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吃货”陈晓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0日 08:44 外滩画报 微博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本身就是个爱吃之人。他给杂志写美食专栏,手机里存着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地址、电话,也热衷于在饭局的时候选地方、点菜。《舌尖》制作的那两个月,天天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美食镜头却吃不到,陈晓卿简直“心如刀绞”。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前的两个月,陈晓卿忙得天昏地暗。当7集系列片全部入库的刹那,他仿佛听见有人在背后说:“嗨,该抽空生点病了⋯⋯”于是,接下来他病了好几天。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

  采访那天,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完全不在状态的陈晓卿。虽然他已经极力表现出对在场所有人的体恤与热情,但还是掩饰不住憔悴。几乎每隔十来分钟,手机就会响起,清一色都是预约采访的记者打来的。

  在过去的两个月多里,陈晓卿的体重由原来的81公斤骤降到75公斤以下。他在一条微博上写道:“今晚老六组织了饭局,我准备抱病参加,如果有老男人惊讶我的体重为什么能跌破75公斤,我一定淡淡地回答,因为做了一个关于美食的节目⋯⋯”

  《舌尖上的中国》去年初立项,今年3月份所有的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陈晓卿也迎来了最为忙碌的阶段。加班的时候,办公室里到处堆着盒饭,虽然盒饭的档次都不算差,可他宁可饿着肚子。陈晓卿自诩是一个什么都能吃的人,但唯独对盒饭敬而远之。忙碌的时候,与美食绝缘,心疼自己,只能靠手机里存的美食照片“兀自垂涎,靠记忆支撑生活”。

总导演陈晓卿是个美食爱好者,他对摄制组的要求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美食段落呈现,有些在当地拍得不够诱人的镜头,回到北京以后重新补拍  总导演陈晓卿是个美食爱好者,他对摄制组的要求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美食段落呈现,有些在当地拍得不够诱人的镜头,回到北京以后重新补拍

  老男人饭局

  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库,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其实每个人都有美食地图,但我比较有耐心,愿意跟大家说,愿意整理。这个我是学的三联书店以前的老经理沈昌文先生,他的手机里几乎没有人名,全是吃饭的地方以及可以点什么菜。我每次给别人发完短信,就存起来,下次有人再问到的时候,直接发过去就行了。北京的、上海的、成都的⋯⋯全国各地的都有。”

拍摄美食镜头拍摄美食镜头

  任何人有陈晓卿这样的朋友,都会有惰性。快到饭点的时候,各种求餐馆地址的电话短信纷至沓来。你只消说出自己是在北京哪一带,想吃什么风味的,他马上就能提供最佳方案。有一次,陈晓卿的朋友王小山要请大学同学吃饭,打电话问陈晓卿有什么好的馆子推荐,陈晓卿不光推荐了馆子,还直接给餐馆打电话订位,顺带把菜都点好了。

  《舌尖上的中国》让很多人大开眼界,陈晓卿的美食知识对这部片子也有贡献。“第一集里面采藕的段落,本来摄制组打算在微山湖拍藕,但我推荐了更适合拍摄的地方——湖北嘉鱼县。原本打算在广西拍笋,但最终改到了浙江。”

  陈晓卿有一个绰号叫“扫街嘴”。这个绰号是很多年前他一个同事起的。之所以叫扫街嘴,是因为他有一个爱好,闲来无事的时候,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尝尝,并且有心地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都记下来。

  “那都是闲极无聊的时候做的事。最近半年,几乎一个新馆子都没有开发。以前接到各种要求帮忙推荐餐厅的电话,都非常耐心,会认真想一想,现在就比较烦,‘自己查去吧。’”

陈晓卿说,拍摄美食其实是种自虐,拍的是热腾腾的,拍完之后吃到的都是冷的陈晓卿说,拍摄美食其实是种自虐,拍的是热腾腾的,拍完之后吃到的都是冷的

  陈晓卿说:“这就是我把美食爱好当成工作的代价。”

  5月19日,陈晓卿在一家叫大永徽的徽菜馆见到了数月不见的“老男人们”。“见到这帮孙子的时候,我差点都哭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老男人饭局”在京城的媒体圈子里颇有名气,参与者大多是北京的媒体人,除了陈晓卿以外,还有《读库》的主编老六(张立宪)、《三联生活周刊》的王小峰、作家兼出版人老颓(杨葵)、网络红人王小山等等。这些人没事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而且饭局上不聊工作,通常都是相互挤兑,从中获得乐趣。多的时候,他们每个星期都有三四天是一起吃饭的,而现在只有一两个月一次了。

  杨葵与陈晓卿相识于2006年,第一次见面是在孔乙己饭店。“那会儿他已经是个公认的吃货了,我们头次见面就笼罩着大吃特吃的气氛。”杨葵回忆说。

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因此《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的大多都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食材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因此《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的大多都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食材

  每次饭局之前,通常是老六群发一条短信,收到短信的人,有空就出席。而陈晓卿对于安排饭局这件事满腔热忱。

  “如果把老男人局拟人化为一个人,陈晓卿就是这人的舌尖。在哪儿吃、吃什么、怎么吃,都由他包办。别人不能插嘴,更别想干涉。当然也没人想插嘴和干涉,他安排得太好了,尽情享受多舒坦哪。”杨葵说。

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

  陈晓卿点菜有一个长处,他能在一个公认不怎么样的餐馆里点出好吃的菜来。老六在一篇博客上写了一个事例。“航天桥西北角的‘湘鄂春’,第一次聚会由我点菜,结果第二次再建议去那里吃,众人纷纷摇头。勉为其难地去了,吃的是陈老师点的菜,大家这才知道原来那家饭馆‘还是蛮不错的’。”杨葵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些我去过的饭馆,都被我从‘变天账’里删掉了,经他领着吃一回,又添回了。”

  老男人局选的馆子大多是深居北京胡同里的鸡毛小店,没什么惊艳的菜,但也算可口。陈晓卿是安徽人,所以经常选在徽菜馆。这次饭局也照例没什么人谈工作,但是因为最近《舌尖上的中国》实在太火,还是有人忍不住好奇地打听,陈晓卿就“黑着本来就黑的脸宣布了一条当天饭局纪律——不提《舌尖》,否则他真没胃口”。杨葵说。

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

  但还是有人拿他开涮,“听说你红了,不过红了也看不出来,因为你太黑了。”

  每次饭局末了,总有人喝多了之后忘乎所以,有的哭有的笑有的骂人,唯有陈晓卿表现得最得体。不仅没什么夸张的表现,还负责把那些喝醉了的就近开个旅馆安置好或者把他们送上出租车。就连平时不怎么正经说话的王小山都不得不说:“他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个老大哥一样,我们都很喜欢他。”

  “你知道陈晓卿喜欢吃什么吗?”

  “不知道,都是他关心我们吃什么,我们不关心他。”王小山说。

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

  平民美食爱好者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那晚,陈晓卿在博客上做了一个谦虚的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结果,这条微博在新浪上被转发12000多次,评论1200多条。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后来也说:“这个片子这么火,跟陈晓卿有着众多的美食博客粉丝不无关系。”

  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前,陈晓卿也曾经制作过《龙脊》、《森林之歌》等等评价不错的纪录片,但一直以来,陈晓卿这个名字都只是媒体圈里比较有名,甚至很少有人知道,陈晓卿早就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而且他早在2002年,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

  前几年,因为抱着热情,陈晓卿每个月要写四到六篇专栏,把他吃到的美食、听来的故事、从吃中得到的感悟、与吃有关的亲情故事和思乡情怀⋯⋯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这一年专栏也写得稀稀拉拉的,虽然也还在写,但进度很慢,一个月最多两篇,大多数时候只有一篇。美食圈也不好混,编辑们不停地催稿。”

《舌尖上的中国》是很多吃货的美食指南,云南邓诺火腿在节目播出之后的淘宝销量倍增《舌尖上的中国》是很多吃货的美食指南,云南邓诺火腿在节目播出之后的淘宝销量倍增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美食爱好者。他的博客,现在也基本彻底变成了一个美食博客,贴出的都是他在各平面媒体发表过的专栏。陈晓卿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但是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比如一段对螺蛳粉的描述:“粉煮出来了,满满的一大碗,上面撒满了炸腐竹。拨开酥脆的腐竹片,下层码放着厚厚的一层切得很精细的木耳丝和酸笋丝,衬托它们的则是颗粒饱满的花生。红红的粉汤衬着雪白的米粉,还有玻璃生菜托底。先喝一口汤,尽管没有螺蛳肉,但那种鲜味肯定是螺蛳和猪骨在汤锅里反复亲密接触后的产物。”

  有时候,即便受人邀请去一些价格比较贵的餐馆吃饭,陈晓卿也绝不会写在专栏里。“再好的朋友在那儿当厨师,我都不会写。不是怕别人觉得不公正,而是我对美食坚持的一个理念是,好吃的东西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如果我推荐一个特别贵的餐厅,里面肯定会包含一些虚荣的成分,而且很多人是无法跟你分享的。这个年代,美食的门槛就跟摄影一样低,人人都玩单反了,人人都吃松露了。其实不是,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对待美食,一是要热爱,二是要拒绝显摆。和我在食物态度上有特别大冲突的人,恰恰就是那些喜欢显摆的人。”

  说着,陈晓卿就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显摆类“吃后感”的写法:“我去××吃饭,饭还行,主菜居然要2000块钱,我觉得稍微有点贵了。不过那个5000块的酒还不错。”“这个东西,只有这家做得最正宗,别家都比不上。盘子里有四道菜,必须先吃这个,10秒钟以后再吃另一个,这个顺序和时间如果错了,你就不是美食家。”尔后,总结道:“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我会本能地排斥。”

  有一次,陈晓卿受邀为一个明星餐厅评比作推荐,他就按照喜欢的推荐了,过了几天,主办方给他打电话:“陈老师,我们去那个餐厅拍照片,发现人均才20块钱。你确认你推荐的是这家吗?”

  陈晓卿推荐是一家清真馆子。“我并不是故意要这样,但我推荐的这家餐厅,对食物的态度特别认真,又是一个清真馆子,在充满了食品安全隐忧的中国,还有这么安全的馆子,难道是和信仰有关系吗?”他举了个例子,“现在你去一个餐厅,想吃一道很简单的凉拌腐竹,都很难吃到很好的,因为厨师不会用那么多工夫发腐竹,发腐竹要用冷水泡一天,一般的餐馆不会用这么多时间准备,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农贸市场直接买,但农贸市场的人又不会特别负责任,都是用温水泡的,时间快,但吃起来口感是软的,没有劲道。我在其他地方吃不着的东西,在这里能吃到,既可口,又安全,制作又精细,我觉得很感动,这种感动就是美食的全部。”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