的必要性,其意义又在哪里?尤其如今国内很多盲品大赛已然沦为酒商宣传与推广的阵地,只有建立一套完善而成熟的评比体系,才是让盲品走出尴尬的必经之路。

盲品盲品

  重振组织方公信力

  长久以来,盲品似乎可以让人忘记它的品牌、包装和各种外在光环,避免葡萄酒品鉴的主观先行。某种意义上说,盲品是判断评酒师功夫高低最直接的方式,也可以藉此相对客观地筛选出优秀的葡萄酒。

  目前,一般来讲,国外葡萄酒盲品针对的是列级酒以外的各色红酒。据业内专家分析,列级酒庄所出产的葡萄酒经历了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无论是品牌效应,还是综合实力,都毋庸置疑。尽管盲品的对象在列级酒之外,但却并非代表着这些酒里就不能冲出“千里马”,由于每个人爱好的风格与品位各有千秋,也就注定了经过主观品鉴出来的红酒“成绩单”相差千里。

  但在国内,关键还不在于此,盲品面临着软硬两方面实力的挑战。首先,伴随着刚刚兴起的红酒消费热,一些葡萄酒商也开始摩拳擦掌,恨不得使尽全身解数,将各路营销战略都发挥殆尽才罢休。由此名目繁多的各类葡萄酒比赛、评比宛如一浪打一浪,常常跃入公众眼帘。很多媒体举办的此类评比即是这种策略的体现,长此以往,这种评选方式也就会沦为酒商的另一种宣传阵地,其公信力度的高低自然不言而喻。其次是组织方评委成员的综合素质,这种硬实力反过来也影响着盲品组织方在红酒爱好者心目中的公共信用度。

  呼唤本土评酒权威

  法国葡萄酒国家科学硕士姚尚勇表示,盲品首先是个品评过程,这对于品酒师与评委的要求相当高。严格意义上,一位真正评酒师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味觉、嗅觉灵敏,还需要极为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诸如气候、风土、水文等都可能是评酒师在品鉴一款葡萄酒时需要考虑的微妙因素之一。在国外,比如法国的某一不知名小产区,土质的具体成熟度就会成为考验评酒师的一个小细节。如不甚了解,那么品评的结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可见,这里就对葡萄酒比赛评委的门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而目前,正是因为国内葡萄酒类评比大赛的组织方公信力不够,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西方评论家的面孔来应对信任危机。但最终,国内酒商们要面临自己消费者的味蕾考验,真正的红酒市场也在国内,国外评酒师肯定不如我们自己更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春去秋来,我们却还要费尽周章地请来“外人”为自己的葡萄酒验明正身,细想来,这的确是个讽刺。

  建立成熟品评体系

  独立酒评人朱立农认为,无论从组织方实力,还是体系制度,当下国内盲品都不成熟,亟待完善。在当下国内很多评比会上,“大杂烩”、“鱼龙混杂”的现象比比皆是,新世界跟旧世界的红酒放在一起,不同产区、风土出产的各异层次葡萄酒拿来进行对比,诸如此类,在不少评选比赛上也是屡见不鲜。

  对此,圈内诸多专业人士都建议评比的“横向性”和“同比性”。具体说,就是将某一共同产区的不同酒品或者不同产区的同等酒品进行对比,这样得到的结果才相对公正。

  面对国内很多纠结、尴尬的红酒比赛,有红酒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建立一套比较完善而成熟的评比体系,关键是制度的建立。但就目前国内红酒发展情势来看,先与国外成熟的相关机构合作,之后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发出自己声音的那一天不再遥远。(文/丛晓燕)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