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文昌鱼:一座城市和一个活化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 11:52 《天下美食ZEST》杂志

  1923年,美国动物学家莱德在厦门海域发现文昌鱼,从此这奇妙生灵成为了厦门近百年来的生物学名片。

  文/汪贝 林硕 摄影/高润生 编辑/林硕特别鸣谢:国家海洋三所


文昌鱼
文昌鱼

  文昌鱼,不是鱼

  文昌鱼是厦门的传统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又名蛞蝓鱼,以鲜美著称。文昌鱼体形小,只有三厘米至六厘米长,每千克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外形上具有通透玲珑的美感,国外又称“双尖鱼”。事实上文昌鱼不是鱼,只是外形像小鱼,是比鱼类低等的动物,属于古老的脊索动物。

  1923年,时任厦门大学教授的美国生物学家莱德在考察厦门郊县海区时,第一次在同安刘五店海域发现中国文昌鱼。当地渔民告诉莱德,这东西叫做鳄鱼虫,每年当文昌帝君(闽南一带传说中的神祗)诞辰前后,这种鱼才出现,数百年前渔民就开始捕捞,有何稀奇?莱德震惊于厦门文昌鱼数量之多,并形成一种规模渔业,遂以《厦门文昌鱼的生态分布和栖息环境》为标题在美国《科学》杂志发布,向世界宣布这一发现。为尊重传统,沿用了“文昌”之名。文章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震动,从此文昌鱼成为了厦门近百年来的生物学名片。

  活化石传奇

  达尔文曾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因为至今为止,古生物学家尚未找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化石。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脊索动物在海洋里出现,这就是文昌鱼。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脊索动物演化为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类人猿,因此文昌鱼在物种起源方面具有世界意义。文昌鱼没有脊椎骨,不容易留下化石的遗迹,但神迹般没有灭绝,成为了历史见证者般的“活化石”。

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文昌鱼的体内结构
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文昌鱼的体内结构

  18世纪以前,这种生物是以名贵食材的方式被人们所认知。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等全球12个海洋边岸都出产这种鱼,但产量稀少,且没有渔场,被贵族食客视为珍品。文昌鱼在生物学意义上被发现是在1774年,P.S.Pallas在英国南部Cornwall海滨采集到1尾标本,当时他命名为蛞蝓属,归类为软体动物,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文昌鱼。后来德国、美国亦有发现,但数量极其稀少。我国在尚未发现文昌鱼之前,为了教学需要,曾以极高昂的价格向国外购买。但1923年以后,世界上有关文昌鱼的研究,无不取材厦门文昌鱼。

  生长与捕捞

独特的捕捞方式,用的不是网而是“锄头”
独特的捕捞方式,用的不是网而是“锄头”

  文昌鱼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水温低于12度就不能生存。它们栖息于水深5至10米,温暖浅海域的底砂中,仅露出前端滤食,以泥土中的硅藻为食物。寿命为5至6年,繁殖季节为每年6到8月。文昌鱼几乎没有自卫能力,却有惊人的钻土本领。厦门渔民捕捞文昌鱼的工具十分独特而原始,不是传统使用的渔网,而是用一种特制的、很宽的锄头。当特定海域的潮汐退到最低点时,渔民撑着小船,将锄头绑扎在两米多长的竹竿一端,像耕田般在海底沙中挥舞锄头,从海底掏挖起一块泥沙,再舀起一瓢海水,把泥沙冲到簸箕里。沙被水一冲,又随水流进海里,箕底里只留下一些又细又扁的小东西就是文昌鱼。

  美味与价值

  在莱德的生物学发现之前,厦门同安刘五店渔民捕捞文昌鱼已经有300余年历史了。从前华侨们回到厦门,最想带走的东西就是文昌鱼干。在他们眼里,这是最能代表家乡的东西。文昌鱼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却在厦门附近浅海大量分布,刘五店渔场是全球历史上惟一曾形成渔业生产的文昌鱼渔场,年产量最高时是在1933年,达到282吨,算得上是生物界的一大奇观。据厦门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在夏季经常可见渔民挑担叫卖文昌鱼,每斤仅需几毛钱。然而由于产量骤减,现在1公斤鱼干的价格达到了5000元,且只能在黑市买卖。

  文昌鱼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两年。文昌鱼是高级的食用蛋白,厦门人视为人间美味,常作儿童和老年人的补品。除了用干品当下酒菜,还可以熬汤,据地方志记载的最佳吃法是把文昌鱼放在锅里加生油焙干。科学家分析了文昌鱼的营养成分,发现它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70%,还含有较高的碘、磷、多种无机盐和碘质,且脂肪含量几乎为零。与真正的鱼类,例如公认营养价值最高的挪威三文鱼进行对比,文昌鱼明显胜出。每100克的挪威三文鱼约含18.4克蛋白质和19.8克氨基酸,胆固醇70毫克。

  历史上惟一的文昌渔场探秘

20世纪70年代末,琼头渔民正准备下海捕文昌鱼
20世纪70年代末,琼头渔民正准备下海捕文昌鱼

  距刘五店码头约三公里处有座无居民小岛,叫鳄鱼屿,其周边10海里曾是世界上惟一的文昌渔场,也是1923年莱德发现文昌鱼的地方。据厦门《同安县志》记载:“文昌鱼,似鳗而细如丝,产西溪近海处”。

  厦门古文献中关于文昌鱼的传说很多,其中“朱熹笔诛鳄鱼精”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南宋理学家朱熹被派来同安任主簿期间,有一条大鳄鱼在同安刘五店的海面作恶。一天夜里鳄鱼窜进县城,百姓纷纷躲避。朱熹见这鳄鱼来势汹汹,便顺手从案上提起朱笔,朝着鳄鱼狠力地掷了过去。鳄鱼穷凶极恶,就怕正气,朱熹这一掷终诛杀鳄鱼。鳄鱼死后在海底慢慢腐烂,全身长出许多许多的小虫来。骨头慢慢变成一块大石,当地人就把这块石称作鳄鱼屿。那些从鳄鱼身上长出来的小虫里沉入沙底,并很快繁殖,越来越多。这些小虫没骨没腮,起先渔民每次捞起,觉得它鱼不像鱼,虫不像虫,但味道十分鲜美。朱熹说:“这小虫每年出现一次,都在文昌君的生日前后,我们就叫它文昌鱼吧!”

  传说虽不足信,但蕴含着浓郁的地方风情文化内涵,也说明了这一带自古就是文昌鱼栖息地。鳄鱼屿远观如同一只鳄鱼,因此得名。沧海桑田,小岛虽不曾改变,但上世纪60年代后文昌鱼栖息地的资源蕴藏量日渐衰败。文昌鱼因为在这座城市被发现而声名远播,也因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历经苦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9510567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