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人物 > 正文

姚明:穿球鞋的大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 09:49 南方人物周刊

  在NBA的几年闯荡,姚明从一个22岁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强大的NBA中锋、一个专情的丈夫、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海外媒体一致认为,他诚恳、友善、向上的个人形象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有人开玩笑说,姚明退役之后,最好的职业选择不是回上海做东方大鲨鱼俱乐部的老板,而是留在美国做驻美大使。

穿球鞋穿球鞋的大使

  本刊记者  徐梅  发自北京

  2010年最后一天,火箭主场对阵猛龙,众多媒体和近两万名观众入场观看跨年比赛。再度受伤后的姚明带着7个月大的闺女Amy也出现在球场。

  他躲避着记者们高高举起的录音笔,不回应可能被交易的传言。即便是对最相熟的记者朋友,他也拒谈自己的下一步。

  许多人猜测,近两个赛季频繁因伤缺阵的大个子已经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发表自己的退役声明。

  10年前的初春,姚明为了锁定来年的NBA状元秀而赴美试训,29支球队中26支球队把他们的主教练或高层主管派到了芝加哥,实地考察这个中国大个子的技术能力。姚明在离开芝加哥时给记者们留下了一份声明,这是美国篮球记者初次领略这个中国年轻人的友好和幽默,“我期待着未来有一天能请你们每个人吃饭,但如果你们的报道让我看上去很不好,那就自己付钱。”他对着自己即将开始的美国梦挥手,“让这美好时光一直持续!”

  这的确是美好、丰盛的10年。姚明在加盟火箭的前两个赛季全勤,第三个赛季出场80次。鼎盛时期,他在进攻锐不可挡,2006年场均25分,2007年场均22分,连续6个赛季投篮命中率保持在50%以上,2005年投篮命中率居全联盟第三,罚球命中率达83%。尽管他从未赢得过总冠军,甚至连西部决赛都没有打进过,但没有人会否认他是NBA近10年来最具统治力的球员之一。

  球场外,他的影响力同样巨大。10年间,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3任总统都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他,克林顿的金句“姚明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流传甚广。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在《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中写道,“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在美国已经成了中国整体形象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活力、自信、富有、集体精神和微笑赢得了公众的赞赏,几年之内,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象征。”因此也有人开玩笑说,姚明退役之后,最好的职业选择不是回上海做东方大鲨鱼俱乐部的老板,而是留在美国做驻美大使。

  “NBA就是一门生意”,火箭队的更衣室里,姚明从菜鸟熬成了老大,身边的队友走的走、卖的卖,足足换了两三拨人马。现在,他也被放进了球员交易名单。

  卖掉姚明,对于火箭管理层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姚明是NBA全球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深信这个中国年轻人能够“Be Part Of Something Big”!(和我们在一起开创大场面!)

  有了他,火箭队的一场赛事转播可以引来2亿人观看,这个数字比季后赛的场均观众多出了1.95亿,几乎是超级碗观看人数的两倍。

  火箭队的招商计划书上写着,“中国球迷早已经把火箭队当作他们的国家队来看待。”火箭场边的广告牌每个赛季都炙手可热,精明的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还采用搭车销售策略,为姚明的队友提供球鞋装备赞助。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这些年频繁登上《福布斯》杂志,当初他收购火箭只花了8000万美金,如今球队总资产已近5个亿。

  2004年10月,NBA首次把季前赛放在中国举办,火箭对阵国王,上海一场,北京一场,万人空巷、一票难求。麦迪和其他队友发现,姚明在中国受到帝王般的拥戴,而可以在纽约、加州商场里随意闲逛的他们,漫步在上海街头,竟然也有球迷为他们大呼小叫,中国巨大的市场同样也向他们敞开了。

  2004年中国赛之前,队友们对中国所知甚少,常常抓住姚明问这问那。如今,火箭队里几乎人人都来过中国,巴蒂尔来过7次,布鲁克斯来过4次,斯科拉来过3次……

  开掘中国篮球市场,被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视为“这个时代的机遇”,他自上任不久便致力于联盟全球化。1990年代,NBA已经扩张到整个欧洲,在日本东京也举办了季前赛。

  斯特恩渴望把自己的篮球主题公园兜售给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1990年,当他登门拜会CCTV时,被冷漠地拦在传达室外,抱着胳膊在那里晃了好几个小时。那位领导的秘书语气严厉地告诉他,由于没有预约,“领导今天非常忙,他不可能来会见你们。”

  5年后,斯特恩终于跟CCTV达成第一份大合同,他们给了CCTV一张支票,同时向他们提供免费的节目。正值壮年的乔丹是彼时NBA在中国的第一代言人,许多中国年轻人通过CCTV 录播的1991-1993年的NBA总决赛迷上了篮球。

  1994年6月8日,CCTV第一次实况转播当年NBA总决赛,那一年王治郅16岁、姚明还不到14岁,他们守在电视机前看奥拉朱旺(休斯顿火箭)与尤因(纽约尼克斯)大战7个回合。

  几天后,上海第一家麦当劳开业;耐克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办事处;在珠三角的工厂里,来自全国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生产着儿童玩具、电脑零件,以及耐克鞋。它们发往世界各地,直到某年圣诞,一位美国主妇发现她的购物车里从圣诞树到各类圣诞礼物,都附有一枚“Made in China”的标识。

  一旦姚明退役,NBA在中国市场能像以前那样火爆吗?根据《篮圈世界》的报道,NBA中文官方网站是中国最火爆的网站之一。近几年,尽管NBA裁员近9%,联盟还是宣布了和AEG公司进行合作,在中国各大城市设计、推广、营销多功能的体育娱乐场馆。

  姚明对中国体育传媒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体坛周报》副主编杨毅将中国媒体NBA报道史划分为3个阶段:

  1990年代中后期是发轫阶段,徐济成(新华社记者)、苏群(时任《中国体育报》记者)、阎小娴(《新民晚报》记者)是第一批实地采访NBA的记者,他们每次赴美,采访时间为一到两周,多数时间隔岸观火;

  2001年王治郅加盟小牛队之后,三大中锋先后登陆NBA,国内体育媒体记者也开始长驻美国,追踪报道;

  2004年,因着NBA史上首次中国赛,《篮球先锋报》、《篮球报》、《MPV体育天地》3份篮球专业报应运而生,以足球报道为主的《体坛周报》也开设了“扣篮特刊”,篮球迷、纯NBA球迷从体育迷中细分出来。媒体竞争日益加剧,“通过网络和平面挖地三尺的报道,球迷对NBA的了解细入骨髓,出现了大量专家型球迷。”

  如今,姚明这块金字招牌的飘摇不定令篮球传媒界不安,一位国内篮球专业媒体的副主编甚至悲哀地预计自己的刊物有关张之虞。

  新秀赛季,教练范甘迪曾送给姚明一本书《From Good To Great》(《从优秀到卓越》),在扉页上,他提笔提醒姚明,“很多人因为满足,无法从优秀进步到卓越……”

  和姚明相处两年之后,范甘迪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姚是一个伟大的中锋、伟大的球员、伟大的人,这毋庸置疑。他不会有飞跃,可你仔细看他每一年的表现就能发现,他一直在进步。”

  这个美国篮球文化的外来者,8年间如何成长、蜕变,最终稳稳站立在NBA的球场和更衣室里?《体坛周报》常驻休斯顿记者王猛在《平视姚明》一书中翔实生动地作了记录:

  2003年,新秀姚明被中国球迷的网络选票推进全明星西部首发阵容,另外四名首发是科比、弗朗西斯、加内特和邓肯,超级中锋奥尼尔被挤到了替补席上。

  姚明知道自己名实不符,心里不踏实,他甚至跟经纪人商量是否应该把首发位置让出来。开场跳球时,身为首发中锋的他悄悄走到邓肯旁边,“你帮我跳球,好不好?”被邓肯谢绝之后,他又找到加内特,“你愿意来跳球吗?”加内特把他推到场地中央,鼓励他,“你没问题的,肯定会跳得很好,肯定能把球争过来。”

  他的谦逊、善良来自遗传和严格的家教。从11岁进入上海徐汇区少体校开始,常年的专业训练让他养成了高度的自律和纪律性,以及NBA球员身上罕见的集体主义精神。

  进入NBA的头两个赛季,经常被撞倒在地、喜欢飘在外面打的姚明多次被批评,范甘迪甚至尖刻地责骂姚明迈步的样子“像个娘儿们”。美国的体育专栏作家用“soft”来形容他,中国的“姚黑”不客气地把这个词翻译为“软蛋”。

  早在17岁时,姚明就因为球场上太过温和、不够强悍饱受美国教练的责罚。那是1998年的夏天,在耐克赞助的“美国五大长人训练营”里,姚明因为不肯扣篮,被教练尼尔克斯狠狠训斥。利用这个温顺的中国男孩对队友情绪的敏感,尼尔克斯最后想出了一个连带处罚的新规则,“如果你在篮下得球而没有扣篮,你所有的队友就要去跑圈。”

  尽管姚明后来开始享受扣篮,但骨子里他与最大程度彰显自我、不给对手留任何余地和面子的扣篮文化相距甚远。他始终是更衣室里的谦谦君子,用行动而非言语建立起自己在球队中的影响力。

  他跟奥尼尔的交道被视为以东方人的善良与智慧化解争议的典例。两人第一次交手前,奥尼尔放出狠话,“我第一节就可以把他搞定。”

  姚明听了这话,虚晃一枪,笑呵呵地说,“如果是这样,杰夫(范甘迪)一定伤心死了。”说完,他补充一句,“我和奥尼尔只是在球场的那48分钟之内是对手,其余的时候我们是朋友。”

  加盟NBA的第一个圣诞节,姚明给所有成名的现役中锋,包括奥尼尔都寄了圣诞卡。奥尼尔的父亲看到贺卡后,告诉儿子,“把你对那个人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丢掉。”他给奥尼尔看姚明寄去的贺卡,上面写着“SHAQ,你是我最喜欢的大个子,我想在几年后变得像你那样出色。”

  奥尼尔后来对媒体说,“当时我就觉得以前我对他太糟糕了,我总是试图在和他比赛之前贬低他,可是这些没用。他不像其他的那些人,我可以轻易击垮他们,只要我在报纸上说点什么,然后他们作出了回应,那我就一定胜利了。可是对姚明,这没用。我很尊敬他,你必须尊敬一个你无法击垮的男人。”

  这几年下来,姚明的英文越来越纯熟,喊战术、跟队友开玩笑,在对手挑衅时回敬几句狠话,比如芝加哥公牛队中锋泰森·钱德勒听到的那句,“小心点,否则我把你的嘴打到你的喉咙里去!”

  但在NBA那帮坏小子堆里,洁身自好的他还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特里·霍兹(曾任耐克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主管)开玩笑说,“如果NBA有人需要一个警察,那就是姚明。”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布鲁克·拉尔默从1999年起开始对姚明、王治郅进行细致的追踪采访,这个中国体育的探秘者在《姚明行动》一书中展现了姚明、王治郅复杂的篮球故事和人生抉择。他在美国的同事们坚信,这两个中国大个子的NBA之路,能够成为中国崛起的绝妙隐喻。

  他们被称为中美篮球、中美文化的桥梁,而要实现从一个封闭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跨越,他们本人及其团队付出了几乎断裂的代价。

  1999年夏天,王治郅被达拉斯小牛队以第36顺位选中后,其经纪人夏松花了很长时间向国家篮管中心的官员们、八一体工大队的领导们解释,一个球员被NBA选中,是一项荣誉而非冒犯。

  3年后的夏天,当王治郅为了自己在NBA的前程,切断与国内的连线,冒着叛国的危险,在夏季训练营里苦练投篮和肌肉时,火箭队的常务律师迈克尔·歌德堡和火箭的总经理道森、主教练鲁迪,还有新闻官尼尔森沮丧地坐在中国官方面前,时任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信兰成要求火箭方面签署一份保证书,确保姚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安全归来。

  距离当年的选秀日仅有36个小时,双方仍未达成协议,因为NBA没有干涉球员事务的权力,它的规则规定更多是为了保护,而非禁止球员个人的权利。

  中国方面问,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怎么可能对运动员只有这样小的影响力?美国人则想知道,CBA怎么可以把球员控制得这么严?

  命悬一刻的时候,姚明自愿向官方提供了一份保证书,承诺会让中国人引以为豪,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归来,是对培养他的体育系统最微不足道的报答。

  登陆NBA后,他践行了自己的承诺。每个夏天,当他的队友、对手享受休赛期时,他乘坐长途飞机回到国家训练总局报到。不少NBA球员把姚明职业生涯过早报废归咎为这些年的疲劳征战。

  卡塞尔对ESPN记者说,“他每个夏天都在为中国国家队打比赛,从来没有休息满3个月过。一个篮球运动员是需要时间来休息、调整状态的。每年夏天,我都会有两个月的时间好好休息,几乎不去碰篮球。但姚明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假期。”

  姚明的队友巴蒂尔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目光是37度,那所有关注在姚明身上的目光能把他给烤化了。”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不去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这是姚明3年前接受本刊采访时的回答。他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光,习惯了外界对自己的高度关注,“我觉得我应该去适应和享受做一个名人的乐趣,并且我有责任好好利用我的影响力。”

  从马健到宋涛、胡卫东,再到王治郅、巴特尔、薛玉洋、姚明,以及有着一张孩子脸的易建联,姚明是中国人在NBA走得最远、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如果他真的退役,他所留下的空白未来若干年内也无人能够填补。

  2011年元旦,中国官方对外公布了最新出炉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姚明不出意料地成为中国形象代言人之一,这些宣传片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在时代广场反复播放。在NBA的几年闯荡,姚明从一个22岁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强大的NBA中锋、一个专情的丈夫、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海外媒体一致认为,他诚恳、友善、向上的个人形象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